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族微信群生存指南強勢來襲!

作者:咳咳灰、貓頭

前兩天,有人在知乎上邀請熊師傅回答一個問題:

具體描述是這樣的:

仔細一看,我了個擦(爆粗口不好):我老爸、我姨媽姨夫、我舅、我表妹,甚至還有偶滴姥姥!

然後她發了一個「孝心值大評比」的連結。

我冷汗都冒出來了。

以前我媽也總是轉發「有XXX的一定要轉」「年輕時必須要記住的幾句話」「兒子是媽媽上輩子的情人」,結果今天直接大招把我拍死。

壓力山大啊,怎麼破?

有人表示這種群太尷尬,打算悄悄退出。

同學,你危險了!趕緊懸崖勒馬吧!

想退群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的。

最合適清查逃兵的方式是發人頭紅包,堂兄妹總共6人,最後剩一個包沒人領,大家就知道有個傢伙跑了,照著牆上的全家福一對:短了你。

遍插茱萸少一人,你罪過大了。

不孝有三,退群為大

家族群是幹什麼用的?主要是聯絡感情的,而默默退群傳達的資訊十分不友好。

退群可能被解讀為不重視、不願意維護這些血緣關係,

甚至自視過高、要劃清界限,在外地讀書工作的年輕人尤其容易受到這樣的指責。

服務全世界的長者,給你一個「雲陪伴」他們的機會。

紅包

大字表情

還有各家小娃娃

進群不一定增進感情,退群卻一定傷感情。

提問那位朋友想悄無聲息就把群退了,還要毫髮無損,當初還是老媽拉進群的,如果不是心太大,就一定是對人生有什麼誤解。

人是不能獨活的,血親是你第一要維護的人際政治關係。

我們有時候覺得是親人就可以不維護,甚至欺負、得罪,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昨天交的朋友,而是交了十年的朋友。應該時時警惕後院起火。

不孝有三,不看群消息更大

不退群的話該怎麼辦?

可以設置群消息免打擾,不過別完全不看,

最好定期流覽消息。

群裡有誰通報了什麼喜事,比如二叔家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姥爺養的君子蘭開花了,或者表姐生了二胎,記得恭喜。家鄉地震或者刮颱風了,及時問安。

逢年過節,如果同一輩的兄弟姐妹們在群裡發祝福,你最好也跟上,否則就像隨份子,大家都隨了你沒隨,會顯得特別突兀。

再配合使用一些喜氣洋洋的中老年表情包就更好了。

如果是父母、公婆甚至奶奶在家族群裡發言,最好回應回應,以免他們遇到空氣突然安靜的尷尬。伺候好自家老佛爺,有益無害。

不孝有三,闢謠比那倆還不孝、還大

《得癌的有救了,喝這個竟痊癒!發一次,救人無數!》

說吃麥苗能治癌症。

震驚體集合。

還有套牌名人名言:

易老師哭暈在廁所。

有些人忍不住要糾正:這是很老套的謠言啦!白岩松也沒說過這句話!

其實不用太認真,危害比較小的假消息,裝作沒看見就可以了。至於養生類謠言,最好私底下轉發篇果殼或者丁香園。

不要當著大家的面戳穿,老人家臉上可掛不住(畢竟原本是打算分享人生經驗的)。

不要自己沖在一線去闢謠,還記得家族群的宗旨嗎?

愛(長)與(者)和(為)平(大)。

做中國式好寶寶

你沒對象,他們會催你找對象,並且諄諄教誨別那麼挑;

你結了婚,夫妻倆異地工作,他們斷定你的婚姻不和諧,百爪撓心的;

你不想早生小孩,他們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

你不想生二胎,他們覺得你背叛了民族和國家。

而且長輩們經常集體行動,炮火集中,殺傷力大。

煩是煩了點兒,誰讓關(幹)心(涉)下一代是長者的特權(不良習慣)呢?

熊師傅曾經建議,在家族當中不要隨便教育晚輩,別太關注晚輩的私生活,這樣可以在下一代面前做一個不討厭的長輩,讓自己順利進入Successful Aging(成功的老化,一個發展心理學概念)階段。不過我們只能用這個來要求未來的自己。

如果想在家族群裡裝乖扮巧,倒也有辦法。還記得中國式好孩子是什麼樣嗎?

小時候胖

大一點學習好

成年後能掙錢

所以在家族群裡發下面三類主題的消息就是合適的:

美食

背單詞打卡

穩健的理財策略

做識時務的紅包小能手

不過有些時候紅包是萬萬不能點的,畢竟一點就不能再假裝潛水了。老老實實裝死,失去點小錢,卻也少了麻煩。

當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不說話,你可以回答:

不!飽!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就叫熊太行也行(taihangxiong)

熊太行 | 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關係攻略》專欄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博客天下》雜誌前任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

關注和分享,總有一個在路上~

震驚體集合。

還有套牌名人名言:

易老師哭暈在廁所。

有些人忍不住要糾正:這是很老套的謠言啦!白岩松也沒說過這句話!

其實不用太認真,危害比較小的假消息,裝作沒看見就可以了。至於養生類謠言,最好私底下轉發篇果殼或者丁香園。

不要當著大家的面戳穿,老人家臉上可掛不住(畢竟原本是打算分享人生經驗的)。

不要自己沖在一線去闢謠,還記得家族群的宗旨嗎?

愛(長)與(者)和(為)平(大)。

做中國式好寶寶

你沒對象,他們會催你找對象,並且諄諄教誨別那麼挑;

你結了婚,夫妻倆異地工作,他們斷定你的婚姻不和諧,百爪撓心的;

你不想早生小孩,他們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

你不想生二胎,他們覺得你背叛了民族和國家。

而且長輩們經常集體行動,炮火集中,殺傷力大。

煩是煩了點兒,誰讓關(幹)心(涉)下一代是長者的特權(不良習慣)呢?

熊師傅曾經建議,在家族當中不要隨便教育晚輩,別太關注晚輩的私生活,這樣可以在下一代面前做一個不討厭的長輩,讓自己順利進入Successful Aging(成功的老化,一個發展心理學概念)階段。不過我們只能用這個來要求未來的自己。

如果想在家族群裡裝乖扮巧,倒也有辦法。還記得中國式好孩子是什麼樣嗎?

小時候胖

大一點學習好

成年後能掙錢

所以在家族群裡發下面三類主題的消息就是合適的:

美食

背單詞打卡

穩健的理財策略

做識時務的紅包小能手

不過有些時候紅包是萬萬不能點的,畢竟一點就不能再假裝潛水了。老老實實裝死,失去點小錢,卻也少了麻煩。

當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不說話,你可以回答:

不!飽!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就叫熊太行也行(taihangxiong)

熊太行 | 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關係攻略》專欄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博客天下》雜誌前任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

關注和分享,總有一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