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恕我直言,你家的衛生間,還比不上日本的公共廁所!

取長補短,才能變得更好。

衛生間本該是家庭改造的重點專案,

動線佈置是否合理、隱蔽工程是否到位,這些直接影響著一家人居住的舒適度和健康度。

But,家庭裝修時,不少人把經歷和財力的側重點放在了客廳、餐廳這些“面子工程”上,提到衛生間也只是關心一下防水和防臭而已,忽略了佈局動線等實際體驗。

So,小范兒打算為各位范兒友介紹一下聞名於世的日本衛生間,希望借此喚醒大家對衛生間的重視,也看看自家在裝修時有哪些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享譽世界的日本公廁

日本人認為,衛生間的乾淨程度和當地的文化程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一個地方的公廁不乾淨,就代表著當地居民的文化水準低and素質差。

不僅如此,早在1985年,日本就成立了廁所協會,提出了創造廁所文化的口號,並且把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日本廁所日”,你沒看錯,真的是廁所日...在這一天,還會評選出十佳公共廁所。

你要覺得這只是自娛自樂應該不會有什麼人回應,那可大錯特錯了。

在這一天,幾乎所有的公共廁所都會被精心打扮一番,就連相關廠商也會把這天當做一年一度的慶典,砸重金宣傳推廣自家產品。

(日本某飯店的海底公廁)

這看似有些“超前”的節日,

著實推動了日本公廁的發展進程,並讓其憑藉著幾個超貼心的設計,享譽全球。

音姬

日本人心思之細膩實在超乎尋常,TA們在上世紀便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覺得上公廁時發出的聲音讓人難為情,於是會刻意多沖幾次水,利用水聲掩蓋住如廁的聲音,可這一行為大大浪費了水資源。

為此,日本人研發出了“音姬”,只需按一下,它會發出沖水聲或美秒的音樂聲,掩蓋住如廁時發出的尷尬聲。

這一超貼心的舉動,為日本公廁節約了近一半的水資源。

兒童廁所

日本的大型商場幾乎都配有兒童專用的廁所,這可不是在男廁或女廁的角落裡,而是完全獨立分開的。

這樣帶來的好處有兩個:孩子可以避免成人廁所門口的大排隊;廁具的尺寸更多樣,適合各年齡段的孩子。

無障礙設計

日本跟我國一樣,都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結構,為了進一步方便老人和病人如廁,日本大多數公廁的馬桶旁邊,都安裝了安全扶手。

如果突發意外狀況,還能按下旁邊的緊急鈴,會有專人立刻趕來。這麼貼心的設計在亞洲其他國家的公廁可不常見。

智能馬桶

還記得去年“國民赴日瘋搶馬桶蓋”的新聞嗎?小范兒不評論這一舉動是否有問題,但日本的智慧馬桶蓋確實是徹徹底底的火了。

別小看這一圈馬桶蓋,它的座圈加熱功能讓你冬天如廁也不會感到寒冷;溫水沖洗幫你把PP清潔的更乾淨;暖風烘乾讓你如沐春風。更厲害的是,現在的智慧馬桶,已經進化到邊上廁所邊幫你檢測身體健康的階段了。

這麼diao的馬桶蓋,我國家用還在剛起步的路上,而日本90%的公廁都已經用上了!

換衣台

這貌似是日本獨有的貼心設計。為了方便大人或孩子在外更換衣服,公廁都陸續增添了換衣台。

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可以把TA放到牆邊的兒童座椅裡;成人換衣服的時候還把擋板放下,脫下鞋踩在上面避免弄髒褲腳和襪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小范兒的標題並沒有誇張?客觀來講,我國大多家庭的衛生間確實還沒人家的公廁設計的貼心。

既然連公廁都設計的如此貼(bian)心(tai),那日本的家用衛生間還不上天了?

