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9%的夫妻相處模式都在這組圖裡,看看哪張戳痛了你?為什麼我如此愛你,你卻不開心?

明明是相愛的親密關係,卻用繩索把他捆住;將美味佳餚親自喂到他嘴裡,卻不放他自由活動;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愛意,卻無視他臉上沮喪的表情。你給了他愛情,卻剝奪了他的自由。

你,在控制他。

控制者的日常:

“玲玲,你怎麼又和麗麗她們去玩兒了?不是跟你說,少和她們這些無業遊民鬼混嗎?”

“她們都是我朋友,不許你這麼說她們!”

“什麼朋友啊?整天無所事事,就知道花錢!前兩天,你是不是又跟她們一起報那個什麼插花班了?學那個有什麼用,

浪費錢!”

“我那是陶冶情操,怎麼就浪費錢了!”

“我不管,以後少整這些虛頭八腦的玩意兒,多在家學習看書,不比什麼好!”

控制欲是人類原始的本能之一,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存在著控制他人的需求。

但對他人的控制欲過強則是內心恐懼的外化,是自己內心恐懼感的失控,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不能控制自己內心的人,才會去想辦法控制他人。

控制欲強的人,

多會有以下幾種情緒表現:

敏感——對方無意間的一句話就讓自己深受傷害,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

躁鬱——很容易被對方的小錯激怒,變得暴躁,覺得對方不尊重自己;

不寬容——被對方的錯誤傷到後,會銘記很久很久。

所以,一旦你的伴侶經常要求你報告行蹤、總是不贊成你做的事情、不相信你能做好諸如帶娃遛彎兒這樣的小事時,那麼他多半已經變成你們婚姻裡的“控制狂”了。

但每當你氣得抓狂時,對方一句“我只是擔心你”卻又能100%有效地將你的埋怨堵回去。

然而,如果在婚姻中受了束縛和控制,再多的關懷都會變成負擔。愛不是控制,更不是綁架。所有以愛之名的控制,都是自私。

恐懼和愛是相對立的,當我們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學會給自己內心填滿自信的能量,恐懼就會漸漸消散,這時的你就不必再通過控制他人來獲取安全感了。

2

你的挑剔,

殺死了我的愛意

我將自己炙熱的心捧在手裡,想要獻給你。沒想到,卻被你那猶如利劍般的眼神穿胸而過,你的眼神裡充滿打量、挑剔甚至不屑,冰冷得讓我再也鼓不起說愛你的勇氣。

挑剔者的日常:

“大華,你怎麼又把碗筷直接放在水池裡了?我不是告訴過你嘛,

得先把殘渣沖一沖,要不排水口又堵了!”

“唉,我忘了,你弄一下吧!”

“你能記住什麼啊?每次你洗完澡馬桶圈上全是水,襪子沒有能洗乾淨的時候,還有,我爸過生日你居然不知道主動給他打個電話問好……”

“哎喲,損我有癮嗎?”

“粗心大意還不讓人說啊!我的話你從來都當成耳旁風,我看你根本不需要結婚,一個人過挺好的,咱這日子過得還有什麼意思啊?”

“姑奶奶,饒了我吧,我下次改好不好?”

為什麼在婚姻裡,你總喜歡挑剔對方?

其實,這可能是一種跟別人保持距離的方式。

也許與人靠近,會引發你內心的焦慮,而過分的挑剔可以讓你避開你所要接近的人;

更可能是你還不夠自信,只能用挑剔別人的方式來襯托和保護自己,在愛人面前為自己塑造相對“完美”的形象。

正在挑剔伴侶的你,是不滿的,也是不安的。

挑剔還會“遺傳”。當一個孩子擁有愛挑剔的父母,他長大後也會傾向於用指責和挑剔的方式跟另一半溝通。“你為什麼總是出錯?”“你到底怎麼搞的?”“我說了多少次……”

若你意識到,自己常常挑剔伴侶,那請把你的不自信轉為自我審查和完善,而不是消耗到伴侶身上。

但若你的另一半恰好熱衷於挑剔你,那麼請照顧好你自己,並明確地跟對方說:親愛的,別這樣挑剔我,我需要你的肯定。

完美主義者的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有時候恰恰因為這些人眼中的不完美、小瑕疵,才是你記憶中屬於他的獨特部分,請你溫暖地接納它們。

3

為什麼擁有了這麼多,還是不滿意?

圍牆之內的人擁有滿園的玫瑰,可依舊滿面愁容,也許她渴望的是自由,也許她還想要更多的玫瑰;而圍牆外的人只有一枝玫瑰,可她卻興高采烈地舞動著身體,仿佛擁有了全世界。如果圍牆打開,她們看到對方的存在,是否會有新的心境呢?

