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位客家詩人的別樣情懷:客家人文文化、紅色故土歷史,是客家人生生不息的傳承

供稿詩人劉笑瀾原創詩詞一組並書法欣賞,不信原創沒人看

五律 · 寧都縣東龍古村

山幽雲氣足,千載李家村。

落瀑虹橋鎖,妝容古井存。

舊祠修破匾,大屋掩重門。

塖下田疇廣,風清荷亂翻。

【賞析】
東龍村坐落在寧(都)、石(城)交界處海拔500米的山間盆地上,被稱作“中國宗祠文化第一村”。明代臨川陳際泰稱其為“萬瓦參差,

如一大都會”。 以“百座祠堂、百口水塘、百間大屋”而名揚江西。至今祠堂、民宅、廟宇、古塔、石橋、寨堡等古建築星羅棋佈,蔚為壯觀。這首五律寫的是東龍古村落中的李家村。

塖,古同“塍”。田間的土埂子,小堤。
修,飾也。——《說文》
“千百年傳承至今的李家村,青山環抱,山幽雲深;清溪環流,飛瀑流虹,在太陽照射下的瀑布現出彩虹,彩虹又像是瀑布的鎖。一口古井,曾經驚鴻照影,古井就是歷史的影子。

廟祠古老的匾額依然高懸,大屋重重朱戶深掩。田間堤壩下麵是廣袤的田地,一池荷塘,清風吹過,荷浪翻滾。”

在詩詞中,詩中有畫之作為數甚多,這一首就有此風格,讀來別具風味。
首聯即開門見山,山幽雲深的李家古村風貌,以素紙潑墨的畫面呈現出來,大處著墨,顯得格外空闊渺遠。中四句所接之景,由悠然神遠的寫景自然而然觸發懷古幽思,“妝容古井存”、“大屋掩重門”,

這兩句粗筆勾畫,將歷史在空間的無垠、時間的永恆之間,由目之所極的景色,在意念中引發和轉換,一個“存”字、一個“掩”字,暗逗幽思,沒有明言懷古,卻含有由今及古的意念活動,有著水墨畫留白的風味。尾聯極具畫面感,荷浪翻滾,詩意明朗而單純,筆底卻是風光駘蕩,雖然沒有深刻複雜的內容,但卻具有一種令人神遠的韻味。孟浩然有一首《晚泊潯陽望香爐峰》,清 王士禛曾言其“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認為“詩至於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詩中寫景疏朗有致,不主刻畫,跡近寫意;寫情含而不露,力避雕琢,筆墨凝練簡約,有著悠然不盡的神韻。

賞析作者/王明芹


七律 · 客家茶籃燈

鑼聲鏜鞳鬧村西,

竹笛勾筒一應齊。

亂眼妖童身俯仰,怡情小妹曲高低。

九龍山上流初譜,贛水源頭錄舊題。

又是燈回簍轉處,無眠春夜到聞雞。


【賞析】
茶籃燈是江西贛南客家人載歌載舞的一種舞蹈形式。邊採茶邊唱茶歌,隨著茶歌的傳唱與發展,加上采、摘茶的動作,藉以茶區的馬燈、龍燈和舞獅形式,發展成了載歌載舞的茶籃燈民間戲種,慶祝茶葉豐收和企盼來年好收成的茶文化表演形式,俗又稱揩茶簍、搬燈子或搬茶燈。到明清時期,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便有“茶籃燈”會。

鏜鞳:本意指鐘鼓聲,出自宋· 蘇軾《石鐘山記》。
勾筒:基本類同二胡的樂器。
妖童:即茶童,茶籃燈表演中的丑角角色。
小妹:指茶籃燈戲中的旦角。
九龍山:位於贛南安遠縣中部,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是贛南採茶戲的發源地,安遠的“祖山”、“聖山”。

“鑼鼓聲伴著竹笛、勾筒一應樂器,村莊裡鼓樂齊鳴。茶童與姐妹們歌舞並起。千餘年前九龍山保留下來的茶籃燈古譜,演繹著古老的客家人文文化。燈會曲終人散後,依然令人回味至天明。”

這首七律通俗易懂,作者以詩紀實的形式,記錄了廣泛流傳于贛南客家的民間戲種“茶籃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四句寫眼前之景,首聯一個”鬧“字起句,盡現茶籃燈的文化精髓。一片鑼鼓喧天、一應樂器齊鳴的熱鬧場景即呈現眼前。頷聯描寫茶童的表演與妹妹的歌聲歌舞並起、載歌載舞的場景。”亂眼“,指茶童扮演的丑角的各種舞姿讓人眼花繚亂。

一”鬧“一”亂“,呼應互補,是此詩詩眼。這一聯分別從丑角的舞姿、旦角的歌喉兩個角度來寫,刻畫生動,惟妙惟肖,有如身臨其境,整個場景在短短四句詩中包容並舉。後四句深得詩中三味,頸聯轉筆寫茶籃燈的歷史淵源,”流初譜”“錄舊題”以敘代議,言少意多。尾聯不直接寫節目的精彩,用回味至天明的暗喻含蓄可思,簡勁有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是為此詩的余筆,讀者能夠感到詩人對客家文化的熱愛和由衷的讚美。全篇有詩眼、有餘筆、且鋪陳有序、意脈流慣,蘊籍微遠。
賞析作者/王明芹

【浣溪沙】客家嗩呐

每起經幡耀嶺蒼,也隨歌哭送新娘。

真情一片鼓腮幫。

頓挫抑揚鳴陌野,高低斷續演滄桑。

倩誰聽後不懷鄉?

