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原“軍歌”或與國歌歌詞存淵源

康喜鵬在工作中。遼沈晚報、聊沈用戶端特派撫順記者李毅攝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起來,起來,起來!”雄壯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總會讓人想起中華民族前赴後繼、救亡圖存的抗戰歲月,喚醒大家居安思危、發憤圖強的愛國之心。

那麼,被確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素材源於哪裡?一種被眾多史料佐證的觀點是,《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歌。

撫順清原一名62歲的退休老人康喜鵬30多年來致力於搶救挖掘東北民眾抗日史料,

對《義勇軍進行曲》歌詞雛形的多種觀點進行探究,發現《血盟救國軍軍歌》出現更早、更符合進行曲節奏、歌詞相似度更高。

30餘載研究挖掘抗日史料

今年62歲的康喜鵬老人于2015年從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檔案局退休,“我1973年入伍,當了7年兵,回到地方後到礦山工作,後來又到旅遊局、檔案局。”

康喜鵬之所以傾注30多年精力挖掘東北民眾抗日史料,與自己在旅遊局、檔案局的工作有著密切聯繫。

回溯到1984年,當時清原縣要為烈士王仁齋立碑,碑立起來了,康喜鵬卻發現烈士生平事蹟只有隻言片語。他深深地知道,健在的親歷者不多,應該儘快走訪,再拖下去將找不到那段歷史的親歷者。

康喜鵬採用“寫故事”的辦法,一個老人一個老人地找,找到了就通過老人的口述整理出一個個小故事,故事多起來不但可以互辨真偽,還可以連起來成為波瀾壯闊的抗戰故事。

為尋訪健在的親歷者,康喜鵬跑遍了清原,從民間整理出抗日故事70餘個,各類口述歷史50余萬字,不僅挖掘出王仁齋的生平事蹟,還發現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政委周建華的墓地。隨著挖掘出的史料日益豐富,他出版發行了《英名千古王仁齋》《拂去清原的歷史蒙塵》等小說。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雛形

“九·一八”事變後,不願做亡國奴的東北兒女紛紛組建義勇軍、自衛軍、救國軍等民眾武裝,

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

康喜鵬說,當年民眾自發抗日武裝很多,不少隊伍都有“軍歌”,“這些軍歌有的歌詞相似,有的調子相似,出現時間先後不同,最早一首是《血盟救國軍軍歌》,‘血盟救國軍’是撫順清原的抗日武裝”。

他介紹,這支抗日武裝由孫銘武等人組建,孫銘武1889年生於清原,曾參軍任上校參謀長,1925年退役後在奉天(今瀋陽)開旅館為生。

“九·一八”事變中他目睹日寇暴行,毅然返回家鄉,動員哥哥孫銘久、弟弟孫銘宸毀家紆難。

三兄弟將150畝水田和15間房典押,購買100支槍械、1萬餘發子彈組建抗日武裝。當年10月19日,孫銘武等400多人齊聚清原大蘇河城隍廟,高唱《血盟救國軍軍歌》,宣佈成立“血盟救國軍”。

從時間上看,《血盟救國軍軍歌》是我國最早的一首義勇軍軍歌。“孫銘宸的兒子孫起在90歲時仍能完整唱出這首進行曲節奏的軍歌。有一些義勇軍軍歌是地方小調節奏,二者有明顯區別。《血盟救國軍軍歌》和後來成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曲調不同,但歌詞接近。”康喜鵬說。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長達30餘年的挖掘中,康喜鵬結識了多位老戰士,他幾乎每年都會去他們家中探望,聽他們講述那段歷史的回憶。老人們對那段歷史刻骨銘心,康喜鵬通過講述整理出了《血盟救國軍軍歌》歌詞的形成過程。

孫銘武組織民眾抗日時,不僅在各村招兵,還著手準備軍旗、軍歌、軍規和條令。“孫銘武讓弟弟孫銘宸草擬軍歌歌詞,然後他改了一句。”康喜鵬說原歌詞是:“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用我們的血肉喚起全國民眾。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殺敵,中華民族不能亡國!起來!起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鬥!戰鬥!戰鬥!戰鬥!”

