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被康熙賜宅紫禁城,兒子被雍正遺詔配享太廟,借詠之詩上了春晚

在桐城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堪稱空前絕後的人物:他在京做官時,被康熙賜予一處住宅,在紫禁城內,相當於今天住在中南海;他的兒子還活著的時候,就被前任皇帝宣佈死後配享太廟,

是清朝296年的歷史上,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他退休後寫的家書,被曾國藩奉為至寶,從清朝到民國,幾乎是名門望族家中必備的育兒寶典,相當於今天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他借詠之詩,至今被認為是他寫的原創,還被譜成曲,上了中國人過年必備的視覺大餐——“春晚”,由他的老鄉趙薇主唱。這個人就是張英。

張英是一位深受康熙信賴的近臣,他於1677年入值南書房,當了康熙的秘書。康熙對他的評價是“慎密信勒”,有古大臣之風。一代英主康熙十幾歲時,就在祖母的幫助下扳倒了幾乎可以說是無法撼動的鼇拜,然後又平定三潘,消滅明珠集團。在這樣一位開掛的領導人身邊當秘書,還當到領導給他發配房子,

而且是住在紫禁城裡面,這要多大的水準與能耐啊!要知道:清朝的京官是不分配房子的!想當年,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時,為了省錢,住在鴿子籠或者寺廟裡,為的是房租便宜點。

張英既沒有曾國藩那樣的戰功,也沒有司馬相如那樣的文采,他是怎麼贏得康熙的信賴的呢?這要從張英的個人道德修養談起:張英是一位非常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人,他在教子上,尤其對“官二代”看管很嚴,

叫他們管理家中的田產與帳目,不能當公子哥兒。他自己反對鋪張浪費,將過生日的錢節約下來,施捨給窮人,穿衣服以舒適為主。最難能可貴的是:張英從來不行賄也不受賄,但是他也不迂腐,他很會投資,還專門寫了一本投資田產的書,叫《恆產瑣言》,對今天的投資房地產非常有借鑒意義。正是因為善於投資,所以張英才能做到廉潔,因為人都是要吃飯的,在這方面,
他很實際。他對學問的態度也一樣,一方面叫兒子們既要學好科舉考試的那套玩意,同時也不能讀死書,要多讀課外書,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要比今天的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先進得多。

正是因為張英教子有方,所以他培養出了很多優秀子女,

他的幾個兒子基本上都在朝中做官,尤其是次子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而不倒,並最終以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漢族大臣而配享太廟。而他所經歷的三朝,都是清朝歷史上最為英明而又作為的三位皇帝,可見張廷玉的能力之強,與為人處世之穩健。

張英在退休後,還被康熙惦記著,康熙兩次下江南時,都特地召見張英,並賜給他親筆題寫的榜額,但張英並不因此而驕傲,他反倒喜歡過那種恬靜的生活。退休後的張英,除了種花養草,就是將自己幾十年來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從教子、學問、養生、理財、做人等等,想到哪寫到哪,輯成一本書,叫《聰訓齋語》,這本書被曾國藩奉為育兒寶典,曾國藩每次寫信回家時,都要問兒子們有沒有在讀這本書。這本家書,從清朝到民國,一直是那些有所作為的人家必備的育兒讀物。

最後要說的是張英和他的“六尺巷”。“六尺巷”這樣的禮讓佳話,早在明朝就有,全國這樣的佳話也不下於十例。但是桐城的“六尺巷”最為有名,尤其是那首“讓牆詩”: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還被譜曲上了春晚舞臺,由明星趙薇演唱。其實這首詩並非張英原創,這首詩最早的作者是明朝的郭樸。但是到了張英這裡,就一下子傳頌開來了,“六尺巷”也只有桐城的最有名,沒辦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個人魅力吧。

他反倒喜歡過那種恬靜的生活。退休後的張英,除了種花養草,就是將自己幾十年來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從教子、學問、養生、理財、做人等等,想到哪寫到哪,輯成一本書,叫《聰訓齋語》,這本書被曾國藩奉為育兒寶典,曾國藩每次寫信回家時,都要問兒子們有沒有在讀這本書。這本家書,從清朝到民國,一直是那些有所作為的人家必備的育兒讀物。

最後要說的是張英和他的“六尺巷”。“六尺巷”這樣的禮讓佳話,早在明朝就有,全國這樣的佳話也不下於十例。但是桐城的“六尺巷”最為有名,尤其是那首“讓牆詩”: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還被譜曲上了春晚舞臺,由明星趙薇演唱。其實這首詩並非張英原創,這首詩最早的作者是明朝的郭樸。但是到了張英這裡,就一下子傳頌開來了,“六尺巷”也只有桐城的最有名,沒辦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個人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