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遊戲好玩怪我嘍?“王者農藥”到底攤上什麼事了?

是“榮耀”還是“毒藥”?

這一系列的抨擊和批評源自《人民日報》對《王者榮耀》持續三輪的炮轟,

以下是《人民日報》撰寫的文章主題。

1. 是娛樂大眾還是“陷害”人生?

2. 加強“社交遊戲”監管刻不容緩。

3. 過好“移動生活”,宣導健康娛樂。

不難看出,《人民日報》此次的發文指向性明確,意在給以《王者榮耀》為首的國內手遊市場發出警告,

提醒其在收穫巨額市場收益的同時應當時刻謹記企業的社會責任。

與此同時,新華社也不甘落後,發出題為《手遊不該“遊戲”歷史》的文章,批評《王者榮耀》不尊重優秀文化傳統,消費歷史文化,歪曲歷史人物,形成了文化誤讀和價值錯亂。

防沉迷系統當真能防住小學生嗎?

針對主流媒體的“口誅筆伐”,騰訊立即作出反應,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的“防沉迷”三大措施,分為是“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臺、強化實名認證體系”。其中,最引起社會廣泛的是12周歲以下(含12周歲)的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並在晚上9點之後禁止登錄遊戲。

然而,騰訊覺得這就能搞定小學生了?個人覺得這簡直嚴重低估小學生的智商,

圖樣圖森破!小學生完全可以用家長的帳號開黑,就算沒有家長的帳號,百度一下假身份證號也照開不誤好麼!

“防沉迷”本身就是一種意識,這樣的意識是由人自己掌控的。而“防沉迷系統”則是一個工具,只要人們沒有具備“防沉迷”的意識,再好的系統也只是個“治標不治本”的工具。

那麼小學生該如何具備這樣的意識呢?很顯然,這與家長、監護人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社會大眾不應該指望著一個為了樹立企業社會責任而設置的系統能徹底解決問題,而應從每個家庭本身出發,加強對孩子的教育意識。

從小到大,小學生們能“沉迷”的事物數不勝數,不玩手遊,他們還能沉迷動漫、小說、玩具、電視劇等等,現在只是手遊恰好撞在了這個風口浪尖上,

且這樣的遊戲能通過技術來實現相應的控制。此外,該怎樣定義“沉迷”?相信在很多大人的認知裡,只要不好好學習,專注於其他的事情便是“沉迷”吧。聊到最後,《王者榮耀》爭議的背後是社會各界對於孩子們未來的擔憂,然而誰才是應該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人,想必答案也無需多談。將所有問題推給遊戲出品方是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思考如何改進家庭教育方為上策。

國誠投資,中國證監會批准的具有證券諮詢執業資格的專業諮詢機構(證書編號:ZX0180)

國誠合肥投資顧問王金林

國誠投資,中國證監會批准的具有證券諮詢執業資格的專業諮詢機構(證書編號:ZX0180)

國誠合肥投資顧問王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