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布讀書|天熱與讀書是良配哦~瓶山有故事哦

南湖區已經進入了

“加長版”三伏天

天氣雖然熱

休息也要出去走走啊~

……

清代朱彝尊

《鴛鴦湖棹歌》

其五雲

西埏裡接韭溪流

一簣瓶山古木秋

慣是爭枝烏未宿

夜深啼上月波樓

今天小布給大家分享一篇來自董雄老師的美文《瓶山攬秀》,通過文字讓大家感受關於瓶山的美景。

提到瓶山公園

我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

它很小,淹沒在高樓大廈之中

嘉興是平原,沒有山丘,熱鬧的街市中有座長滿鬱鬱蔥蔥古樹的瓶山,自然給人一份驚喜。像我們這樣的 50 年後,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市中心隱藏在建國路商店後面的瓶山。

瓶山是堆土形成的土山,有相當長的歷史。清代瓶山高不到 20 米 , 占地十幾畝大小,東到上塘街,南至集街,西抵湯家弄,北止中和街,都是瓶山範圍。瓶山風光應當在最高的北麓,

有亭臺樓閣,樹木參天,尤其是冬日雪花飛舞,上山踏雪看街市,景色誘人。銀裝素裹的瓶山,被列為南湖八景之一,名為“瓶山積雪”。

瓶山什麼時候形成,沒有確切的定論。民間傳說,南宋名將韓世忠破金兵後,在嘉興城中紮營,宋高宗賞禦酒十萬瓶,

犒賞韓世忠、梁紅玉和三軍將士,酒瓶棄此,堆積成山。清《嘉興府志》記載,宋時置酒務於此,廢棄酒瓶積久而成山崗,這也是瓶山的得名由來。近代,瓶山堆土中曾多次出土陶制酒瓶,高近尺,口徑三寸許,人稱“韓瓶”。我們小時候聽到的版本是當年範蠡湖送西施路過嘉興時,越王送酒千瓶,至此宴別,酒瓶丟棄成山崗。近年來,有學者考證瓶山的形成是宋代城中疏浚河道時,
挖出的河泥堆積而成。

瓶山在清末民國初已荒蕪,除幾棵樹外,別無他物。山間時有外來農民墾荒種菜種山薯,後在山周圍陸續建起房屋。1919 年將南湖煙雨樓的“八詠亭”移建瓶山,之後兩年裡,還種了 1000 多棵樹。原計劃在瓶山建造公園,後來沒有實施。抗戰爆發後,瓶山進駐高射炮部隊,奮勇抗擊日寇轟炸機。瓶山上的高射炮曾擊落一架來犯敵機。日寇佔據嘉興時,中和街的紅卍字會館成了敵寇的最高司令部,

還在瓶山中部挖造了近百平方米的防空洞。山上的花草樹木,石階亭閣,全被日偽拆毀散失。

解放後,瓶山東腳是熱鬧的建國路商店,泗湘池浴室和瓶山閣茶樓很有名氣。瓶山卻依舊荒蕪,荒草叢中迎風幾棵東倒西歪的樹木,只是孩子們的歡樂天地。那時瓶山南的中山路和西面的湯家弄都有緩坡小路通瓶山,在中和街東首有 2 個上山口,東面的有石階梯,很陡,西面是樹藤隱藏下的可登攀的小路。那時防空洞還在,出口在山西坡的山凹處,長滿荒草,陰深深的。

1987 年開發建成瓶山公園,朝南,面對中山路是石牌坊,上方正中有陳從周手書的“瓶山”,4 根石柱上刻有清許瑤光的詩《瓶山積雪》。左右是仿古建築和明代的古井。沿著瓶山石階而上,穿過石坊門,西為兒童遊樂區,東有上山石階,曲徑通幽。茂盛的花木中,是一座八角重簷的十字春亭,那就是重建的八詠亭。山南還建有四方雙連單簷的枕巒亭,其北為兩層樓的月波樓,登樓憑窗眺望,中和街一覽無遺。西窗下望,是幽靜的嘉興畫院,曾經的紅卐字會和中和街小學。

