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咖啡到啤酒,“精”是一種態度?

精釀啤酒與精品咖啡,傳說中白領屌絲的兩大坑。本質上啤酒與咖啡都是平民飲品,冠上" 精 "字以後醜小鴨仿佛成了天鵝,各自擁簇著漸趨成長的愛好者。

“精”是一種態度?

精品咖啡愛好者大多也愛精釀啤酒?

筆者在國內咖啡及啤酒圈子裡遊走多年,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愛喝精釀啤酒的朋友不見得對精品咖啡感興趣,精品咖啡的愛好者卻大多熱愛精釀啤酒。

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筆者簡單歸納了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精品咖啡講究風味。這邊說的意思,不是指啤酒的風味就不講究,而是精品咖啡在SCAA / SCAE/ CQI Q-Grader的體系之下,強調將感受到的味道以較為具體的風味描述,比方說花香水果香 / 堅果 / 可哥 / 香辛料等等。久而久之,從業人員或愛好者就習慣了從各種餐食裡尋找風味。

而精釀啤酒的風味基本上簡單明晰直接,感受到風味的難易度比精品咖啡簡單許多,所以大多數精品咖啡愛好者會覺得,精釀啤酒是不累人又暢快的好東西。

第二個原因則是精釀啤酒的味道容易記憶。為什麼說容易記憶呢?因為精釀啤酒有廠牌有品項,

通常還有個酒標,喝到什麼味道很容易跟視覺的記憶做連結,用廠牌+品項作為標籤,跟同好交流也方便。精品咖啡相對難以快速做出分類及記憶,這也是讓很多人對精品咖啡望之卻步的原因。

一般人看不懂的單品豆單

兩者的風格分類

當然了,精釀啤酒要認真喝的話,還是非常複雜的。講究點的玩家會開始認識啤酒風格,並且記住特定啤酒風格該有的呈現,比方說香氣/ 外觀/ 口味/ 收口等等方面的特徵,啤酒風格在BJCP的風格分類指南裡有詳盡的概括說明。而很不幸的,精品咖啡並沒有一個類似的風格指南告訴你什麼樣的咖啡該有什麼味道,只有對各個維度做量化打分的標準。

SCAA的咖啡杯測評分表

按地區分類:啤酒的風格分類中,有個最大的主類是與風格誕生的地區相關,比如德式風格 / 比利時風格 / 英式風格 / 美式風格,而咖啡的主軸風味也恰好可以從生產地做大類區分。

由於咖啡是農作物,品種/ 產地/ 氣候/ 水土是影響咖啡豆本質味道最關鍵的要素,我們從咖啡生產國的分佈可以看出這幾個大區味道的特徵歸類:非洲- 花果香味為主, 中南美洲- 堅果味道為主,亞洲及大洋洲- 藥草香料味道為主。這只是個大的歸類,再往下細分到國家/ 產區/ 莊園,就能發現更加細微的差別,好比艾塞俄比亞與肯亞地理上就在隔壁,一樣主軸味道是花果香,但兩地的豆子是完全不同的特徵,艾塞俄比亞偏柑橘,肯亞偏莓果。

可以簡單把咖啡產地分成三大區塊

按顏色分類:啤酒的另一個分類關鍵是顏色,基本每個啤酒的大生產區,都有從淺色到深色不同種類的風格,這與使用多少比例的烘烤/ 深色麥芽有直接關係,而通常越深色的啤酒焙烤氣味特徵越明顯。

德式啤酒 Pils / Marzen / Dunkel

咖啡的烘焙度也跟出品的顏色有相關性,越深的烘焙度咖啡液的顏色就越深,焙烤味越重,酸度越低。目前精品咖啡常見的烘焙度是淺度烘焙(一爆中段) / 中度烘焙(一爆結束) / 中深烘焙(二爆開始),越低的烘焙度之下,酸度跟風味會越明顯,但也可能會帶出未熟的穀物稻草及尖酸。

2 3 4為精品咖啡常見的烘焙度

本文先從地區跟色度兩個維度去簡單歸類精釀啤酒與精品咖啡,希望啤酒愛好者們也能夠稍微具備了些精品咖啡的分類概念。下回我們再探討咖啡與啤酒一個共同具備的重要過程——發酵。

未完待續

作者介紹:

希恩,酒花兒特約撰稿人

BJCP裁判,時嘗咖啡&總嗜啤酒創始人

亞洲及大洋洲- 藥草香料味道為主。這只是個大的歸類,再往下細分到國家/ 產區/ 莊園,就能發現更加細微的差別,好比艾塞俄比亞與肯亞地理上就在隔壁,一樣主軸味道是花果香,但兩地的豆子是完全不同的特徵,艾塞俄比亞偏柑橘,肯亞偏莓果。

可以簡單把咖啡產地分成三大區塊

按顏色分類:啤酒的另一個分類關鍵是顏色,基本每個啤酒的大生產區,都有從淺色到深色不同種類的風格,這與使用多少比例的烘烤/ 深色麥芽有直接關係,而通常越深色的啤酒焙烤氣味特徵越明顯。

德式啤酒 Pils / Marzen / Dunkel

咖啡的烘焙度也跟出品的顏色有相關性,越深的烘焙度咖啡液的顏色就越深,焙烤味越重,酸度越低。目前精品咖啡常見的烘焙度是淺度烘焙(一爆中段) / 中度烘焙(一爆結束) / 中深烘焙(二爆開始),越低的烘焙度之下,酸度跟風味會越明顯,但也可能會帶出未熟的穀物稻草及尖酸。

2 3 4為精品咖啡常見的烘焙度

本文先從地區跟色度兩個維度去簡單歸類精釀啤酒與精品咖啡,希望啤酒愛好者們也能夠稍微具備了些精品咖啡的分類概念。下回我們再探討咖啡與啤酒一個共同具備的重要過程——發酵。

未完待續

作者介紹:

希恩,酒花兒特約撰稿人

BJCP裁判,時嘗咖啡&總嗜啤酒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