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讀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的作品一直聽說,但是從來沒有讀過,以前應該也有想要讀過他的什麼書,不過應該還是不喜歡這個調調,所以最終還是沒有讀的下去。就連《挪威的森林》不是去讀,

只是聽一個音訊,我也沒有聽完。也許是自己不喜歡這個調性,或者是自己的境界沒有達到,看不透故事裡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既然看不下去,就不強迫自己,看書畢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看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雖不能說是非常享受,不過也是不討厭的。自我感覺這本書和村上春樹其他作品的風格還是不一樣的,如果還是一樣的風格,也許我還是讀不下去吧。

就像編輯推薦語裡寫得一樣,這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寫自己的小說。也許因為主角是自己,所以給我一種十分接地氣的感覺,他不像是在講故事,而是在和我講自己的事情一樣。

喜歡這本書也許是因為作者完成了我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對於完成自己夢想的人,人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堅持跑步,堅持每年跑馬拉松,體驗世界上最長距離的馬拉松,挑戰鐵人三項,

村上在這條路上不斷的挑戰自己。看著他娓娓講述自己跑步的所思所想,想起自己堅持跑步的那幾個月,從三公里到五公里,從四五十分鐘五公里到三十分鐘五公里,然後自己也想過能不能去參加個馬拉松,能不能挑戰自己一下。結果由於工作,住址的變化,跑步也隨之擱淺,現在再想想,好像也有兩年沒有堅持跑過步了。

初看到書名《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第一個想的就是,

當你跑步時真的什麼都談不了,因為跑步的時候,要麼累的腦子一片空白,要麼就只有一個念頭,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行了。看到作者的表述,其實和我一樣,看來天下的跑者都是一樣。

書中有一段是說,當村上艱難的跑完全程時,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終於不用再跑了,這種喜悅如此簡單,並夾雜著一絲自嘲。也許我們每個人跑完步時的想法都是終於不用再跑了,

累死老子了,但是第二天還是會繼續換上裝備,開始自己的自虐之路。能夠在跑步中堅持下來的人,毅力都不會太差,畢竟那種上氣不接下氣,雙腿發軟還是繼續堅持向前跑,並且還是堅持一天又一天,沒有點毅力,可能當時就放棄了。

村上是從開始當職業作家的時候堅持跑步的,我覺得寫作和跑步真的很像,雖然一個是要不斷運動,一個只是在電腦前坐著。堅持寫作就要有不斷的材料,

觀點,想法輸出出來,有時碰到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像是跑步時上氣不接下氣一樣,放棄很容易,但是堅持下來可能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而且跑步和寫作都是需要一個人去完成的,別人不可能替你跑,也不可能替你寫出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村上選擇了兩個最孤獨的事情去堅持,也許負負得正,當兩件孤獨的事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他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

村上感歎自己至少是跑到了最後,一直都沒有放棄。

我們是不是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堅持一些東西,也許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就是堅持了才使它有了意義啊!比如跑步。

他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

村上感歎自己至少是跑到了最後,一直都沒有放棄。

我們是不是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堅持一些東西,也許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就是堅持了才使它有了意義啊!比如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