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公務員與地方公務員的5大區別,你都瞭解嗎?

公務員考試分為國家公務員考試與地方公務員考試。如果想要報考公務員,有必要瞭解它們的區別,以便於自身的崗位選擇更明晰。來看看它們的5個區別。

1、概念與關係

國家公務員考試與地方公務員考試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地方公務員考試並不存在從屬的關係,考生可以同時報考,不受影響。報考者可以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也可以報考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兩者不衝突。

2、招考物件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是面向全國進行招考的,

沒有戶籍限制。

地方的公務員考試主要面向當地居民以及本省生源的大學生。但現在大部分省份也對戶口的限制進行放寬,這就需要考生報名時認真閱讀招考簡章。

3、考試科目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包括筆試包括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兩部分。

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所有報考者都參加這兩科的考試。

4、考試時間

國考10月下旬報名,11月底考試;省考集中在每年的4月份,而且多個省份同時考試,成為多省聯考。

5、戶口限制

國考是沒有戶籍限制的,可以報考任何符合報考條件的職位。

地方公務員考試仍有戶籍限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可以不受戶籍限制,但也有少部分地區招考是面向全國的,包括人民警察的招考。

書到用時方恨少,那麼等到你要報名公務員考試時,你也會到處搜羅資訊,那麼本文此刻應該在你的我的最愛裡。

來自:廣東中公公務員 2017-07-14

更多公考資訊請查看:http://mudanjiang.offcn.com/

申論提對策必備三計

提出對策能力是申論考試考察重點之一,把握對策題的作答技巧,是申論考試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對策題的作答要求比較固定,申論對策題的作答要求一般表述為: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練、措施得當、具有可操作性。觀點明確是指措施表述準確;條理清晰是指答案結構合理;語言簡練是指言語表述流暢;措施得當是指對策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是指對策具有可行性。

通過對作答要求的分析,中公教育專家發現,把握好重點與全面、直接與間接、虛與實三對關鍵字是答好對策題的必備三計。

計策一:重點與全面

全面是指在提對策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當前,而且要考慮到長遠;不僅要考慮到局部,也要考慮到整體。作為一名公務員,不僅要維護好老百姓的利益,也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所以好的對策是應該兼顧到各個方面的利益。

重點主要是指在對策具體表述過程中,需要考生堅固宏觀與微觀,既要寫出具體措施,還要表明此措施能夠解決的具體問題。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概括來說,對策題要做好五明確:要有明確的對策主體;明確的對策客體;明確的對策手段;明確的對策內容;明確的對策目的。

計策二:直接與間接

在提對策的時候,很多考生思維往往比較局限,只能找到一些比較直接的對策,而忽略了一些間接的策略,導致答題不全面。直接對策往往是基於問題本身,間接對策往往是對於問題的延伸,如法律、環境、政策等。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直接對策可以從材料中獲得,主要是通過材料中的政策措施、專家學者見解、領導幹部講話、廣大群眾的談話中獲得。間接對策的獲得管道有三條,一是從材料中的經驗和教訓推出對策;二是從材料的原因中推出對策;三是多做題,積累對策題答題經驗,題做多了,考生就會發現,原來提出對策的方向無外乎就那麼幾個: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維度談對策;可以從內部監管、加強教育、展開宣傳、完善法律、輿論監督的維度談對策;也可以從國家層面、政府層面、企業層面、行業協會層面、個人層面的維度談對策,等等。

計策三:實與虛

在提對策的時候考生要根據題目要求分析題目是考察宏觀戰略,還是考察微觀管理能力。在大問題上要有戰略高度,要懂得務虛;在具體而微的問題要具體可行,要懂得務實。虛要虛到家,實要實到位。

很多考生容易寫一些比較虛的對策,卻難以做到實,提出的對策沒有針對性。針對性是指在提對策的時候,要針對題幹問題結合材料去提。針對性在微觀的對策中顯得非常重要。在微觀的對策中,問題的範圍都非常有限,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提出的對策講究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而那些大而化之、大而無當、隔靴搔癢的大對策要儘量少提甚至不提。

不僅要維護好老百姓的利益,也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所以好的對策是應該兼顧到各個方面的利益。

重點主要是指在對策具體表述過程中,需要考生堅固宏觀與微觀,既要寫出具體措施,還要表明此措施能夠解決的具體問題。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概括來說,對策題要做好五明確:要有明確的對策主體;明確的對策客體;明確的對策手段;明確的對策內容;明確的對策目的。

計策二:直接與間接

在提對策的時候,很多考生思維往往比較局限,只能找到一些比較直接的對策,而忽略了一些間接的策略,導致答題不全面。直接對策往往是基於問題本身,間接對策往往是對於問題的延伸,如法律、環境、政策等。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直接對策可以從材料中獲得,主要是通過材料中的政策措施、專家學者見解、領導幹部講話、廣大群眾的談話中獲得。間接對策的獲得管道有三條,一是從材料中的經驗和教訓推出對策;二是從材料的原因中推出對策;三是多做題,積累對策題答題經驗,題做多了,考生就會發現,原來提出對策的方向無外乎就那麼幾個: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維度談對策;可以從內部監管、加強教育、展開宣傳、完善法律、輿論監督的維度談對策;也可以從國家層面、政府層面、企業層面、行業協會層面、個人層面的維度談對策,等等。

計策三:實與虛

在提對策的時候考生要根據題目要求分析題目是考察宏觀戰略,還是考察微觀管理能力。在大問題上要有戰略高度,要懂得務虛;在具體而微的問題要具體可行,要懂得務實。虛要虛到家,實要實到位。

很多考生容易寫一些比較虛的對策,卻難以做到實,提出的對策沒有針對性。針對性是指在提對策的時候,要針對題幹問題結合材料去提。針對性在微觀的對策中顯得非常重要。在微觀的對策中,問題的範圍都非常有限,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提出的對策講究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而那些大而化之、大而無當、隔靴搔癢的大對策要儘量少提甚至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