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床鋪”暫停開放,遭遇“挫折”,老闆是誰?「共用」這個詞給玩爛了

我在前幾天發表一個文章 我目前,我想知道共用床鋪他的盈利點在哪裡?離倒閉遠嗎? 我的這個文章是當天寫的,沒有想到,同一天就暫停開放了。

滬上3處共6組“共用睡眠艙”因“系統升級問題”暫停開放,具體何時恢復運營尚不清楚。

另外, 該睡眠艙的官方頁面顯示,睡眠艙“系統升級,暫停使用”,顯示時間為2017年7月15日。

官網截圖

據在漕河涇辦公的一位男士透露,投放在該創客空間的睡眠共用艙的隔間門已上鎖,門口並未張貼相關告示。

工作人員供圖

那麼問題在哪裡呢?項目升級暫停開放,這真是不是理由的理由了。共用床鋪的老闆是誰?目前還是無法查出 「共用床鋪」這概念,
聽著很新鮮,然而仔細想想,不就是膠囊旅館的縮時版嗎?

“共用床鋪”被查封,儘管據說“原因不明”,其實卻並不出人意外。“共用床鋪”的本質,跟膠囊賓館之類基本差不多。既然是提供住宿服務——哪怕只是臨時休息,也要符合相關要求和條件、履行必要的登記手續、接受管理部門的監管,不能因其打著“共用經濟”的時髦旗號,就游離於監管之外。

“共用床鋪”出現之初,

人們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有不少理性的聲音,提出了一些擔憂。在這樣一個高密度、全封閉的環境裡,通風問題如何更好解決?衛生消毒是否有保障?特別是消防安全更是不能輕忽,對旅館環境、艙體材質、消防通道等多項指標都要進行謹慎審核。

另外,一間房間裡放多個“共用床鋪”,意味著要多人“群居”,治安和財產人身安全也需要有更放心、更有效的措施。這些都不能僅僅靠商家自覺自律,

而是要靠監管制度來保駕護航。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都難以做到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先天不足”。在達不到要求甚至存在隱患的前提下,暫時“緩一緩”才是科學審慎的態度。對包括“共用床鋪”在內的共用經濟,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提供一定的便利是理所應當的,畢竟它們有市場需求,命中了白領中午休息難等“痛點”,做好了可以解決某些社會難題。

但前提是必須合理、合法,不能搞特殊化。影響了公共秩序和公共環境,特別是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那麼該整改的要整改,該查封的要查封。同時,還應及時向相關企業通報情況,讓其知道哪些方面出了問題,該如何進行糾正。寬嚴相濟、不枉不縱,共用經濟才能走得穩當、走得長遠。

然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共用床鋪,其安全性質與非法小旅館無異。

繼共用單車之後,共用雨傘、共用充電寶、共用床鋪等越來越多的共用產品,已經把「共用」這個詞給玩爛了。

共用雨傘、共用充電寶、共用床鋪等越來越多的共用產品,已經把「共用」這個詞給玩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