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奉獻丨連續兩年駐村,他憑藉的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徐書記:駐村就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松桃縣磐石鎮當造村第一書記徐朝良駐村側記

徐書記的鼎鼎大名,在磐石鎮當造村鄉親們的內心裡已是“根深蒂固”。2016年4月,當造村來了一名年輕人當“第一書記”,身材高瘦高瘦的,眼睛十分有神,黝黑的皮膚呈現著健康的符號,骨子裡散發出一股衝勁和幹勁,這個徐書記就是徐朝良,松桃產權交易中心的一名普通幹部…… 自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徐書記硬把幹群連心室當“家”、把村裡的群眾裝在心裡看成家裡親人、在駐村的路上帶著組織的囑託不忘初心奮力前行。

今年4月19日,筆者在當造村遇見了徐書記,他正在辦公室裡與村支兩委幹部商量著2017年村裡的發展規劃。他告訴筆者,這是他第二年連續駐村了,現在村裡謀劃著依託臘爾山紅石林風景區的旅遊資源,發展大旅遊產業,培育村裡經濟發展新路徑…… 話匣子一打開,駐村“多味”的清泉便源源不斷地娓娓道出。

幹群連心室就是家,當造村就是大舞臺

徐朝良到當造村的第一天,村裡辦公樓已成危房,不能入駐。他就在村裡教學點找到兩間廢棄破舊教室作為“幹群連心室”和“扶貧作戰室”,可是牆壁破爛、窗戶空空、連門就只有一個框。他沒有怨言,自己動手,

當起了裝修泥水工,購買油漆牆漆,對牆面、門窗進行整修,添置些桌椅等辦公用品,搭建了駐村工作陣地,在三天時間裡,一個嶄新的“家”就這樣建成了。

為迅速打開駐村工作局面,考慮到村裡沒有交通工具,有礙於實際工作開展,他自掏腰包5000多元,考取了摩托車駕駛證、購置了摩托車…… 憑著一個人、一個家、一輛新摩托,徐書記便這樣開啟了駐村工作航程。

自駐村以來,第一書記徐朝良堅持吃住在村。

在當造村期間,為解決買菜難等生活不便的問題,他就把村委會旁的荒地開墾成了菜園,自力更生種上了季節時令蔬菜。

初到當造村,徐朝良面對的是一個有32名黨員,戰鬥力凝聚力不強的隊伍。強化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激發新的幹事創業活力成了他到村後第一件棘手難題,對此怎麼辦?他快刀斬亂麻,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為抓手,

認真宣講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抓實“三會一課”學習活動,規範管理、強化教育,正是“精准把脈對症下藥”,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已顯著增強。目前該村所有黨員真正發揮出了先鋒模範作用。哪裡有任務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同志的身影;村裡哪家有難處需要幫助,黨員同志就會有聲音有行動……為了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兩年來,給黨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該村黨支部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人,他們中間有剛大學畢業的知識青年、有產業發展致富能人。

駐村工作就是責任,當造村裡真蹲實駐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惠農政策來了,村裡的群眾都想去分一杯羹?面對此困窘,徐書記把守原則底線,使出“高招”,對群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群眾政策法規學一學,疑問困惑解一解,貧困與否評一評,脫貧致富比一比,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創新工作方法,實現惠農政策執行不偏離、不走樣。

他曾多次入戶排查在檔貧困戶“四有”人員,堅持不錯刪一戶,不漏刪一人,共排查刪除建檔立卡“四有”人員18戶84人,實現在冊貧困戶識別精准。在駐村的時間裡,哪家有人生病住院了,哪家有學生上中職、高中或大學了……他瞭若指掌如數家珍,積極引導困難群眾要有“人窮志不窮、扶貧先扶志”理念,樹立起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在動員貧困戶辦理“惠農貸”、“精扶貸”的過程中,面對群眾心存疑慮擔心、不願辦理的難題,徐書記逐一入戶走訪,苦口婆心一點一滴的宣讀政策,硬是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的苦功夫,最終該村符合貸款條件的2016年脫貧對象,均參與了貸款入股分紅,年底實現分紅共計35萬餘元。

脫貧不返貧,致富要“輸血”但更要“造血”,這樣脫貧才能“止血”。徐書記在工作之餘,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為村裡困難群眾找到一條長遠的發展之路。

當造村旅遊資源優勢明顯,臘爾山紅石林景區現正在開發中……徐書記瞄準了這一有利時機,順時而動。

——他充當排頭兵。組織貧困戶參與萬畝紅楓林景區建設,實施勞務輸出,光是去年一年全村群眾共賺取勞務收入就達142萬餘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創收8400多元;——他助推蜂業發展。該村貧困戶石文軍利用其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另闢蹊徑發展中華蜂產業,徐書記就積極奔走幫助其擴大規模,2016年共發展中華蜂40多箱,累計創收2.5萬餘元,帶動5戶貧困戶率先脫貧。今年全村中華養蜂產業已初具規模,達到210多箱,年終收入可達近30萬元。

——他給力能人帶動。動員村民龍天生發展蔬菜產業,幫帶貧困戶龍求伏2016年種植蔥蒜1.2畝,創收2100餘元;今年又帶動石老二等5戶種植11.5畝,目前蔬菜長勢良好,收入可達2萬多元。

第一書記就是擔當,當造村頭煥然一新

有一張村級發展規劃圖掛在第一書記徐朝良的床頭,雖然是手工繪製的,但其上面的內容卻很豐富,哪裡是產業發展佈局點、哪個自然寨裡的人口是多少、今年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了這張圖,我駐村工作該如何開展推進心裡面就有數了,就會沿著規劃的路子一直幹下去”,徐書記談到村裡發展的規劃,很是十分自信。