【雨中花令】贛南客家娶親

哭嫁叮嚀飛淚。轎外娘親潑水。

平放篩兒頭頂後,嗩呐聲聲醉。

結彩人家鞭炮脆。便唱贊、磨籃先備。

盡道是、洞房花燭好,欲睹天仙妹。

注:
1、潑水,指新娘入轎,新娘母親隨即向花轎潑水,意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此再也不希望女兒被遣回娘家。
2、罩米篩,因為米篩平放頭頂,人們豎眼看待新娘,寓意閨女出嫁千眼看過,正大光明。
3、唱贊,指花轎停落在男方大門口,待預先擇好的時辰一到,廚師便手持雄雞唱贊,贊畢,廚師宰雞繞轎一圈,俗稱“圍轎”,爾後讓兩男孩行“拜轎禮”。
4、磨籃,指新娘出轎後,司娘讓其站在事先備好的磨籃裡,意要“磨磨新娘的急性子”,日後更好孝奉公婆、和于妯娌。

【喝火令】賴村客家擂茶節

麗日消煙雨,危岩攬陌塵,萬頭攢動鬧邊村。

村嫂一呈風采,飛棍攪乾坤。

勺舀青溪玉,缸溶九寨春,潤膚延壽有良根。

煮沸鄉音,煮沸夢成真,煮沸舞妍歌妙,不老客家魂。

【臨江仙】客家南遷鼎

已伴古榕洲渚上,凝眸二水回環。

銘文字字紀艱難。

路遙恒窘迫,生計向荒蠻。

欲問鄉音誰辨得?漁樵耕讀千年。

大門郡望總高懸。

飄蓬縱四海,根脈是中原。

注:客家南遷鼎,位於贛州市龜尾角公園,章、貢二水合流為贛江處。

【喝火令】客家圍屋

近奪群峰秀,遙分一水香。木雕條石厚樓牆。

佳構盡融才智,千載閱滄桑。

背井因兵燹,安身有殿堂。世崇耕讀族流芳。

卻記雲飛,卻記水蒼茫,卻記中原迢遞,不改舊時腔。

【喝火令】甯都水口塔

斗拱荒塖上,雕甍綠水前,七層樓閣穩如磐。

鈴送梵音遐邇,風韻溯流年。

鎮孽台圍碧,描雲筆指天,小城妝夜最嬌妍。

夢也階高,夢也落江煙,夢也草尖清露,客旅總無眠。

作者簡介

胡濱,贛南寧都縣人,中學高級教師。系中華詩詞學會、江西詩詞學會、贛州市作協會員,香港詩詞學會、贛南詩聯學會理事,甯都詩聯學會秘書長。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刊·子曰》《中國詩賦》《中國詩詞》《星星·詩詞》《江西詩詞》《香港詩詞》《深圳詩詞》《東坡赤壁詩詞》等詩刊。

一位老知青的行吟:《看望精准扶貧戶》等詩詞欣賞,附吳小君書法作品

供稿詩人,江西退休教師甯桂生詩作一組及書法欣賞

40多年前的年畫,今天都變成了現實 欣賞贛南詩人許碧霞詩詞

本心空是向風月,風月何曾入我懷?供稿詩人何萬洪一組詩作欣賞

供稿詩人,羅道旺專輯:易堂風骨今猶在,欲向青霄攬月歸

《臨江仙》憑什麼成為巨著《三國演義》開篇詞,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春江花夜月》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為何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藉以茶區的馬燈、龍燈和舞獅形式,發展成了載歌載舞的茶籃燈民間戲種,慶祝茶葉豐收和企盼來年好收成的茶文化表演形式,俗又稱揩茶簍、搬燈子或搬茶燈。到明清時期,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便有“茶籃燈”會。

鏜鞳:本意指鐘鼓聲,出自宋· 蘇軾《石鐘山記》。
勾筒:基本類同二胡的樂器。
妖童:即茶童,茶籃燈表演中的丑角角色。
小妹:指茶籃燈戲中的旦角。
九龍山:位於贛南安遠縣中部,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是贛南採茶戲的發源地,安遠的“祖山”、“聖山”。

“鑼鼓聲伴著竹笛、勾筒一應樂器,村莊裡鼓樂齊鳴。茶童與姐妹們歌舞並起。千餘年前九龍山保留下來的茶籃燈古譜,演繹著古老的客家人文文化。燈會曲終人散後,依然令人回味至天明。”