不滿足者的日常:

坐在畢業10周年同學會的餐桌旁,閆芳臉上笑著,心裡卻一片冰涼。昨天,老公悄悄跟她說,他們公司這一季度的效益不比往常,獎金也會有所縮水。

“閆班長,整個班裡你一直是混得最好的,我們大家最羡慕的就是你了。丈夫能幹,孩子好學,你真是人生贏家啊!”

閆芳打起精神,努力地跟大家說說笑笑。大家臉上的微笑和滿足都那麼真誠,自己確實是這群人中最富有的,但為什麼大家看起來都比自己幸福?

聚會時碰巧下起了雨,有的同學家屬打著雨傘在門口等著。三三兩兩告別後,他們相攜離開,只留下了幸福親密的背影。閆芳走向遠處,白色的寶馬車裡坐著她的老公。

“親愛的,雨這麼大,怎麼不記得帶傘?”閆芳的老公給她遞來了紙巾。

想起了家裡這段時間的收入日漸減少,第二套房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還完貸款,那句“謝謝老公”還是被閆芳咽在了肚子裡。

婚姻的幸福,不在於富足,而在於滿足。而所謂滿足,就是看自己為婚姻生活打分的標準到底是寬容,還是嚴苛。

嚴苛的人,自己內心的欲望大過現實的能力,求而不得,所以煩惱不已;

嚴苛的人,搞錯了追求目標,所謂“跟給錢的人索愛,跟愛你的人談錢”便是愛情的終極悲劇,不想要的東西擁有得再多,也不會快樂,甚至擁有越多,越感到匱乏。

快樂是一種技能。學會剔除外在繁雜和過高的要求,我們的內心才會因此實現真正的豐盛。

要想在婚姻裡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關鍵在於你的內心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歡愉的能力。

我下次改好不好?”

為什麼在婚姻裡,你總喜歡挑剔對方?

其實,這可能是一種跟別人保持距離的方式。

也許與人靠近,會引發你內心的焦慮,而過分的挑剔可以讓你避開你所要接近的人;

更可能是你還不夠自信,只能用挑剔別人的方式來襯托和保護自己,在愛人面前為自己塑造相對“完美”的形象。

正在挑剔伴侶的你,是不滿的,也是不安的。

挑剔還會“遺傳”。當一個孩子擁有愛挑剔的父母,他長大後也會傾向於用指責和挑剔的方式跟另一半溝通。“你為什麼總是出錯?”“你到底怎麼搞的?”“我說了多少次……”

若你意識到,自己常常挑剔伴侶,那請把你的不自信轉為自我審查和完善,而不是消耗到伴侶身上。

但若你的另一半恰好熱衷於挑剔你,那麼請照顧好你自己,並明確地跟對方說:親愛的,別這樣挑剔我,我需要你的肯定。

完美主義者的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有時候恰恰因為這些人眼中的不完美、小瑕疵,才是你記憶中屬於他的獨特部分,請你溫暖地接納它們。

3

為什麼擁有了這麼多,還是不滿意?

圍牆之內的人擁有滿園的玫瑰,可依舊滿面愁容,也許她渴望的是自由,也許她還想要更多的玫瑰;而圍牆外的人只有一枝玫瑰,可她卻興高采烈地舞動著身體,仿佛擁有了全世界。如果圍牆打開,她們看到對方的存在,是否會有新的心境呢?

不滿足者的日常:

坐在畢業10周年同學會的餐桌旁,閆芳臉上笑著,心裡卻一片冰涼。昨天,老公悄悄跟她說,他們公司這一季度的效益不比往常,獎金也會有所縮水。

“閆班長,整個班裡你一直是混得最好的,我們大家最羡慕的就是你了。丈夫能幹,孩子好學,你真是人生贏家啊!”

閆芳打起精神,努力地跟大家說說笑笑。大家臉上的微笑和滿足都那麼真誠,自己確實是這群人中最富有的,但為什麼大家看起來都比自己幸福?

聚會時碰巧下起了雨,有的同學家屬打著雨傘在門口等著。三三兩兩告別後,他們相攜離開,只留下了幸福親密的背影。閆芳走向遠處,白色的寶馬車裡坐著她的老公。

“親愛的,雨這麼大,怎麼不記得帶傘?”閆芳的老公給她遞來了紙巾。

想起了家裡這段時間的收入日漸減少,第二套房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還完貸款,那句“謝謝老公”還是被閆芳咽在了肚子裡。

婚姻的幸福,不在於富足,而在於滿足。而所謂滿足,就是看自己為婚姻生活打分的標準到底是寬容,還是嚴苛。

嚴苛的人,自己內心的欲望大過現實的能力,求而不得,所以煩惱不已;

嚴苛的人,搞錯了追求目標,所謂“跟給錢的人索愛,跟愛你的人談錢”便是愛情的終極悲劇,不想要的東西擁有得再多,也不會快樂,甚至擁有越多,越感到匱乏。

快樂是一種技能。學會剔除外在繁雜和過高的要求,我們的內心才會因此實現真正的豐盛。

要想在婚姻裡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關鍵在於你的內心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歡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