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證監會回饋:“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格性問題”

證監會:新三板轉板制度設計需統籌市場公平監管秩序;一波摘牌潮來臨,7月上半旬64家企業摘牌。

新三板線上 · 文/陳睿 徐瑋翎

內容摘要

◆ 一周行情

新三板做市(899002)收盤1047.99點,當周下跌0.54%

協議企業:上漲348家 下跌239家 平9,163家

做市企業:上漲294家 下跌493家 平739家

◆ 新三板新聞

證監會:新三板轉板制度設計需統籌市場公平監管秩序;

一波摘牌潮來臨,7月上半旬64家企業摘牌。

◆ 宏觀經濟新聞

國內:

6月份CPI、PPI漲幅雙雙持穩;

上半年外貿增長19.6%,創6年來半年度最高增速;

M2低增速料成常態,流動性基本穩定。

國際:

全球50強消費品增速跌至近15年來新低。

◆ 新三板線上精品文章/研報回顧

精品文章:

新三板弱市之下:誰在減持誰是“接盤俠”?

新三板進入逆生長時代:資質不良企業遭出局

驅動人生IPO受理背後 老牌軟體廠商能否持續業績飆升?

精品研報:

新三板資本系研究之二:BAT新三板跑馬圈地哪家強?

透析新三板企業負債情況 警惕52家掛牌企業可能被ST

一、新三板新聞

1、證監會:新三板轉板制度設計需統籌市場公平監管秩序

今年“兩會”期間,新三板企業聖泉集團董事長向大會提交的《關於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建議》,於7月12日獲得了證監會的回復。

據聖泉集團官網披露,證監會表示,“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格性問題”,“新三板企業轉板制度設計,需統籌考慮市場公平與監管秩序”,“將進一步完善市場分層的制度與辦法”。

原文如下:

(1)關於儘快明確“三類股東”作為擬首次上市(IPO)企業股東的合法資格的建議

針對部分新三板公司的“三類股東”問題,證監會並未在IPO申請及受理階段設置差別性政策,已有多家存在“三類股東”的擬上市公司提交IPO申請並獲受理。同時,鑒於“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公司股東涉及發行人股權清晰等發行條件及相關資訊披露要求。目前,證監會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當性問題。

(2)關於儘快推出直接轉板試點或IPO綠色通道的建議

《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規定:“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只要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

目前,證監會對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的公司掛牌新三板豁免行政審批。目前新三板企業已逾萬家,創新層企業已逾千家。

直接轉板或開通IPO綠色通道需要考慮市場公平逾監管秩序,審慎研究推進。

(3)關於完善分層機制,創新層基礎上再設立一個精選層的建議

分層制度是新三板重要的基礎性管理制度。截止2017年6月中旬。創新層有掛牌公司1393家,比2016年底增長了約46%。創新層掛牌企業數量的增長充分說明了市場對分層制度的認可,分層制度適合新三板掛牌企業多元化的實際。

創新層企業數量雖然實現了較快增長,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2016年創新層的企業不太穩定,900多家創新層企業在2017年調出的有400多家,調入創新層的企業有將近1000家。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場分層的制度與辦法,為眾多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不斷提高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一波摘牌潮來臨,7月上半旬摘牌64家企業

11天前的7月3日,新三板一天摘牌了18家公司,創歷史之最。而7月14日,又一波摘牌潮來臨,一共13家公司離開新三板。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統計,7月份上半月就有合計64家企業摘牌,其中本周有31家企業摘牌。

在監管趨嚴、掛牌成本提升、流動性緊張、融資困難、IPO開閘的市場環境下,新三板對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小,摘牌趨於常態化。

新三板線上認為,優質公司的流失正成為新三板無法逃避的一個大問題,希望後續能夠通過政策與市場的共同調整,使新三板重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宏觀

