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龍蝦不是蝦,而是一種蟲?到底能不能吃?到底咋回事呢?

夏天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也到了。晚上和幾個朋友擼著串,

喝啤酒,吃著麻辣小龍蝦,可能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但是最近有關小龍蝦的傳聞越來越多。南京曾經發生過一次多人因“橫紋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學家從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懷疑小龍蝦是導致這一事件的元兇。還有人稱小龍蝦是一種專門吃垃圾的蟲,這些越來越多有關小龍蝦的不良消息導致大家“望蝦卻步”,那麼這些消息到底幾分真幾分假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開始流傳一則資訊稱,小龍蝦其實不是蝦,而是一種變異的蟲子。不能用來食用。事實真相是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學名叫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根本不是蟲子。它是最具食用價值的淡水龍蝦品種,年產量占整個淡水龍蝦產量的70-80%。

而且小龍蝦肉質緊實,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很多人覺得小龍蝦生存環境很髒,認為小龍蝦都是以垃圾為食物。所以小龍蝦本身也不太乾淨所以不能食用。事實真相是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主要吃水底的有機質,水草、藻類、水生昆蟲、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

正因為它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污染水體生存。但是餐館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養殖的,因為快速的小龍蝦食用量野生的小龍蝦已經不多了。而且養殖小龍蝦便捷,成本不高,所以大多數都以養殖為主。

之前某地曾曝出新聞稱,

抽查檢驗的小龍蝦重金屬超標幾百倍,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事實的真相是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吃的尾部並無太多重金屬,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在監管部門在日常的抽檢中並未發現小龍蝦污染物超標的問題,也沒有發現藥殘超標。

南京曾經發生過一次多人因“橫紋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學家從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懷疑小龍蝦是導致這一事件的元兇。為此許多專業也對小龍蝦進行了調查研究事實真相是專家對搜集到的小龍蝦樣品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檢測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屬、農藥殘留、抗生素殘留、激素、寄生蟲、藻類毒素等,並未發現異常,也沒有找到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物質,最終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症,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

看了這麼多,大家對小龍蝦的看法是不是有所改觀了呢。其實小龍蝦作為水產品,收到環境影響很大,確實有存在細菌病毒的可能,但是只要是經過高溫烹飪,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巨大損傷。小龍蝦本身來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也希望大家可以選擇乾淨正規的就餐環境,這樣衛生條件才可以更好保障。希望大家夏天可以“美美一蝦”。

並未發現異常,也沒有找到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物質,最終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症,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

看了這麼多,大家對小龍蝦的看法是不是有所改觀了呢。其實小龍蝦作為水產品,收到環境影響很大,確實有存在細菌病毒的可能,但是只要是經過高溫烹飪,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巨大損傷。小龍蝦本身來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也希望大家可以選擇乾淨正規的就餐環境,這樣衛生條件才可以更好保障。希望大家夏天可以“美美一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