華文網

溫州特大通信詐騙案抓了102人 3個月騙不到200萬就虧本

各地反詐中心成立後 原本暴利的通信詐騙有的開始虧本

昨天下午,溫州公安局發佈了一個特大通信詐騙案,抓獲的嫌犯人數達到102人。

從詐騙手段來說,依然是“冒充公檢法”詐騙,沒有太多新花樣。但不同的是,往年通信詐騙往往“暴利”,現在虧本成了經常性現象。

光溫州,去年反詐中心就凍結止損了6804萬元,這等於是從詐騙團夥的“嘴巴”裡搶下來的。通訊員 黃通令 記者 甘淩峰

175人分批出國“打電話”

溫州市反詐騙中心有一個線索庫。

今年2月,一條線索引起了警方注意,有個臺灣人同時和100多人保持聯絡。

通過對這些人出境規律、打款記錄的分析,他們很可能涉及通信詐騙。

很快,脈絡理清了:這是一個以4個臺灣人為首的通信詐騙招募團夥,正在招募人員赴印尼、柬埔寨、印度等國家,以“冒充公檢法”的方式對境內公民實施通信詐騙。

團夥成員共175人,以“話務員”為主,被分批組織出國“打電話”。

3月13日,在公安部指揮下,

溫州警方派出300餘名警力,在全國18個省56個市開展統一抓捕行動,陸續抓獲102個對象。

這夥人來自福建、湖南等地,有老鄉,有親戚,有情侶。他們有的已經是有兩三年資歷的老“話務員”了。

3個月騙不到200萬就虧本

經審訊,警方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話務員”們的工資普漲,但“金主”(詐騙團夥頭目)們並不開心。

這是怎麼回事呢?警方算了一筆賬,看出了端倪:

據初步統計,這些人至少涉及百起案件,

分成七八個團隊作案,涉案金額約數百萬元。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小,但在通信詐騙團夥“成本”高企的情況下,頂多算是“微利”。

通信詐騙的犯罪鏈條包括話務員、線路商、改號平臺、販卡商、販賣公民資訊和取款人等六大環節。對於金主來說,每一個環節都要花一大筆錢。

以一個二三十人組成的團夥為例。

話務員出國是零成本的,團夥頭目需要承擔路費、食宿費等。

去年,話務員約定俗成的月薪只有5000元,隨著“從業風險”的提高,今年漲到了7000元左右。

從國外打電話回國詐騙的話費不菲。線路商從通信運營商那租線路,成本在0.07元-0.1元/分,轉租給詐騙團夥要0.25元到0.32元/分,最貴的達1元多。一般來說,一個詐騙團隊每月要充值話費10萬-15萬元。

另外,還有房租、水電費、購買公民個人資訊費、伺服器、銀行卡等費用,一個團隊以3個月為一個結算週期,成本在120萬元左右。

“這些錢都是金主出的,但詐騙收入方面,金主只能拿59%,'水房'(洗錢、取現人員)拿20%,從一線到三線的話務員分別拿5%、8%、8%。”據溫州警方介紹,如果一個詐騙週期(三個月)的收入沒有200萬元以上,金主是虧錢的。

詐騙團夥“減員增效”

據瞭解,溫州反詐中心成立一年來,全市通信詐騙案件發案同比下降13.14%,涉案金額同比下降3.96%。

“現在打擊力度大,大家警惕性也高了,得手率變低了。”據嫌犯交代,尤其在浙江範圍內,詐騙電話很難打進來,得手了也可能拿不到錢。因為騙的錢少,虧損的詐騙團夥越來越多。

因此,一些話務員說風險高,要求加價,不加價根本招不到工。

據警方透露,在話務員裡,並不是每個都“盡職”的,有的人完全混吃拿工資。但金主們怕被舉報,一般不會辭退員工。

為了節約開支,提高效率,金主們見效益不好就會立即解散團隊,重新招募,以便遣散不“稱職”的話務員。有時幾個團隊重組,成立新的團隊,虧本的團隊精英則分流到其他團隊,以“減員增效”。

目前,溫州警方正在抓捕部分在逃人員,並督促其早日投案自首。

編輯:小野豬

尤其在浙江範圍內,詐騙電話很難打進來,得手了也可能拿不到錢。因為騙的錢少,虧損的詐騙團夥越來越多。

因此,一些話務員說風險高,要求加價,不加價根本招不到工。

據警方透露,在話務員裡,並不是每個都“盡職”的,有的人完全混吃拿工資。但金主們怕被舉報,一般不會辭退員工。

為了節約開支,提高效率,金主們見效益不好就會立即解散團隊,重新招募,以便遣散不“稱職”的話務員。有時幾個團隊重組,成立新的團隊,虧本的團隊精英則分流到其他團隊,以“減員增效”。

目前,溫州警方正在抓捕部分在逃人員,並督促其早日投案自首。

編輯:小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