國內

1、6月份CPI、PPI漲幅雙雙持穩

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6月份CPI和PPI資料。資料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5%,漲幅和上月持平。其中,醫療保健類、教育服務類、居住類等非食品價格上漲2.2%,影響CPI上漲約1.7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1.2%,影響CPI下降大約0.24個百分點。

生產者價格指數方面,我國6月份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5.5%,漲幅也和上個月持平。

2、上半年外貿增長19.6%,創6年來半年度最高增速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佈了我國上半年外貿資料,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6月,我國貿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3.14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19.6%,創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總值為7.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進口總值為5.93萬億元,同比增長25.7%;貿易順差1.28萬億元,收窄17.7%。

從進出口地區來看,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7.4%、21.3%和21.9%,三者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4%。

產品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13萬億元,增長14.6%,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2%;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48萬億元,增長12.9%,占出口總值的20.5%。進口方面,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走勢,增長的協調性不斷提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說。

3、M2低增速料成常態,流動性基本穩定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7月12日,央行公佈資料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97萬億元,同比多增4,362億元。其中,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54萬億元,同比多增1,533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4個百分點。

專家預計,M2增速一段時期內將保持較低水準,大幅反彈可能性較小。貨幣政策未來將堅持穩健中性,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國際

1、 全球50強消費品增速跌至近15年來新低

據21世紀經濟報導,7月11日,歐晰析企業管理諮詢公司(OC&C)聯合The Grocer發佈了全球消費品50強報告。資料顯示,全球50強消費品巨頭的並購金額,大幅從2015年的2260億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500億美元。

從財務業績來看,2016年前十名企業分別為雀巢、寶潔、百事、聯合利華、JBS、百威英博、可口可樂、泰森食品、歐萊雅、菲力浦莫里斯國際。業績成長方面,在2016年,全球50強企業的有機增長進一步陷入低迷,從3.4%下降到2.6%,而整體收入增長出現負數,屬該消費品系列報告15年以來的第一次(至-0.7%)。排名前50位的消費品巨頭也在短短五年間損失了八個百分點的銷售增長(由2011年的+7.3%跌至2016年的-0.7%)。

三、新三板市場總覽

市場交易概況

成交額TOP10

本周做市漲幅TOP10

本周協議漲幅TOP10

本周掛牌情況

本周股票發行情況

本周增發情況

四、新三板公司動態

1、延期披露年報,ST行悅複牌後暴跌63%

7月13日,因未在4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報而停牌的ST行悅宣佈複牌。複牌首日,ST行悅以0.35元/股收盤,全天暴跌63.16%,創下其做市以來的最高跌幅和最低股價。截至7月14日,複牌後的兩個交易日,ST行悅合計下跌66.31%。

市值方面,截至7月14日,ST行悅市值僅為4,058萬元,對比曾經市值高達14.5億元的行悅信息,在化身“ST行悅”後,其市值大跌72.01%。

2、首家新三板企業IPO被否,異常毛利率、涉嫌賄賂引關注

7月12日,證監會發佈《創業板發審委2017年第57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其中新三板公司萬馬科技(834864)首發通過;而愛威科技(831895)則“無緣”創業板,被證監會否決。

對於被否的原因,證監會主要質疑了愛威科技與同行業異常毛利率的業務描述,和經營狀況中是否涉嫌稅務違法,此外,還對愛威科技是否涉嫌構成商業賄賂的情形持有懷疑。

3、業績下滑被戴帽,中搜網路複牌後暴跌55%

7月10日,停牌近一年的ST中搜宣佈複牌。複牌首個交易日,ST中搜以1.03元/股的價格收盤,當日跌幅高達54.63%。截止7月14日,複牌後三個交易日,ST中搜股價合計下跌55.5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股價暴跌外,ST中搜的業績也大幅下滑,其於2016年實現營收6,933.89萬元,同比下滑57.1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48.92%。公司淨資產也由正轉負,並被“戴上ST帽”。

