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中國經濟增長6.9% 經濟政策運用得當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

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將其歸功於宏觀經濟政策運用得當。

當天,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7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高培勇表示,除了全球經濟止跌回升、走上復蘇軌道以及PPI由負轉正外,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是宏觀經濟政策運用得當。

高培勇表示,近兩年來,

中國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主要不在於週期性因素和總量性因素,而在於結構性因素,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所導致的經濟迴圈不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於供給側。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部分重點、難點,要麼在供給側,要麼在結構上,或者兩者交織在一起。

高培勇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的主攻方向轉到結構性改革的軌道上來,

注重的是經濟增長活力、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平衡。2015年中國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注重的不是簡單地GDP增長,而是引導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高培勇說,根據五大發展理念制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仍為經濟增長持續發力,但不會了短期增長透支未來,不再依靠鋪攤子上專案(拉動經濟增長),

取而代之的是提升經濟發展品質、採取果斷措施調整結構。

高培勇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中國仍需適度擴大總需求,但量化寬鬆、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不再是主要選項,取而代之的是提高供給品質。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體制機制障礙。應當依靠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

並為改革創造條件。

高培勇作出上述分析的當天,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介紹,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產需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居民消費加快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和投資結構也在調整優化。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新力量不斷增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