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僧為什麼不替通天河老烏龜問壽命?

相信很多網友都會好奇,唐僧為什麼不幫天河老烏龜問壽命,其實不是唐僧忘記了,而是唐僧根本不會問這個問題,問了如來,只能證明唐僧自己修行不夠罷了。

在原著第九十九回,

唐僧團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趕到了靈山。又像春運購票一樣,幾經折騰,終於把無字真經換為有字真經,大家長籲了一口氣,這下可以回家了!

他們坐上了由八大金剛駕駛的雲飛機,高高興興地趕往東土。

車都出發好久了,觀音突然一翻帳本,急傳聲道:“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於是命令揭諦趕上八大金剛,如此如此。

講真,這的確有點折磨人,

就像孩子都生出來了,組織突然宣佈你的結婚證是假的!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你們當初是如何審核的?

八大金剛可不管這些,收到命令後,一腳踩住刹車,將雲層捅個洞,“走你!”扔下唐僧師徒,調轉機頭回去覆命了。

這八十難其實都是有水分的,

也就是說,是不是八十一難,還不是觀音一張嘴說了算。人家如來都沒過問,她卻非得加上一難,主觀意圖很明顯。

吊詭的是,這增加的一難,偏偏又放在了通天河!

相信很多讀者都還記得通天河曾經是靈感大王吃童男童女的地方。這靈感大王,實際是觀音池裡養的金魚,有一天乘著改革的東風來到了這裡,霸佔了一頭千年老烏龜(老黿)的洞府,擺攤設點開始吃人。

孫悟空趕到南海求救時,

觀音才聞知消息,一大早就鑽到竹林裡編織籃子,頭沒梳、鞋沒穿,甚至僅穿著內衣就急急跟著孫悟空到通天河上空除妖。

讓人奇怪的是,觀音並沒有捉住金魚就走,而是站在河的上空反復念一句咒語:“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整整念了七遍!

等她將金魚精收走,孫悟空趕到老黿洞府一看,那些水怪魚精,屍體盡將死爛!就好像中了巨毒一樣,不僅一個沒跑脫,而且連屍體都腐爛了。這是西遊中小妖們死得最慘的一次。

現在,觀音又把這新增的一難放在通天河,不得不讓人多想。

唐僧師徒突然被人一腳踹下飛機,心裡肯定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

他們落地後,最痛苦的是不知怎麼過八百里寬的通天河(唐僧雖然脫離了凡胎,

但孫悟空大約明白觀音心思,所以也不敢冒然攝唐僧過河)。

正在他們準備唱龍船調,感歎哪個來渡我們嘛,河中突然有人高喊:“唐師傅,不要慌,我來渡你們。”

大家抬頭一看,居然是通天河的那只千年老烏龜。

師徒們自然十分高興,趕忙把經書搬到老黿背上。這老烏龜的背相當於一艘小型航空母艦,那是相當的穩。

唐僧師徒正在欣賞水景,那老烏龜忽然發問:

“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唐僧一時語塞。

在原著第49回,觀音收走金魚精後,老黿主動來馱唐僧師徒過河,以此表示對奪回洞府的謝意。

唐僧過意不去,就多嘴說了一句:“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回謝你罷。”

老黿馬上介面道:

“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唐僧只得答應道:“我問,我問。”

但是唐僧到了西天靈山后,被二尊者要人事之事氣得腦殼發昏,後來又取到無字真經,心裡更是著急。

幾經折騰之下,他哪裡還想得起其它事,所以就忘了問佛祖。

這是一般的解釋,書中也是這樣寫的。

唐僧即使想起來了,也是不會問佛祖的!

為何?很簡單,佛家講究一切順緣,一切有緣。也就是說,老黿能否得人身,根本不是時間問題,而是緣份問題,只要他的修行到了,馬上就能脫殼變人形;如果修行未到,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成功。

但是,這又是不能說破的,更不能問。問了,就犯忌了,如來就會認為唐僧修行還沒到家,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沒搞明白,還敢來問領導,說不定他成佛之事先泡湯了。

所以,當這老黿突然問起這個問題,唐僧真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告訴它自己沒問呢,還是提醒它根本就不該問?

唐僧這一猶豫,老烏龜就發火了:肯定不把我的事當一回事,還想我馱你們!沒門!走你!

他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唐僧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

這第八十一難,觀音不僅是在考驗唐僧,更是在度老烏龜。因為這次除了讓四人洗了個冷水澡、外加把經書打濕外,根本沒遇到什麼兇惡妖怪。這叫什麼難?