4、潯興股份擬10億元收購新三板企業價之鏈65%股份

7月10日,新三板企業價之鏈發佈公告稱,A股上市公司潯興股份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以10.14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公司65%股權,對應價之鏈2016年每股收益,本次收購市盈率為24.51倍。收購完成後,潯興股份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此外,價之鏈還與潯興股份簽訂了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價之鏈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1.6億元、2.5億元,累計承諾淨利潤數不低於5.1億元。

五、新三板線上精品文章/研報回顧

精品文章:

1、《新三板弱市之下:誰在減持誰是“接盤俠”?》

文章摘要:

2017年7月13日,一家新三板做市企業驚現一分錢買入報價,惹得市場側目。

這家掛牌公司是ST行悅(430357)。

從事做市業務的海通證券新三板與結構融資部劉傑對新三板線上分析稱,做市商這時候應該已經清盤了,“實際也沒有買入股票的打算,就給出一分錢的最低買入報價,從而避免再買入ST行悅的股票”。

當天,ST行悅以0.7元/股開盤,至收盤時股價僅為0.35元,暴跌63.16%。

事實上,自該公司4月27日延遲披露2016年報,一場殺傷力十足的“黑天鵝事件”就開始了。4月28日,其股價就大跌23.39%。

新三板線上瞭解到,該公司2016年年末股東人數曾高達765人,並自2014年8月25日做市起,先後吸引了中信證券等21家知名做市商加入。如今,這些機構恐怕要拼一拼“誰跑得快”了。

不容忽視的是,弱市之下,遭遇減持的不只是ST行悅這樣的問題公司。

2、《新三板進入逆生長時代:資質不良企業遭出局》

文章摘要:

新三板迎來規模的負增長時代,新增掛牌企業驟緩,而摘牌數卻猛增。

2017年7月12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11287家,當日僅新增1家掛牌公司。與此同時,又有弘方股份(839235)、倍樂股份(836427)、生光穀(836752)等10家公司離開新三板。

這不是企業摘牌數首次超過掛牌數。新三板線上瞭解到,自2013年12月擴容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律創新高,並最終於2016年12月19日邁過10000家門檻後,此後該資料繼續增加。

直至2017年6月29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峰的11316家。但次日(2017年6月30日),市場規模開始縮小,當天掛牌企業數減少至11314家,並於下一個交易日(2017年7月3日)回落至11297家。截至2017年7月12日,新三板市場規模降至11287家。

3、《驅動人生IPO受理背後 老牌軟體廠商能否持續業績飆升?》

文章摘要:

對比諸多擬IPO企業來說,驅動人生(835315)的上市之路目前可謂順風順水。

2017年7月10日,該公司披露其《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計畫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851.65萬股,募資4.12億元,用於產品升級和研發中心建設。

而在今年3月17日,驅動人生剛剛宣佈上市輔導備案,6月26日就通過了深圳證監局的輔導驗收,7月3日其IPO申請書獲證監會受理,整套流程還不到4個月。

有意思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曹桂虎卻在去年11、12月分三次減持了部分股票。其中,前兩次曹桂虎以4元/股減持了125.3萬股(占當時總股本的5.48%),轉讓給員工持股平臺羽睿投資;第三次又以19.67元/股減持76.2萬股(占總股本的3.33%),轉讓給同創錦程。平均減持價格僅為9.93元/股。

以較高的19.67元轉讓價來看,結合當時總股本2288萬股,在曹桂虎心裡,驅動人生的估值是4.5億元。

新三板線上獲悉,截至2017年7月11日收盤,協議轉讓的驅動人生總市值是1.0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6年12月19日完成的定增中,以26.22元/股發行266.96萬股,融資近7000萬元。

經過一系列減持和融資,曹桂虎的持股比例由65.87%降至53.99%。臨近上市前夕,曹大規模稀釋股權的舉動,不免讓人猜測。

要知道,按規定公司IPO後,公司實際控制人至少在3年內不能減持套現。

精選研報摘要:

1、《新三板資本系研究之二:BAT新三板跑馬圈地哪家強?》

研報摘要:

