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市的名字取得好,決定著旅遊人數翻一萬倍

中甸縣

最開始小編想問問大家,你們知道嗎?

想必98%的人不知道,

但要說香格里拉呢?可能只有2%的人不知道吧!沒錯,香格里拉原名就是中甸縣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藏語稱“建塘”,相傳與巴塘、理塘系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甸”,似為彝語,意為“壩子”、“平地”。一說中甸系納西語,為“土地”的音譯,意為“酋長住地”或“飼養犛犏牛的地方”。

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

20多年以前,香格里拉還是中甸縣的時候,一年接待的遊客也就在1000人左右,

旅遊業完全沒有發展,經濟也很落後

儘管中甸縣具有絕美秀麗的風光,但這麼的風光,在川滇藏區並非絕無僅有。再加上,本地經濟十分落後,招待能力很弱,全縣沒有一家酒店,1995年,這裡僅招待遊客1200人次。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地偏人少的地區,

本來就落後了,後來人們從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不見的地平線》中,初次描寫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當中的永恆平和安靜之地,一個雪峰峽谷遍及、古刹深邃、森林盤繞、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希爾頓稱之為“香格里拉”(Shangri-La,意為“心中的日月”)獲得靈感

香格里拉縣城

2001年,政府正式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這次改名,讓這個貧窮的小縣城,一躍變成全國際聞名的旅行勝地。2000年,香格里拉正式更名之前,其旅行人次已猛增至119萬,而2016年,在正式更名15年後,其旅行人次又增長了10多倍(1481.79萬)。如果與1995年的1200人次比較,

20年間,“香格里拉”的遊客規劃增長了1萬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