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房企紛紛轉型,炒房客躺著賺錢即將結束,房地產真的要變天了!

就當中小開發商通過三四線樓市試圖擠進“千億俱樂部”的時候,龍頭房企的動作更加迅捷,他們要麼通過多元化發展,轉型成為城市服務商,要麼走輕資產路線,力度抹平未來房地產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一、萬達和融創

萬達和融創的交易,大家想必都非常熟悉了,600多億的資產包,萬達借錢給融創買自己的文旅和酒店業務。當然萬達和融創的訴求不同,萬達追求的是輕資產路線,而融創則是想實現彎道超車,熟悉孫宏斌經歷的人應該都清楚,

坐上中國地產商們的頭把交椅一直是他的目標。

融創2016年的銷售額是1553億,而今年上半年則是1118.4億元,而融創已經將2017年全年銷售定在3000億。如果實現這一目標,融創有望前進2名,由第7名升至第5名。

融創超車的獨門絕技就是並購,相比較在一級市場上增加儲備,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較好的控制財務成本。不過這種方式同樣有現金流壓力,當年超車過猛,折戟順馳,

也是因為現金流。不過這一次融創顯然不會重蹈當年的覆轍,融創吃下萬達632億的資產包,大部分錢都是萬達自己掏的。

而萬達通過這次交易,能夠輕裝上陣,將報表做得更為漂亮,快速登陸資本市場,融資後加速完成轉型。

萬達和融創的戰略訴求不同。

萬達早已不再留戀房地產開發銷售這種重資產模式,而融創則夾雜了不少孫宏斌的個人情懷,在房地產開發銷售這條路上仍然會快馬加鞭,

但對於風險的管控能力也早已不是當年的順馳可比。

二、SOHO中國

SOHO中國的潘石屹近來也是動作頻頻。

這幾天,潘石屹已經賣掉和即將賣掉的物業有3個,位於京滬,貨值100多億。潘石屹一直看空房地產開發銷售的傳統模式,在保留核心資產——外灘SOHO和望京SOHO之下,

繼續在租賃業務上發力,3Q模式(共用辦公)已經被潘石屹測試了兩年多,現在已經被他看好。

與萬達類似,潘石屹也是要走輕資產模式,追求更多的租金收入。隨著共用經濟概念的興起,房地產行業也越來越強調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在潘石屹看來,房地產的所有權一定會貶值,因為人們都把房子當資產儲存起來。現在人們過於追求房子的衍生價值,

而忽視了房子的根基——居住,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房子的空置率。

三、萬科

7月14日晚,由萬科和其他公司組成的中國財團花費790億收購亞洲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

普洛斯是一家物流設施提供商,商業模式是拿地蓋倉庫,供客戶使用。業務重心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和巴西,而在中國,它的業務主要集中在38個熱門城市,明星客戶是百世物流、京東、德邦和唯品會。

拿下這樣一家企業,萬科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發展地產、物流、商業消費以及資產管理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體系,這就是朝著城市運營商的方向發展。

普洛斯的業務覆蓋的都是全球地產最熱國家的最熱城市。這就意味著,萬科朝著城市運營商的角色發展不僅限於國內,也將在國外迅速展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抹平未來國內房地產的波動風險。

要知道萬科的優勢是住宅開發,在業內積攢了極好的口碑。但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因為房地產開發屬於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中堅,這種模式在初期的效率非常高,但現在這種模式的效率已經快速衰減,以前投1塊錢能夠創造10塊錢的回報,而現在可能是投10塊錢才能換會1塊錢的回報。

這種模式的外在表現就是M2的快速增長,卻沒有服務實體,全都被買成了以房地產為主的各類資產。

上述模式已經走到了中後期,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湧現。

萬科是最善於未雨綢繆的房企,在維持住宅開發的同時,通過多元化發展,做大其他業務是必由之路。物流是萬科的主攻方向之一,當然還有包括發展租賃品牌、進入存量房市場等。

四、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房地產當然不會衰落,但模式一定會快速變化,引領行業變革的一定是龍頭房企。去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增長了30%以上,但投資增速只有6.9%,說明房企們的融資意願和融資能力都在下降。

昨天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到了這樣一句: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這句話的重點是“直接融資”。

從資金供需的角度來說,這種融資模式不需要金融仲介機構的介入,優勢是資金提供方收益較高,而資金需求方的成本較低。

從貨幣環境的角度來說,這種模式的意義更大,因為它排除了貨幣乘數效應,不會增加貨幣總量,直接表現是M2增速的降低。

間接融資的一個典型是餘額寶,餘額寶集中了大量閒置資金,這些資金一般購買的是銀行、信託、保險機構髮型的有價證券,然後再由這些金融仲介機構各種形式流入房地產等需要資金的行業。

通過提高直接融資,降低間接融資,房企融資將實現精准可控,反映到市場上就是房企花錢不再大手大腳,未來必須努力花好手中的每一分錢。

未來房企找錢,將逐漸回歸到銀行表內業務,但這一塊已經收緊。融360房貸君(fangdai123)認為,為了保證現金流,房企必須依賴專案回款。而加快回款,就必須加快銷售,也意味著房企必須有所轉變,扛著價格不賣會越來越行不通,放下身段擁抱購房者才是明智之舉。

從北上深等城市公佈的至2020年的住宅規劃,再到從近來龍頭房企的動作到中央在金融方面的定調,我們能看出,傳統住宅開發銷售模式即將迎來改變,將很快進入存量運營的時代。

一線城市早已是存量房的天下,而龍頭房企紛紛入股鏈家,正是這一趨勢的最好證明。

五、個人要如何取捨?

