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過30萬,歷史上曾經屬於安徽省!

江西,簡稱“贛”,別稱贛鄱大地,因西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全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行政區、100個縣級行政區。其中,縣級行政區婺源縣[wùyuán],

縣名較為難認,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江西省

婺源縣, 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今屬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縣域總面積2947.51平方千米,人口超過30萬人。

上饒市

古徽州是安徽省的一部分,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轄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甯、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歙縣,前四個縣在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徽州是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的首字,稱為安徽省。

古徽州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下詔設三十郡,婺源縣域東北部屬鄣郡,西南部屬九江郡。唐朝著名皇帝李隆基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農曆正月初八日,置婺源縣,隸歙州。北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為徽州,婺源隸徽州管轄。

美麗的婺源

民國時期,1934年年9月4日,國民政府為了便於圍剿中央紅軍,決定將婺源劃隸江西,隸屬江西省第五行政區。1947年8月16日,婺源劃回安徽,隸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部隊進入縣城,宣告婺源縣解放,屬華東區贛東北行政區,隸屬于上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