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康熙傳位給雍正,而不傳位給十四阿哥,原來秘密在這裡

很多傳聞說,當年康熙過世後,四阿哥篡改康熙的聖旨,把“傳位十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原本康熙的太子是胤礽,廢了一次又立了一次,最後終於下定決心廢了太子胤礽,

至於具體廢除太子胤礽的原因就不在這裡細說了。

康熙年間,都說康乾盛世,康熙時代百姓安居樂業是非常繁榮的時代,但是在這時代,貪官是非常多的,當官的腰間都是鼓鼓的,以至於在康熙晚年國庫空虛,再加上對外打戰消滅葛爾丹,大小和卓戰役,損耗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國庫早已空虛了。而且朝廷派系非常嚴重,但是康熙自知已經老了,無法再繼續整頓這般貪官了,

所以必須選擇一個後世皇帝能夠整治這般貪官的。

十四阿哥胤禵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他從小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當康熙帝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

臣等願保之!”一時間,康熙帝十分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上怒稍解,命諸皇子撻胤禵“,胤禵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艱難。但是,這件事情後來反而還令康熙帝感覺到他對兄弟的有情有義,並對胤禵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之後更加寵愛他。

胤禵西征之後,康熙帝不僅賞賜給他10萬兩銀子,

還將他的幾個兒子時常帶在身邊,

並多加賞賜,胤禵雖然爵位只是貝子,但他幾個兒子結婚和幾個親王哥哥長子一個規格,此外,康熙更是對胤禵賞賜頻繁,兄弟中無人能比。

康熙派胤禵“驅准保藏”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規格出征,百戰百勝,人人都以為他將會成為“太子”。

四阿哥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

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

胤禛四十四歲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六十周年大慶,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參加貢士會試試卷複查事務,冬至時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兩倉,又秉命冬至祭天。胤禛的這些活動,

對他來說有兩重意義,一是由於他多次隨從巡幸、外出代辦政務,足跡遍於中國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瞭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間風俗,宗教信仰,歷史問題,取得了關於民事的第一手資料;二是觀察了康熙帝處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鍛煉了處理某些政事的能力,獲得了從政的一些經驗。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對胤禛日後治理國事都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這些信號表示,康熙對四阿哥胤禛早已默認了為接班人,是下一任皇帝了。

當皇帝重要的是治國,而不是帶兵打戰,所以十四阿哥就輸在這邊了。

這些信號表示,康熙對四阿哥胤禛早已默認了為接班人,是下一任皇帝了。

當皇帝重要的是治國,而不是帶兵打戰,所以十四阿哥就輸在這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