實用爆棚的四式分離

在我國設計師還在為客戶爸爸們介紹幹濕分離的好處時,日本家庭的四式分離衛生間已經普及十幾年了。

四式分離就是按照使用場景,把衛生間的功能分為馬桶區、洗漱區、洗衣區和沐浴區,這四個區域在某種程度上相互獨立。

這麼做的好處,不僅是將幹濕分離做到了極致,更從設計上就避免了一系列的問題。

【馬桶區】—1.2㎡+

衛生間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解決我們的“三急”。而馬桶作為衛生間幹濕分離中的幹區,非常有分出來的必要。試想一下:

(1)老婆在慢悠悠的洗澡,突然你感到一陣便意...

(2)早上趕著上班,正要去洗漱,發現家人鎖著門在拉粑粑...

(3)好不容易等家人上完大號,正準備刷牙的你一進去就聞到一股臭味...

……

如果,你不希望上面的場景出現在你每天的生活中,不妨把馬桶區單獨分離出來。要知道上廁所可不是一件小事,之前就有“80後夫妻因每日搶廁所起衝突,導致離婚”的新聞,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擔心家裡衛生間面積不大的朋友也不必怕,按照馬桶尺寸和坐下時膝蓋等部分需要的面積來算,1.5㎡的空間足以。

要問小范兒便後洗手的洗手台放在哪兒?

市場上已經有這種馬桶水箱結合水龍頭的產品了,上完廁所沖水時,水龍頭會自動出水,還會把洗手後的水流到水箱裡進行下次沖水使用,既省了空間,又省了水。

【洗漱區】—1.5㎡+

洗漱區算是幹濕分離中的半幹區,它的功能不僅是洗臉刷牙,還有簡單沖個頭、臨時洗個內衣褲、整理妝容...將它分離出來的好處,除了避免如廁洗漱衝突,還提高了電器使用的安全性。

標配上,洗臉台+梳妝鏡+收納櫃必不可缺,要是再配個可抽拉式水龍頭,會方便不少。

按照單人洗手台80cm寬,和人彎腰的距離等因素考量,洗漱區通常需要預留出1.5㎡的空間。

【洗衣區】—1㎡+

日本人在沐浴前,會將換下來的衣服放在洗衣區的髒衣籃中,並在牆上的掛鉤處掛上準備換上的新衣服。

而我國絕大多數家用衛生間的洗衣區是沒有分離出來的,洗澡的時候,通常會把乾淨衣服放在馬桶上或洗衣機上,這麼做很容易使衣服沾上病菌,並且受潮。

按照8KG容量洗衣機和髒衣筐的面積來算,洗衣區的面積應大於1㎡。當然,如果衛生間有大玻璃窗的家庭,可以適當增加面積,在洗衣區晾掛衣服。

【沐浴區】—3㎡

日本人非常喜歡泡澡,TA們覺得浴缸是衛生間的必不可少的配備,每天下班後泡在浴缸裡發呆絕對是一大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泡澡水是全家共用的呦。為了避免個人泡完澡因為衛生問題就要把水排空、清洗、再注水的麻煩,日本人一般不會在浴缸裡清洗身體,都會事先在旁邊的沖洗區先沖乾淨。

看過蠟筆小新(暴露年齡了)的朋友們,應該有些印象,畢竟動畫片中有不少場景發生在浴室。

家庭成員在泡澡前,都會先坐旁邊的小凳子上把身體沖洗乾淨。泡完澡後還會通知下一個成員可以去洗了。

按照浴缸+沖洗區的設計,沐浴區的面積至少應該在3㎡以上。

由此可見,想要打造一個四式分離的衛生間,使用面積應不少於6.7㎡,加上隔板等牆面佔用,儘量保證7㎡的空間。

下圖是四式分離衛生間比較合理的佈局(比例是小范兒隨便畫的),馬桶區完全分離,洗漱區-洗衣區-沐浴區層層相連,使用頻率最高的放在最外側,衛生間最濕的沐浴區放在最裡面。