孫銘武提出把“中華民族不能亡國”改成“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眾人贊成。康喜鵬說,這首軍歌由張顯銘譜曲。

當時東北民眾組建了多支抗日武裝,為鼓舞士氣創作自己的軍歌,其中影響較大的還有《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和遼西《義勇軍軍歌》。《血盟救國軍軍歌》與《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開頭的三句比較像,二者與《義勇軍軍歌》有明顯差別。

振奮軍歌傳遍大江南北

康喜鵬表示,電影《風雲兒女》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戰鬥生活為背景創作,主題歌《軍歌》(原名)詞作者田漢身在上海,創作前沒有在義勇軍中的生活經歷,也沒有到東北抗戰前線採訪過,但可以收集到包括《血盟救國軍軍歌》、《告武裝同志書》和《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等作為創作素材。

桓仁《告武裝同志書》有這樣的詞句:“團結起來”、“哪能甘心作亡國的奴隸”、“要知道現在是中國存亡的關頭”、“不畏炮火”、“冒彈雨直進”等。

《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歌詞是:“光榮,光榮,我軍戰勝。民眾為後盾,主義做先鋒,以少擊眾敵,敗葉掃秋風,抗日軍民是英雄。為我民族求生存,嘗膽臥薪,才能奠定了錦繡的遼東。”

康喜鵬表示,田漢寫的電影主題歌名為《軍歌》,聶耳譜曲名叫《進行曲》,詞曲珠聯璧合,但歌名無論叫《軍歌》還是叫《進行曲》,主題都不太突出,於是電影公司仔細推敲將歌名改為《義勇軍進行曲》。

隨著電影《風雲兒女》上映,《義勇軍進行曲》插上翅膀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鼓舞中華兒女抗日救亡的戰鬥號角。

遼沈晚報、聊沈用戶端特派撫順記者李毅

有一些義勇軍軍歌是地方小調節奏,二者有明顯區別。《血盟救國軍軍歌》和後來成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曲調不同,但歌詞接近。”康喜鵬說。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長達30餘年的挖掘中,康喜鵬結識了多位老戰士,他幾乎每年都會去他們家中探望,聽他們講述那段歷史的回憶。老人們對那段歷史刻骨銘心,康喜鵬通過講述整理出了《血盟救國軍軍歌》歌詞的形成過程。

孫銘武組織民眾抗日時,不僅在各村招兵,還著手準備軍旗、軍歌、軍規和條令。“孫銘武讓弟弟孫銘宸草擬軍歌歌詞,然後他改了一句。”康喜鵬說原歌詞是:“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用我們的血肉喚起全國民眾。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殺敵,中華民族不能亡國!起來!起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鬥!戰鬥!戰鬥!戰鬥!”

孫銘武提出把“中華民族不能亡國”改成“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眾人贊成。康喜鵬說,這首軍歌由張顯銘譜曲。

當時東北民眾組建了多支抗日武裝,為鼓舞士氣創作自己的軍歌,其中影響較大的還有《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和遼西《義勇軍軍歌》。《血盟救國軍軍歌》與《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開頭的三句比較像,二者與《義勇軍軍歌》有明顯差別。

振奮軍歌傳遍大江南北

康喜鵬表示,電影《風雲兒女》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戰鬥生活為背景創作,主題歌《軍歌》(原名)詞作者田漢身在上海,創作前沒有在義勇軍中的生活經歷,也沒有到東北抗戰前線採訪過,但可以收集到包括《血盟救國軍軍歌》、《告武裝同志書》和《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等作為創作素材。

桓仁《告武裝同志書》有這樣的詞句:“團結起來”、“哪能甘心作亡國的奴隸”、“要知道現在是中國存亡的關頭”、“不畏炮火”、“冒彈雨直進”等。

《遼寧民眾自衛軍軍歌》歌詞是:“光榮,光榮,我軍戰勝。民眾為後盾,主義做先鋒,以少擊眾敵,敗葉掃秋風,抗日軍民是英雄。為我民族求生存,嘗膽臥薪,才能奠定了錦繡的遼東。”

康喜鵬表示,田漢寫的電影主題歌名為《軍歌》,聶耳譜曲名叫《進行曲》,詞曲珠聯璧合,但歌名無論叫《軍歌》還是叫《進行曲》,主題都不太突出,於是電影公司仔細推敲將歌名改為《義勇軍進行曲》。

隨著電影《風雲兒女》上映,《義勇軍進行曲》插上翅膀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鼓舞中華兒女抗日救亡的戰鬥號角。

遼沈晚報、聊沈用戶端特派撫順記者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