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詳解漢代銅鏡收藏你必須要知道的“太一出行”紋飾

在以桓靈時期為主的東漢中晚期之神獸鏡中,無論何種鏡類,其邊緣紋飾皆流行一類表現“太一出行”恢宏場面的圖式。此類圖式流播廣泛,在會稽、長沙、南陽等地區的神獸鏡鏡緣圖像中,

成為無處不在的題材。應該在相距不遠的時候,鏡緣處出現了“邊則太一”的銘文內容。“太一神”在神仙天界具有至高無上的尊顯地位,包括上古帝王在內的群神均歸其從屬,“太一出行”的場面自然非同凡響。

“太一出行”圖神獸鏡

直徑:12.8CM 包漿稱謂:水銀沁主紋稱謂:東王公、西王母、伯牙彈琴、蚩尤

鏡緣圖案詳解

“太一出行”圖神獸鏡

直徑:12.7CM 包漿稱謂:黑漆古
主紋稱謂:東王公、西王母、伯牙彈琴、黃帝

鏡緣圖案詳解

文獻中“太一出行”的描述見於《楚辭·九歌·東君》:“駕龍舟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由本文所列之圖可知,東漢神獸鏡如此繁縟細膩的鋪陳畫面,意在突出“太一神”的尊顯地位。從此類鏡的邊緣紋飾可知,“太一神”所乘的龍車(雲車),

有“三龍駕車”、“五龍駕車”、“六龍駕車”等多種形式,龍車前後所配置的物象組圖,甚是繁縟複雜。“太一神”所乘的巨大龍舟前方有多龍牽拉,龍舟上共置諸多神人,其中太一神仰首側身、跽坐在橢圓形的羽毛狀圃墊上,長髮後飄,雙手攏袖於胸前,背後有龐大羽翼。“太一神”前後通常會並列配置兩持節跪立的仙人侍者,皆作軀體前傾狀。龍舟後方依次有選擇地配置:“伏羲禦日”、“仙人駕鳳”、“仙人駕鶴”、“仙人駕龜”、“仙人駕鳥頭獸”、“仙人駕獸頭鳥”、“仙人駕虎”、“蚩尤”、“辟邪”、“獅子”、“女媧捧月”等,
這些組圖皆朝著太一神龍舟出行的同一方向飛奔。組圖間穿插著舒卷流動、纏綿糾結的流雲紋,盡顯一種前呼後擁、騰雲駕霧、熱鬧紛繁、氣勢磅礴的壯觀場面。

內涵豐富 尚需研究

一、具“太一出行”圖與有“邊則太一”銘的兩類神獸鏡皆問世在以桓靈時期為中心的東漢中晚期,具體而言,應該是“圖”在前、“銘”在後。

二、這兩類鏡(尤其是前者)的鑄制精細程度已成為中國銅鏡之最。

三、這兩類鏡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精華,內涵極其豐富。從哲學或宗教的角度看,它們又發生在中國道教的誕生之初,對於研究道教起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這兩類鏡之每個圖案的含義,每句銘文的內容,尤其是表二中的“關鍵字”,都需認真研討。進一步對“太一”文化怎麼認識、怎麼理解,更要花費力氣。本文目的在於資料收集與重點展示,只能說是一種芻議,希望為日後的深入研究作出有益的鋪墊。

內涵豐富 尚需研究

一、具“太一出行”圖與有“邊則太一”銘的兩類神獸鏡皆問世在以桓靈時期為中心的東漢中晚期,具體而言,應該是“圖”在前、“銘”在後。

二、這兩類鏡(尤其是前者)的鑄制精細程度已成為中國銅鏡之最。

三、這兩類鏡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精華,內涵極其豐富。從哲學或宗教的角度看,它們又發生在中國道教的誕生之初,對於研究道教起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這兩類鏡之每個圖案的含義,每句銘文的內容,尤其是表二中的“關鍵字”,都需認真研討。進一步對“太一”文化怎麼認識、怎麼理解,更要花費力氣。本文目的在於資料收集與重點展示,只能說是一種芻議,希望為日後的深入研究作出有益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