當然,設計師一定要注意馬桶區和洗浴區的排氣,避免潮濕和臭味。

家裡的衛生間如何佈局

就實用性來講,日本衛生間的四式分離可謂相當出眾,但對面積和水電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要求,普及到我國家庭中,還有一段距離。

按照我國的實際情況,二式分離和三式分離是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二式分離

二式分離對空間面積的需求相對較小,是小戶型幹濕分離最常用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沐浴區這樣的濕區獨立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提高了多人分開使用的效率,又讓幹區避免了潮濕。

不能完全將幹濕區完全獨立分離的家庭,也要儘量保證通過玻璃門等方法,將水和濕氣隔離。

三式分離

這是我國5㎡以上衛生間更合理的分離方式,左中右分別是幹區-半幹區-濕區。

上廁所、洗漱、洗澡相互獨立,人口多的家庭再也不用擔心出現搶廁所的情況了。

生活中,最讓人害怕的不是改變,而是明明知道不好,還強迫自己學會適應它,要知道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為了一味地隱忍。

提高生活品質,就從家裡的衛生間開始吧~

這樣帶來的好處有兩個:孩子可以避免成人廁所門口的大排隊;廁具的尺寸更多樣,適合各年齡段的孩子。

無障礙設計

日本跟我國一樣,都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結構,為了進一步方便老人和病人如廁,日本大多數公廁的馬桶旁邊,都安裝了安全扶手。

如果突發意外狀況,還能按下旁邊的緊急鈴,會有專人立刻趕來。這麼貼心的設計在亞洲其他國家的公廁可不常見。

智能馬桶

還記得去年“國民赴日瘋搶馬桶蓋”的新聞嗎?小范兒不評論這一舉動是否有問題,但日本的智慧馬桶蓋確實是徹徹底底的火了。

別小看這一圈馬桶蓋,它的座圈加熱功能讓你冬天如廁也不會感到寒冷;溫水沖洗幫你把PP清潔的更乾淨;暖風烘乾讓你如沐春風。更厲害的是,現在的智慧馬桶,已經進化到邊上廁所邊幫你檢測身體健康的階段了。

這麼diao的馬桶蓋,我國家用還在剛起步的路上,而日本90%的公廁都已經用上了!

換衣台

這貌似是日本獨有的貼心設計。為了方便大人或孩子在外更換衣服,公廁都陸續增添了換衣台。

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可以把TA放到牆邊的兒童座椅裡;成人換衣服的時候還把擋板放下,脫下鞋踩在上面避免弄髒褲腳和襪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小范兒的標題並沒有誇張?客觀來講,我國大多家庭的衛生間確實還沒人家的公廁設計的貼心。

既然連公廁都設計的如此貼(bian)心(tai),那日本的家用衛生間還不上天了?

實用爆棚的四式分離

在我國設計師還在為客戶爸爸們介紹幹濕分離的好處時,日本家庭的四式分離衛生間已經普及十幾年了。

四式分離就是按照使用場景,把衛生間的功能分為馬桶區、洗漱區、洗衣區和沐浴區,這四個區域在某種程度上相互獨立。

這麼做的好處,不僅是將幹濕分離做到了極致,更從設計上就避免了一系列的問題。

【馬桶區】—1.2㎡+

衛生間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解決我們的“三急”。而馬桶作為衛生間幹濕分離中的幹區,非常有分出來的必要。試想一下:

(1)老婆在慢悠悠的洗澡,突然你感到一陣便意...

(2)早上趕著上班,正要去洗漱,發現家人鎖著門在拉粑粑...

(3)好不容易等家人上完大號,正準備刷牙的你一進去就聞到一股臭味...

……

如果,你不希望上面的場景出現在你每天的生活中,不妨把馬桶區單獨分離出來。要知道上廁所可不是一件小事,之前就有“80後夫妻因每日搶廁所起衝突,導致離婚”的新聞,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擔心家裡衛生間面積不大的朋友也不必怕,按照馬桶尺寸和坐下時膝蓋等部分需要的面積來算,1.5㎡的空間足以。

要問小范兒便後洗手的洗手台放在哪兒?