不過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新房比例的下降,意味著賺新房和二手房之間差價的模式也將宣告結束。躺著賺錢已經不大可能了。

而買二手房,意味著必須以長期價值投資為主,也就是賺租金。這種模式是可取的,準確說,以往買新房更像投機,而買二手房賺租金則是實打實的投資。

對普通購房者來說,房地產的這種變化,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租賃市場會快速發展,租賃房源和租賃環境會逐漸好轉。

說它不好,是因為新房體量的下降,意味著買房就必須買二手房,付出的成本也將更多。

至於房價的走勢,剛需在租房市場上的沉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需求端的競爭熱度,買房子的人少了,房價會趨於穩定。只不過買房的成本已然很高,會有一大批年輕人只能長期租房。

而在中國,它的業務主要集中在38個熱門城市,明星客戶是百世物流、京東、德邦和唯品會。

拿下這樣一家企業,萬科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發展地產、物流、商業消費以及資產管理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體系,這就是朝著城市運營商的方向發展。

普洛斯的業務覆蓋的都是全球地產最熱國家的最熱城市。這就意味著,萬科朝著城市運營商的角色發展不僅限於國內,也將在國外迅速展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抹平未來國內房地產的波動風險。

要知道萬科的優勢是住宅開發,在業內積攢了極好的口碑。但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因為房地產開發屬於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中堅,這種模式在初期的效率非常高,但現在這種模式的效率已經快速衰減,以前投1塊錢能夠創造10塊錢的回報,而現在可能是投10塊錢才能換會1塊錢的回報。

這種模式的外在表現就是M2的快速增長,卻沒有服務實體,全都被買成了以房地產為主的各類資產。

上述模式已經走到了中後期,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湧現。

萬科是最善於未雨綢繆的房企,在維持住宅開發的同時,通過多元化發展,做大其他業務是必由之路。物流是萬科的主攻方向之一,當然還有包括發展租賃品牌、進入存量房市場等。

四、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房地產當然不會衰落,但模式一定會快速變化,引領行業變革的一定是龍頭房企。去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增長了30%以上,但投資增速只有6.9%,說明房企們的融資意願和融資能力都在下降。

昨天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到了這樣一句: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這句話的重點是“直接融資”。

從資金供需的角度來說,這種融資模式不需要金融仲介機構的介入,優勢是資金提供方收益較高,而資金需求方的成本較低。

從貨幣環境的角度來說,這種模式的意義更大,因為它排除了貨幣乘數效應,不會增加貨幣總量,直接表現是M2增速的降低。

間接融資的一個典型是餘額寶,餘額寶集中了大量閒置資金,這些資金一般購買的是銀行、信託、保險機構髮型的有價證券,然後再由這些金融仲介機構各種形式流入房地產等需要資金的行業。

通過提高直接融資,降低間接融資,房企融資將實現精准可控,反映到市場上就是房企花錢不再大手大腳,未來必須努力花好手中的每一分錢。

未來房企找錢,將逐漸回歸到銀行表內業務,但這一塊已經收緊。融360房貸君(fangdai123)認為,為了保證現金流,房企必須依賴專案回款。而加快回款,就必須加快銷售,也意味著房企必須有所轉變,扛著價格不賣會越來越行不通,放下身段擁抱購房者才是明智之舉。

從北上深等城市公佈的至2020年的住宅規劃,再到從近來龍頭房企的動作到中央在金融方面的定調,我們能看出,傳統住宅開發銷售模式即將迎來改變,將很快進入存量運營的時代。

一線城市早已是存量房的天下,而龍頭房企紛紛入股鏈家,正是這一趨勢的最好證明。

五、個人要如何取捨?

不過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新房比例的下降,意味著賺新房和二手房之間差價的模式也將宣告結束。躺著賺錢已經不大可能了。

而買二手房,意味著必須以長期價值投資為主,也就是賺租金。這種模式是可取的,準確說,以往買新房更像投機,而買二手房賺租金則是實打實的投資。

對普通購房者來說,房地產的這種變化,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租賃市場會快速發展,租賃房源和租賃環境會逐漸好轉。

說它不好,是因為新房體量的下降,意味著買房就必須買二手房,付出的成本也將更多。

至於房價的走勢,剛需在租房市場上的沉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需求端的競爭熱度,買房子的人少了,房價會趨於穩定。只不過買房的成本已然很高,會有一大批年輕人只能長期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