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家的育兒方式還在採用“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嗎?心理學的“手錶定律”告訴你這樣會使孩子陷入混亂

手錶定律

森林裡住著一群猴子,它們習慣了每天早晨看著太陽升起就外出覓食,

看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回巢休息,每天都重複著同樣的生活,日子過得簡單而快樂。

有一天,一隻叫迪克的猴子撿到了一塊遊人丟掉的手錶,迪克很聰明拿著手錶擺弄來擺弄去,很快就知道了手錶的用途。迪克一下子成了猴群中的明星,哪只猴子想要知道時間都會去問迪克,迪克在猴群中威望逐漸建立了起來,最終成為了猴王。

迪克當上了猴王以後,

覺得自己能夠成為猴王是多虧了那塊手錶,是那塊手錶給它帶來了好運氣,所以迪克決定找來更多的手錶。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迪克在森林裡又找到了一塊手錶。它拿著兩塊手錶仔細一看,兩隻手錶所指的時間竟然不一樣,究竟哪一個表的時間更準確呢,迪克一下子就糊塗了。後來其他猴子向猴王迪克詢問時間,迪克總是支支吾吾的,一會兒按這個表回答,
一會兒按那個表回答,有時候或者乾脆不回答。漸漸地,猴群的作息時間開始變得混亂,猴王迪克的威望也直線下降,最終被迫摘下猴王的王冠。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如果你擁有一塊手錶,你可以知道時間;但是如果你擁有兩塊或者兩塊以上手錶就會造成混亂,

你會因此失去對時間的判斷。這個定律的另外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或者行為準則,否則這個人會陷入混亂。手錶定律也被稱之為鐘錶定理、薩蓋定律和矛盾選擇定律。

這個定律常常會被我們不小心錯誤的應用到教育中,正如我們傳統教育常說的夫妻兩個人一定要一個唱紅臉,

一個唱白臉。這樣做似乎看起來父母二人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可是事實上這樣做會讓孩子完全搞不懂誰是對的,誰是錯的,究竟該聽誰的,會讓孩子陷入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困惑中。不難想像,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孩子在唱紅臉的一方面前唯唯諾諾,有理也不敢聲張,可是一到唱白臉的一方面前就會變得大膽而放縱。長時間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還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