瓶山真的很小,淹沒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中,更顯得低矮,但對嘉興人來說,迷你的瓶山有種割捨不去的戀山戀鄉情節。如何裝扮瓶山,成為嘉興人一時話題。2010 年根據擴大市民的意見,瓶山公園重新設計改造,2013 年 1 月 28 日竣工開放。重建後的瓶山公園面積擴大 1 倍多。瓶山西坡翻建、新建了月波樓、積雪堂、看松讀畫軒等主體建築,還有長廊、草坪和水池等。

瓶山公園新景區,走古典和精品路線。整體為仿古風格,運用凝重而浪漫的細節,展示悠悠的歷史,刻畫詩意的江南。瓶山公園以中軸線為界,分為東、西兩大景區,10 個新景點,有 5 個入口。東側為瓶山積雪景區,新建了東門入口,和建國路仿明清建築融為一體。北入口新建 3 層的瓶山閣,隱在山腳間是仿明清走廊建築的香雪梅影、映雪台等景點;西側為詩畫江南景區,含南入口和瓶山懷舊、八景畫廊等景點,使名勝古跡重新煥發光彩。

如今,傳承嘉興歷史文化首個開放式瓶山公園,已融入百姓生活。當你從熱鬧的街市拾級而上,漫步在花間樹叢,沉思在亭閣樓台;或者坐在瓶山閣茶室眺望街市,你是否有種安寧的感覺。景致瓶山,迷你,可愛。清晨,舞拳的身影,健走的腳步;黃昏,廣場舞的旋律飄蕩山間;夜深,花間月下,長廊水池是相依的情侶;月波樓、瓶山閣和讀畫軒的燈下,是知心的茶客。

瓶山公園成為市中心一方不可多得的休閒好去處。相信走進瓶山,你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只是孩子們的歡樂天地。那時瓶山南的中山路和西面的湯家弄都有緩坡小路通瓶山,在中和街東首有 2 個上山口,東面的有石階梯,很陡,西面是樹藤隱藏下的可登攀的小路。那時防空洞還在,出口在山西坡的山凹處,長滿荒草,陰深深的。

1987 年開發建成瓶山公園,朝南,面對中山路是石牌坊,上方正中有陳從周手書的“瓶山”,4 根石柱上刻有清許瑤光的詩《瓶山積雪》。左右是仿古建築和明代的古井。沿著瓶山石階而上,穿過石坊門,西為兒童遊樂區,東有上山石階,曲徑通幽。茂盛的花木中,是一座八角重簷的十字春亭,那就是重建的八詠亭。山南還建有四方雙連單簷的枕巒亭,其北為兩層樓的月波樓,登樓憑窗眺望,中和街一覽無遺。西窗下望,是幽靜的嘉興畫院,曾經的紅卐字會和中和街小學。

瓶山真的很小,淹沒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中,更顯得低矮,但對嘉興人來說,迷你的瓶山有種割捨不去的戀山戀鄉情節。如何裝扮瓶山,成為嘉興人一時話題。2010 年根據擴大市民的意見,瓶山公園重新設計改造,2013 年 1 月 28 日竣工開放。重建後的瓶山公園面積擴大 1 倍多。瓶山西坡翻建、新建了月波樓、積雪堂、看松讀畫軒等主體建築,還有長廊、草坪和水池等。

瓶山公園新景區,走古典和精品路線。整體為仿古風格,運用凝重而浪漫的細節,展示悠悠的歷史,刻畫詩意的江南。瓶山公園以中軸線為界,分為東、西兩大景區,10 個新景點,有 5 個入口。東側為瓶山積雪景區,新建了東門入口,和建國路仿明清建築融為一體。北入口新建 3 層的瓶山閣,隱在山腳間是仿明清走廊建築的香雪梅影、映雪台等景點;西側為詩畫江南景區,含南入口和瓶山懷舊、八景畫廊等景點,使名勝古跡重新煥發光彩。

如今,傳承嘉興歷史文化首個開放式瓶山公園,已融入百姓生活。當你從熱鬧的街市拾級而上,漫步在花間樹叢,沉思在亭閣樓台;或者坐在瓶山閣茶室眺望街市,你是否有種安寧的感覺。景致瓶山,迷你,可愛。清晨,舞拳的身影,健走的腳步;黃昏,廣場舞的旋律飄蕩山間;夜深,花間月下,長廊水池是相依的情侶;月波樓、瓶山閣和讀畫軒的燈下,是知心的茶客。

瓶山公園成為市中心一方不可多得的休閒好去處。相信走進瓶山,你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