藍圖已繪,貴在行動。徐書記實地走訪查看到當造村盤總組一處天然山塘有近百畝,現無人照管處於撂荒狀態,便及時召集村支兩委研究啟用方案,最後承包給紅石林資源開發商,獲得前期承包費4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了“破殼”。

為了讓群眾搭上大旅遊發展“快速路”,吃上“旅遊飯”。他與村支兩委積極帶領村民依託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具有“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村寨,推進民俗民居項目建設,為景區旅遊遊客提供吃、玩、樂的一體化服務。目前有2家已正式開業,一天遊客吃飯至少就有二三十來人,忙得店老闆和老闆娘開心的笑了。

在當造駐村期間,徐書記上對接下跑跑四處化緣奔走,共協調到資金31.2萬餘元,推進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寨連戶路4000余米、通組路3500余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50多盞,投資1.2萬元對教學點廁所進行升級改造,當造1、2、3組至硐口組通組路“最後一公里”、村級文化廣場建設等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

第一書記徐朝良駐村一年多來,雖然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出名事,但他憑著一顆火熱的心、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從一點一滴做起,正是涓涓細流可匯成大海,現在這裡的一切正在發生變化,村莊變美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致富的路子多了,這裡百姓幸福小康生活還會遠嗎?

精彩推薦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該村黨支部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人,他們中間有剛大學畢業的知識青年、有產業發展致富能人。

駐村工作就是責任,當造村裡真蹲實駐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惠農政策來了,村裡的群眾都想去分一杯羹?面對此困窘,徐書記把守原則底線,使出“高招”,對群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群眾政策法規學一學,疑問困惑解一解,貧困與否評一評,脫貧致富比一比,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創新工作方法,實現惠農政策執行不偏離、不走樣。

他曾多次入戶排查在檔貧困戶“四有”人員,堅持不錯刪一戶,不漏刪一人,共排查刪除建檔立卡“四有”人員18戶84人,實現在冊貧困戶識別精准。在駐村的時間裡,哪家有人生病住院了,哪家有學生上中職、高中或大學了……他瞭若指掌如數家珍,積極引導困難群眾要有“人窮志不窮、扶貧先扶志”理念,樹立起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在動員貧困戶辦理“惠農貸”、“精扶貸”的過程中,面對群眾心存疑慮擔心、不願辦理的難題,徐書記逐一入戶走訪,苦口婆心一點一滴的宣讀政策,硬是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的苦功夫,最終該村符合貸款條件的2016年脫貧對象,均參與了貸款入股分紅,年底實現分紅共計35萬餘元。

脫貧不返貧,致富要“輸血”但更要“造血”,這樣脫貧才能“止血”。徐書記在工作之餘,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為村裡困難群眾找到一條長遠的發展之路。

當造村旅遊資源優勢明顯,臘爾山紅石林景區現正在開發中……徐書記瞄準了這一有利時機,順時而動。

——他充當排頭兵。組織貧困戶參與萬畝紅楓林景區建設,實施勞務輸出,光是去年一年全村群眾共賺取勞務收入就達142萬餘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創收8400多元;——他助推蜂業發展。該村貧困戶石文軍利用其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另闢蹊徑發展中華蜂產業,徐書記就積極奔走幫助其擴大規模,2016年共發展中華蜂40多箱,累計創收2.5萬餘元,帶動5戶貧困戶率先脫貧。今年全村中華養蜂產業已初具規模,達到210多箱,年終收入可達近30萬元。

——他給力能人帶動。動員村民龍天生發展蔬菜產業,幫帶貧困戶龍求伏2016年種植蔥蒜1.2畝,創收2100餘元;今年又帶動石老二等5戶種植11.5畝,目前蔬菜長勢良好,收入可達2萬多元。

第一書記就是擔當,當造村頭煥然一新

有一張村級發展規劃圖掛在第一書記徐朝良的床頭,雖然是手工繪製的,但其上面的內容卻很豐富,哪裡是產業發展佈局點、哪個自然寨裡的人口是多少、今年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了這張圖,我駐村工作該如何開展推進心裡面就有數了,就會沿著規劃的路子一直幹下去”,徐書記談到村裡發展的規劃,很是十分自信。

藍圖已繪,貴在行動。徐書記實地走訪查看到當造村盤總組一處天然山塘有近百畝,現無人照管處於撂荒狀態,便及時召集村支兩委研究啟用方案,最後承包給紅石林資源開發商,獲得前期承包費4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了“破殼”。

為了讓群眾搭上大旅遊發展“快速路”,吃上“旅遊飯”。他與村支兩委積極帶領村民依託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具有“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村寨,推進民俗民居項目建設,為景區旅遊遊客提供吃、玩、樂的一體化服務。目前有2家已正式開業,一天遊客吃飯至少就有二三十來人,忙得店老闆和老闆娘開心的笑了。

在當造駐村期間,徐書記上對接下跑跑四處化緣奔走,共協調到資金31.2萬餘元,推進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寨連戶路4000余米、通組路3500余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50多盞,投資1.2萬元對教學點廁所進行升級改造,當造1、2、3組至硐口組通組路“最後一公里”、村級文化廣場建設等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

第一書記徐朝良駐村一年多來,雖然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出名事,但他憑著一顆火熱的心、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從一點一滴做起,正是涓涓細流可匯成大海,現在這裡的一切正在發生變化,村莊變美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致富的路子多了,這裡百姓幸福小康生活還會遠嗎?

精彩推薦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