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來了!

今天,全世界都在盯著一個數字:中國上半年GDP增速是多少?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發言人邢志宏表示,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具體來看,2017年中國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是這樣的:

看點一:上半年我國GDP總量同比增長6.9%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萬1490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987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52987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206516億元,增長7.7%。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相比於一季度增長1.7%。

看點二:工業生產加快 企業利潤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6.2%,集體企業增長1.9%,股份制企業增長7.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7%。

看點三: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放緩,

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0610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

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4577萬平方米,比上月末減少1441萬平方米。

看點四:進出口快速增長,外貿結構改善

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31412億元,

同比增長19.6%。其中,出口72097億元,增長15.0%;進口59315億元,增長25.7%。進出口相抵,順差12782億元。

看點五: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漲幅與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0%。

看點六: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上半年,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238元,同比名義增長7.0%。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834元,同比名義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上半年經濟形勢 該怎麼看?穩中向好的態勢得到進一步鞏固

統計局發言人邢志宏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並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扎實基礎。但也要看到,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亮點不少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表示,在新常態的大邏輯之下,“穩”字突顯:夏糧今年上半年“穩”住了,物價“穩”住了,就業“穩”住了,城鄉居民收入也“穩”住了。

剛剛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之後,上漲7.3%,不僅跑贏了GDP,而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加快了0.8個百分點,這樣的穩定給我們吃了定心丸,也讓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好地惠及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

此外,資料也顯示我國經濟在進入新常態過程之中結構之變所帶來的新亮點。例如,不僅要看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6.9%,更要看到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增幅都遠遠高於6.9%,高於平均數,體現點滴之間的結構之變。

當然,看資料還要看到問題矛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因此深化改革要進一步加力。目前的矛盾主要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構性矛盾,包括中國經濟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運行狀況和改革進度也是呈現分化的局面,看到矛盾問題才能把中國經濟整體面貌抓得更准。

下半年經濟如何走?經濟新常態由新入“常”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得到鞏固,下一步怎麼走?經濟學家賈康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應力求趁勢完成探底企穩,實現經濟新常態的由新入“常”。

賈康稱,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在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定地在榮枯分界線以上運行;全國工業用電量正在穩步回升;從“挖掘機指數”來看,多年低迷的工程機械行業銷售市場築底回暖,這些都是經濟企穩的表現。中國經濟有望在2017年完成下行探底的檢驗期,對接企穩狀態。

國家統計局稱,下階段,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適度擴大總需求,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深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不斷鞏固穩中向好基礎,力爭更好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並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扎實基礎。但也要看到,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亮點不少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表示,在新常態的大邏輯之下,“穩”字突顯:夏糧今年上半年“穩”住了,物價“穩”住了,就業“穩”住了,城鄉居民收入也“穩”住了。

剛剛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之後,上漲7.3%,不僅跑贏了GDP,而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加快了0.8個百分點,這樣的穩定給我們吃了定心丸,也讓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好地惠及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

此外,資料也顯示我國經濟在進入新常態過程之中結構之變所帶來的新亮點。例如,不僅要看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6.9%,更要看到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增幅都遠遠高於6.9%,高於平均數,體現點滴之間的結構之變。

當然,看資料還要看到問題矛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因此深化改革要進一步加力。目前的矛盾主要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構性矛盾,包括中國經濟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運行狀況和改革進度也是呈現分化的局面,看到矛盾問題才能把中國經濟整體面貌抓得更准。

下半年經濟如何走?經濟新常態由新入“常”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得到鞏固,下一步怎麼走?經濟學家賈康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應力求趁勢完成探底企穩,實現經濟新常態的由新入“常”。

賈康稱,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在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定地在榮枯分界線以上運行;全國工業用電量正在穩步回升;從“挖掘機指數”來看,多年低迷的工程機械行業銷售市場築底回暖,這些都是經濟企穩的表現。中國經濟有望在2017年完成下行探底的檢驗期,對接企穩狀態。

國家統計局稱,下階段,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適度擴大總需求,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深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不斷鞏固穩中向好基礎,力爭更好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