(1)阿裡巴巴謀求新零售的產業聯動,通過4條線投資了超過33家新三板企業,合計浮盈高達64億元,成為BAT中體量最大、最賺錢的資本系。

(2)相較于阿裡的大面積佈局,騰訊則偏愛於與“技術宅類”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除直接股權投資的15家新三板企業外,已與超過11家企業進行過業務、產品上的開發合作。

(3)百度則致力於資訊、廣告業務的擴展。除了到新三板“掘金”外,百度還在新三板遍地“灑金”。2016年年報顯示,新三板上共有11家新三板互聯網企業的第一大客戶是百度,合計銷售金額達3.17億元。

(4)從投資情況來看,BAT在新三板的投資並不圖短期收益,而是出於標的帶來的產業鏈戰略價值,新三板儼然已成為BAT佈局互聯網戰略的“企業篩選池”。

2、《透析新三板企業負債情況 警惕52家掛牌企業可能被ST》

研報摘要:

(1)美聯儲加息以及國內降杠杆的大背景下,貨幣大潮開始退卻,資金成本上升、舉債變難已成趨勢。

(2)新三板企業整體財務情況不樂觀,35%的企業淨利潤無法覆蓋新三板企業平均財務費用。

(3)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的相關規定,52家掛牌企業明年的淨資產大概率為負值,或將被ST警示。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資訊撰寫,但本研究中心不保證該等資訊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資訊、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中心於本報告發佈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中心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中心對本聲明條款具有惟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睿 徐瑋翎。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2016年創新層的企業不太穩定,900多家創新層企業在2017年調出的有400多家,調入創新層的企業有將近1000家。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場分層的制度與辦法,為眾多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不斷提高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一波摘牌潮來臨,7月上半旬摘牌64家企業

11天前的7月3日,新三板一天摘牌了18家公司,創歷史之最。而7月14日,又一波摘牌潮來臨,一共13家公司離開新三板。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統計,7月份上半月就有合計64家企業摘牌,其中本周有31家企業摘牌。

在監管趨嚴、掛牌成本提升、流動性緊張、融資困難、IPO開閘的市場環境下,新三板對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小,摘牌趨於常態化。

新三板線上認為,優質公司的流失正成為新三板無法逃避的一個大問題,希望後續能夠通過政策與市場的共同調整,使新三板重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宏觀

國內

1、6月份CPI、PPI漲幅雙雙持穩

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6月份CPI和PPI資料。資料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5%,漲幅和上月持平。其中,醫療保健類、教育服務類、居住類等非食品價格上漲2.2%,影響CPI上漲約1.7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1.2%,影響CPI下降大約0.24個百分點。

生產者價格指數方面,我國6月份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5.5%,漲幅也和上個月持平。

2、上半年外貿增長19.6%,創6年來半年度最高增速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佈了我國上半年外貿資料,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6月,我國貿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3.14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19.6%,創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總值為7.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進口總值為5.93萬億元,同比增長25.7%;貿易順差1.28萬億元,收窄17.7%。

從進出口地區來看,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7.4%、21.3%和21.9%,三者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4%。

產品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13萬億元,增長14.6%,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2%;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48萬億元,增長12.9%,占出口總值的20.5%。進口方面,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走勢,增長的協調性不斷提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說。

3、M2低增速料成常態,流動性基本穩定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7月12日,央行公佈資料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97萬億元,同比多增4,362億元。其中,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54萬億元,同比多增1,533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4個百分點。

專家預計,M2增速一段時期內將保持較低水準,大幅反彈可能性較小。貨幣政策未來將堅持穩健中性,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國際

1、 全球50強消費品增速跌至近15年來新低

據21世紀經濟報導,7月11日,歐晰析企業管理諮詢公司(OC&C)聯合The Grocer發佈了全球消費品50強報告。資料顯示,全球50強消費品巨頭的並購金額,大幅從2015年的2260億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500億美元。