市場上已經有這種馬桶水箱結合水龍頭的產品了,上完廁所沖水時,水龍頭會自動出水,還會把洗手後的水流到水箱裡進行下次沖水使用,既省了空間,又省了水。

【洗漱區】—1.5㎡+

洗漱區算是幹濕分離中的半幹區,它的功能不僅是洗臉刷牙,還有簡單沖個頭、臨時洗個內衣褲、整理妝容...將它分離出來的好處,除了避免如廁洗漱衝突,還提高了電器使用的安全性。

標配上,洗臉台+梳妝鏡+收納櫃必不可缺,要是再配個可抽拉式水龍頭,會方便不少。

按照單人洗手台80cm寬,和人彎腰的距離等因素考量,洗漱區通常需要預留出1.5㎡的空間。

【洗衣區】—1㎡+

日本人在沐浴前,會將換下來的衣服放在洗衣區的髒衣籃中,並在牆上的掛鉤處掛上準備換上的新衣服。

而我國絕大多數家用衛生間的洗衣區是沒有分離出來的,洗澡的時候,通常會把乾淨衣服放在馬桶上或洗衣機上,這麼做很容易使衣服沾上病菌,並且受潮。

按照8KG容量洗衣機和髒衣筐的面積來算,洗衣區的面積應大於1㎡。當然,如果衛生間有大玻璃窗的家庭,可以適當增加面積,在洗衣區晾掛衣服。

【沐浴區】—3㎡

日本人非常喜歡泡澡,TA們覺得浴缸是衛生間的必不可少的配備,每天下班後泡在浴缸裡發呆絕對是一大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泡澡水是全家共用的呦。為了避免個人泡完澡因為衛生問題就要把水排空、清洗、再注水的麻煩,日本人一般不會在浴缸裡清洗身體,都會事先在旁邊的沖洗區先沖乾淨。

看過蠟筆小新(暴露年齡了)的朋友們,應該有些印象,畢竟動畫片中有不少場景發生在浴室。

家庭成員在泡澡前,都會先坐旁邊的小凳子上把身體沖洗乾淨。泡完澡後還會通知下一個成員可以去洗了。

按照浴缸+沖洗區的設計,沐浴區的面積至少應該在3㎡以上。

由此可見,想要打造一個四式分離的衛生間,使用面積應不少於6.7㎡,加上隔板等牆面佔用,儘量保證7㎡的空間。

下圖是四式分離衛生間比較合理的佈局(比例是小范兒隨便畫的),馬桶區完全分離,洗漱區-洗衣區-沐浴區層層相連,使用頻率最高的放在最外側,衛生間最濕的沐浴區放在最裡面。

當然,設計師一定要注意馬桶區和洗浴區的排氣,避免潮濕和臭味。

家裡的衛生間如何佈局

就實用性來講,日本衛生間的四式分離可謂相當出眾,但對面積和水電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要求,普及到我國家庭中,還有一段距離。

按照我國的實際情況,二式分離和三式分離是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二式分離

二式分離對空間面積的需求相對較小,是小戶型幹濕分離最常用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沐浴區這樣的濕區獨立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提高了多人分開使用的效率,又讓幹區避免了潮濕。

不能完全將幹濕區完全獨立分離的家庭,也要儘量保證通過玻璃門等方法,將水和濕氣隔離。

三式分離

這是我國5㎡以上衛生間更合理的分離方式,左中右分別是幹區-半幹區-濕區。

上廁所、洗漱、洗澡相互獨立,人口多的家庭再也不用擔心出現搶廁所的情況了。

生活中,最讓人害怕的不是改變,而是明明知道不好,還強迫自己學會適應它,要知道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為了一味地隱忍。

提高生活品質,就從家裡的衛生間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