如果這也叫難的話,那麼取經途中他們不知經歷了幾百難。

觀音為何要考驗老烏龜?主要是補償金魚占它洞府帶來的傷害,同時也看它是否與佛真的有緣。

如果它得知唐僧忘了替它問,也能心平氣和地把師徒馱過去,就證明它修行到位了,說不定一下就得了人身。

但是,他卻做出了氣急敗壞之舉,明顯氣量很小,這也是他為何修行一千多年,還不能得人身的真正原因。像他這樣的胸懷,可能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如願。

回到老黿身上。如果它知道了結果,仍心平氣和地把唐僧馱過河,那麼唐僧必然心中更愧,再次回到西天後,不僅會幫它問,還會利用與如來的親密關係,幫它早日得人身。

願望達到以後,老黿再去感謝唐僧,感謝如來,那麼這條關係線就理通了,以後再遇到什麼事,就可直接與如來對話,天大的難事都能解決。(參考孫悟空的成熟路線圖。)

但是它這一摔,不僅讓觀音看出它氣量小不值得度,也讓唐僧的愧疚化為烏有:咱們兩不相欠了!甚至讓如來、孫悟空等眾恨它損壞了經書,它修行之路,恐怕到此為止了。

這一摔,它的損失不是一點點啊!

就像老烏龜一樣,不是叫它對這件事就不管了,而是要通過唐僧之口,向觀音、如來表明自己修行期間做了哪些善事。再表態如果得了人身,還將為佛教做多大貢獻。等等。

可就因為這一摔,把大好機會白白摔掉了。

唐僧師徒正在欣賞水景,那老烏龜忽然發問:

“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唐僧一時語塞。

在原著第49回,觀音收走金魚精後,老黿主動來馱唐僧師徒過河,以此表示對奪回洞府的謝意。

唐僧過意不去,就多嘴說了一句:“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回謝你罷。”

老黿馬上介面道:

“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唐僧只得答應道:“我問,我問。”

但是唐僧到了西天靈山后,被二尊者要人事之事氣得腦殼發昏,後來又取到無字真經,心裡更是著急。

幾經折騰之下,他哪裡還想得起其它事,所以就忘了問佛祖。

這是一般的解釋,書中也是這樣寫的。

唐僧即使想起來了,也是不會問佛祖的!

為何?很簡單,佛家講究一切順緣,一切有緣。也就是說,老黿能否得人身,根本不是時間問題,而是緣份問題,只要他的修行到了,馬上就能脫殼變人形;如果修行未到,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成功。

但是,這又是不能說破的,更不能問。問了,就犯忌了,如來就會認為唐僧修行還沒到家,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沒搞明白,還敢來問領導,說不定他成佛之事先泡湯了。

所以,當這老黿突然問起這個問題,唐僧真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告訴它自己沒問呢,還是提醒它根本就不該問?

唐僧這一猶豫,老烏龜就發火了:肯定不把我的事當一回事,還想我馱你們!沒門!走你!

他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唐僧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

這第八十一難,觀音不僅是在考驗唐僧,更是在度老烏龜。因為這次除了讓四人洗了個冷水澡、外加把經書打濕外,根本沒遇到什麼兇惡妖怪。這叫什麼難?

如果這也叫難的話,那麼取經途中他們不知經歷了幾百難。

觀音為何要考驗老烏龜?主要是補償金魚占它洞府帶來的傷害,同時也看它是否與佛真的有緣。

如果它得知唐僧忘了替它問,也能心平氣和地把師徒馱過去,就證明它修行到位了,說不定一下就得了人身。

但是,他卻做出了氣急敗壞之舉,明顯氣量很小,這也是他為何修行一千多年,還不能得人身的真正原因。像他這樣的胸懷,可能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如願。

回到老黿身上。如果它知道了結果,仍心平氣和地把唐僧馱過河,那麼唐僧必然心中更愧,再次回到西天後,不僅會幫它問,還會利用與如來的親密關係,幫它早日得人身。

願望達到以後,老黿再去感謝唐僧,感謝如來,那麼這條關係線就理通了,以後再遇到什麼事,就可直接與如來對話,天大的難事都能解決。(參考孫悟空的成熟路線圖。)

但是它這一摔,不僅讓觀音看出它氣量小不值得度,也讓唐僧的愧疚化為烏有:咱們兩不相欠了!甚至讓如來、孫悟空等眾恨它損壞了經書,它修行之路,恐怕到此為止了。

這一摔,它的損失不是一點點啊!

就像老烏龜一樣,不是叫它對這件事就不管了,而是要通過唐僧之口,向觀音、如來表明自己修行期間做了哪些善事。再表態如果得了人身,還將為佛教做多大貢獻。等等。

可就因為這一摔,把大好機會白白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