從財務業績來看,2016年前十名企業分別為雀巢、寶潔、百事、聯合利華、JBS、百威英博、可口可樂、泰森食品、歐萊雅、菲力浦莫里斯國際。業績成長方面,在2016年,全球50強企業的有機增長進一步陷入低迷,從3.4%下降到2.6%,而整體收入增長出現負數,屬該消費品系列報告15年以來的第一次(至-0.7%)。排名前50位的消費品巨頭也在短短五年間損失了八個百分點的銷售增長(由2011年的+7.3%跌至2016年的-0.7%)。

三、新三板市場總覽

市場交易概況

成交額TOP10

本周做市漲幅TOP10

本周協議漲幅TOP10

本周掛牌情況

本周股票發行情況

本周增發情況

四、新三板公司動態

1、延期披露年報,ST行悅複牌後暴跌63%

7月13日,因未在4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報而停牌的ST行悅宣佈複牌。複牌首日,ST行悅以0.35元/股收盤,全天暴跌63.16%,創下其做市以來的最高跌幅和最低股價。截至7月14日,複牌後的兩個交易日,ST行悅合計下跌66.31%。

市值方面,截至7月14日,ST行悅市值僅為4,058萬元,對比曾經市值高達14.5億元的行悅信息,在化身“ST行悅”後,其市值大跌72.01%。

2、首家新三板企業IPO被否,異常毛利率、涉嫌賄賂引關注

7月12日,證監會發佈《創業板發審委2017年第57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其中新三板公司萬馬科技(834864)首發通過;而愛威科技(831895)則“無緣”創業板,被證監會否決。

對於被否的原因,證監會主要質疑了愛威科技與同行業異常毛利率的業務描述,和經營狀況中是否涉嫌稅務違法,此外,還對愛威科技是否涉嫌構成商業賄賂的情形持有懷疑。

3、業績下滑被戴帽,中搜網路複牌後暴跌55%

7月10日,停牌近一年的ST中搜宣佈複牌。複牌首個交易日,ST中搜以1.03元/股的價格收盤,當日跌幅高達54.63%。截止7月14日,複牌後三個交易日,ST中搜股價合計下跌55.5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股價暴跌外,ST中搜的業績也大幅下滑,其於2016年實現營收6,933.89萬元,同比下滑57.1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48.92%。公司淨資產也由正轉負,並被“戴上ST帽”。

4、潯興股份擬10億元收購新三板企業價之鏈65%股份

7月10日,新三板企業價之鏈發佈公告稱,A股上市公司潯興股份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以10.14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公司65%股權,對應價之鏈2016年每股收益,本次收購市盈率為24.51倍。收購完成後,潯興股份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此外,價之鏈還與潯興股份簽訂了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價之鏈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1.6億元、2.5億元,累計承諾淨利潤數不低於5.1億元。

五、新三板線上精品文章/研報回顧

精品文章:

1、《新三板弱市之下:誰在減持誰是“接盤俠”?》

文章摘要:

2017年7月13日,一家新三板做市企業驚現一分錢買入報價,惹得市場側目。

這家掛牌公司是ST行悅(430357)。

從事做市業務的海通證券新三板與結構融資部劉傑對新三板線上分析稱,做市商這時候應該已經清盤了,“實際也沒有買入股票的打算,就給出一分錢的最低買入報價,從而避免再買入ST行悅的股票”。

當天,ST行悅以0.7元/股開盤,至收盤時股價僅為0.35元,暴跌63.16%。

事實上,自該公司4月27日延遲披露2016年報,一場殺傷力十足的“黑天鵝事件”就開始了。4月28日,其股價就大跌23.39%。

新三板線上瞭解到,該公司2016年年末股東人數曾高達765人,並自2014年8月25日做市起,先後吸引了中信證券等21家知名做市商加入。如今,這些機構恐怕要拼一拼“誰跑得快”了。

不容忽視的是,弱市之下,遭遇減持的不只是ST行悅這樣的問題公司。

2、《新三板進入逆生長時代:資質不良企業遭出局》

文章摘要:

新三板迎來規模的負增長時代,新增掛牌企業驟緩,而摘牌數卻猛增。

2017年7月12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11287家,當日僅新增1家掛牌公司。與此同時,又有弘方股份(839235)、倍樂股份(836427)、生光穀(836752)等10家公司離開新三板。

這不是企業摘牌數首次超過掛牌數。新三板線上瞭解到,自2013年12月擴容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律創新高,並最終於2016年12月19日邁過10000家門檻後,此後該資料繼續增加。

直至2017年6月29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峰的11316家。但次日(2017年6月30日),市場規模開始縮小,當天掛牌企業數減少至11314家,並於下一個交易日(2017年7月3日)回落至11297家。截至2017年7月12日,新三板市場規模降至11287家。

3、《驅動人生IPO受理背後 老牌軟體廠商能否持續業績飆升?》

文章摘要:

對比諸多擬IPO企業來說,驅動人生(835315)的上市之路目前可謂順風順水。

2017年7月10日,該公司披露其《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計畫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851.65萬股,募資4.12億元,用於產品升級和研發中心建設。

而在今年3月17日,驅動人生剛剛宣佈上市輔導備案,6月26日就通過了深圳證監局的輔導驗收,7月3日其IPO申請書獲證監會受理,整套流程還不到4個月。

有意思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曹桂虎卻在去年11、12月分三次減持了部分股票。其中,前兩次曹桂虎以4元/股減持了125.3萬股(占當時總股本的5.48%),轉讓給員工持股平臺羽睿投資;第三次又以19.67元/股減持76.2萬股(占總股本的3.33%),轉讓給同創錦程。平均減持價格僅為9.93元/股。

以較高的19.67元轉讓價來看,結合當時總股本2288萬股,在曹桂虎心裡,驅動人生的估值是4.5億元。

新三板線上獲悉,截至2017年7月11日收盤,協議轉讓的驅動人生總市值是1.0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6年12月19日完成的定增中,以26.22元/股發行266.96萬股,融資近7000萬元。

經過一系列減持和融資,曹桂虎的持股比例由65.87%降至53.99%。臨近上市前夕,曹大規模稀釋股權的舉動,不免讓人猜測。

要知道,按規定公司IPO後,公司實際控制人至少在3年內不能減持套現。

精選研報摘要:

1、《新三板資本系研究之二:BAT新三板跑馬圈地哪家強?》

研報摘要:

(1)阿裡巴巴謀求新零售的產業聯動,通過4條線投資了超過33家新三板企業,合計浮盈高達64億元,成為BAT中體量最大、最賺錢的資本系。

(2)相較于阿裡的大面積佈局,騰訊則偏愛於與“技術宅類”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除直接股權投資的15家新三板企業外,已與超過11家企業進行過業務、產品上的開發合作。

(3)百度則致力於資訊、廣告業務的擴展。除了到新三板“掘金”外,百度還在新三板遍地“灑金”。2016年年報顯示,新三板上共有11家新三板互聯網企業的第一大客戶是百度,合計銷售金額達3.17億元。

(4)從投資情況來看,BAT在新三板的投資並不圖短期收益,而是出於標的帶來的產業鏈戰略價值,新三板儼然已成為BAT佈局互聯網戰略的“企業篩選池”。

2、《透析新三板企業負債情況 警惕52家掛牌企業可能被ST》

研報摘要:

(1)美聯儲加息以及國內降杠杆的大背景下,貨幣大潮開始退卻,資金成本上升、舉債變難已成趨勢。

(2)新三板企業整體財務情況不樂觀,35%的企業淨利潤無法覆蓋新三板企業平均財務費用。

(3)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的相關規定,52家掛牌企業明年的淨資產大概率為負值,或將被ST警示。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資訊撰寫,但本研究中心不保證該等資訊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資訊、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中心於本報告發佈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中心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中心對本聲明條款具有惟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睿 徐瑋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