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完孩子後必須知道的9件事,你都瞭解了嗎?

1 第一件事:惡露

無論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婦要注意惡露的量,如有陰☆禁☆道大量出血不止或有鮮紅色血液、棉墊在不到2小時內就濕透、來不及更換的現象時(正常為2~4小時),要及時通知護士。

一般來講,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淡黃色,4~6星期會停止。若超過3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一定要看醫生。

2 第二件事:小便

自然產產後因頭暈或虛弱會造成昏倒,因此小便上衛生間最好有人陪同。如果自行前往,浴廁內最好有緊急拉鈴,如有任何不適請拉鈴,

護士會立刻前往協助。產後6小時若未解小便,請到廁所解解看,如果解不出,則通知護士幫忙處理。

剖宮產孕婦開完刀24小時內,均有導尿管裝置,會自行導尿。約在第二、三天拔除導尿管後,要自行到廁所小便,起來走動可以增加腸胃蠕動以利排氣。若實在無法下床時,可以用便盆在床上小便。

3 第三件事:食物

自然產孕婦,產後送回病房即可進食。產後4天內勿服食人參和酒,

其他食物並無禁忌,如稀飯、面、蛋都可。第一餐以少量為宜,如沒有任何不適,則第二餐就可以正常飲食,水或牛奶、果汁、水果都可以食用。若想要喂母奶,則可多吃花生燉豬腳或蠔。

剖宮產產婦,必須等到排氣後才可進食,一般是在第二天或第三天。

未進食之前可飲少量溫水潤喉,每次約50~100毫升為宜。若第二天未排氣,則應多下床活動,一旦排氣即可正常飲食。第一餐以清淡為宜,如稀飯、麵食、熱湯,少量為主。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食用正常量。如要喂母奶,也是可多食用生蠔、蚵、豬腳燉花生,及喝足夠白開水。

4 第四件事:子宮收縮

在生產完後,腹部、肚臍下方可以摸到一硬團,此處即為子宮。產婦在病房,多在下腹部做環形按摩,

可以增加子宮收縮,以避免產後大出血。也可服用子宮收縮劑。

5 第五件事:傷口處理

自然產孕婦的會陰傷口也有2~3天的疼痛,此時每次如廁完畢,必須用1:5000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以免發炎、感染。同時每天早上護士會到病房做會陰沖洗,並檢視傷口。剖宮產的傷口大多在第三或第四天換藥,第六至第十天拆線。一般而言,這是清潔傷口,不太會感染,不需要每天換藥。

產婦只要保持傷口乾燥,不要沾到水,直至拆線即可。

6 第六件事:喂母奶

產婦約在第1~4天左右會奶脹,此時即可以哺喂母乳。餵奶之前必須把乳☆禁☆頭清洗乾淨。用清水洗淨雙手,以食指、中指夾住乳☆禁☆頭,擠出一些奶水送入嬰兒口中,幫助嬰兒找到正常的位置。每個乳☆禁☆房各餵食10分鐘。

7 第七件事:出生證明

嬰兒出生後,即可備妥父母二人的身份證或戶口薄到醫院辦理出生證明。同時,持出生證明及有關證件到當地派出所、婦幼保健所等機構辦理寶寶戶口和寶寶計畫免疫手冊。

8 第八件事:新生兒篩檢

出生嬰兒必須在48小時以內做新生兒疾病的篩檢,包括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苯丙酮酸尿症、胱氨酸尿症、半乳糖血症、蠶豆病。

家屬可在嬰兒一出生即給予孩子做上述五項之篩檢。若想知嬰兒血型,可以順便檢驗血型。

9 第九件事:新生兒黃疸

嬰兒黃疸大多在出生後3~7天出現,且達最高點。出院後,家屬在家裡應在亮光之下,觀察嬰兒膚色或眼睛(眼白部分),如果發現很黃,則應再帶回送院,檢驗黃疸,以保安全。

每個乳☆禁☆房各餵食10分鐘。

7 第七件事:出生證明

嬰兒出生後,即可備妥父母二人的身份證或戶口薄到醫院辦理出生證明。同時,持出生證明及有關證件到當地派出所、婦幼保健所等機構辦理寶寶戶口和寶寶計畫免疫手冊。

8 第八件事:新生兒篩檢

出生嬰兒必須在48小時以內做新生兒疾病的篩檢,包括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苯丙酮酸尿症、胱氨酸尿症、半乳糖血症、蠶豆病。

家屬可在嬰兒一出生即給予孩子做上述五項之篩檢。若想知嬰兒血型,可以順便檢驗血型。

9 第九件事:新生兒黃疸

嬰兒黃疸大多在出生後3~7天出現,且達最高點。出院後,家屬在家裡應在亮光之下,觀察嬰兒膚色或眼睛(眼白部分),如果發現很黃,則應再帶回送院,檢驗黃疸,以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