這首七律通俗易懂,作者以詩紀實的形式,記錄了廣泛流傳于贛南客家的民間戲種“茶籃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四句寫眼前之景,首聯一個”鬧“字起句,盡現茶籃燈的文化精髓。一片鑼鼓喧天、一應樂器齊鳴的熱鬧場景即呈現眼前。頷聯描寫茶童的表演與妹妹的歌聲歌舞並起、載歌載舞的場景。”亂眼“,指茶童扮演的丑角的各種舞姿讓人眼花繚亂。

一”鬧“一”亂“,呼應互補,是此詩詩眼。這一聯分別從丑角的舞姿、旦角的歌喉兩個角度來寫,刻畫生動,惟妙惟肖,有如身臨其境,整個場景在短短四句詩中包容並舉。後四句深得詩中三味,頸聯轉筆寫茶籃燈的歷史淵源,”流初譜”“錄舊題”以敘代議,言少意多。尾聯不直接寫節目的精彩,用回味至天明的暗喻含蓄可思,簡勁有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是為此詩的余筆,讀者能夠感到詩人對客家文化的熱愛和由衷的讚美。全篇有詩眼、有餘筆、且鋪陳有序、意脈流慣,蘊籍微遠。
賞析作者/王明芹

【浣溪沙】客家嗩呐

每起經幡耀嶺蒼,也隨歌哭送新娘。

真情一片鼓腮幫。

頓挫抑揚鳴陌野,高低斷續演滄桑。

倩誰聽後不懷鄉?

【雨中花令】贛南客家娶親

哭嫁叮嚀飛淚。轎外娘親潑水。

平放篩兒頭頂後,嗩呐聲聲醉。

結彩人家鞭炮脆。便唱贊、磨籃先備。

盡道是、洞房花燭好,欲睹天仙妹。

注:
1、潑水,指新娘入轎,新娘母親隨即向花轎潑水,意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此再也不希望女兒被遣回娘家。
2、罩米篩,因為米篩平放頭頂,人們豎眼看待新娘,寓意閨女出嫁千眼看過,正大光明。
3、唱贊,指花轎停落在男方大門口,待預先擇好的時辰一到,廚師便手持雄雞唱贊,贊畢,廚師宰雞繞轎一圈,俗稱“圍轎”,爾後讓兩男孩行“拜轎禮”。
4、磨籃,指新娘出轎後,司娘讓其站在事先備好的磨籃裡,意要“磨磨新娘的急性子”,日後更好孝奉公婆、和于妯娌。

【喝火令】賴村客家擂茶節

麗日消煙雨,危岩攬陌塵,萬頭攢動鬧邊村。

村嫂一呈風采,飛棍攪乾坤。

勺舀青溪玉,缸溶九寨春,潤膚延壽有良根。

煮沸鄉音,煮沸夢成真,煮沸舞妍歌妙,不老客家魂。

【臨江仙】客家南遷鼎

已伴古榕洲渚上,凝眸二水回環。

銘文字字紀艱難。

路遙恒窘迫,生計向荒蠻。

欲問鄉音誰辨得?漁樵耕讀千年。

大門郡望總高懸。

飄蓬縱四海,根脈是中原。

注:客家南遷鼎,位於贛州市龜尾角公園,章、貢二水合流為贛江處。

【喝火令】客家圍屋

近奪群峰秀,遙分一水香。木雕條石厚樓牆。

佳構盡融才智,千載閱滄桑。

背井因兵燹,安身有殿堂。世崇耕讀族流芳。

卻記雲飛,卻記水蒼茫,卻記中原迢遞,不改舊時腔。

【喝火令】甯都水口塔

斗拱荒塖上,雕甍綠水前,七層樓閣穩如磐。

鈴送梵音遐邇,風韻溯流年。

鎮孽台圍碧,描雲筆指天,小城妝夜最嬌妍。

夢也階高,夢也落江煙,夢也草尖清露,客旅總無眠。

作者簡介

胡濱,贛南寧都縣人,中學高級教師。系中華詩詞學會、江西詩詞學會、贛州市作協會員,香港詩詞學會、贛南詩聯學會理事,甯都詩聯學會秘書長。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刊·子曰》《中國詩賦》《中國詩詞》《星星·詩詞》《江西詩詞》《香港詩詞》《深圳詩詞》《東坡赤壁詩詞》等詩刊。

一位老知青的行吟:《看望精准扶貧戶》等詩詞欣賞,附吳小君書法作品

供稿詩人,江西退休教師甯桂生詩作一組及書法欣賞

40多年前的年畫,今天都變成了現實 欣賞贛南詩人許碧霞詩詞

本心空是向風月,風月何曾入我懷?供稿詩人何萬洪一組詩作欣賞

供稿詩人,羅道旺專輯:易堂風骨今猶在,欲向青霄攬月歸

《臨江仙》憑什麼成為巨著《三國演義》開篇詞,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春江花夜月》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為何被譽為“孤篇壓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