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十一屆舜耕文化論壇:和諧哲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7年7月15日下午,第十一屆舜耕文化論壇: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哲學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三樓會議室召開。

本屆會議圍繞宋遠方、張友誼、塗可國所著的《和諧哲學》展開深入討論,該書主要研究了中西和諧哲學的歷史文化淵源與差異、和諧哲學的發展前景等問題。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山東孔子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哲學學會副會長塗可國致開幕詞並主持了上半場會議,山東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山東省哲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張友誼主持下半場會議並發表了結束語。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希軍、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張宏明、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何中華、山東財經大學和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長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黃玉順、山東大學哲學系教授姜湧、山東社科院儒學中心郭萍、社會科學報邢霞、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馮晨、山東社會科學院李玲及張偉出席了這次會議。

塗可國在開場致辭中指出,《和諧哲學》建構起一個科學系統的開創性哲學體系,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素,雖然歷史悠久,但現在相關研究依然比較少,

因而《和諧哲學》這本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需要會議的仔細研討和建議。

王希軍強調,這本書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哲學聯繫起來,是有形與無形的完美結合,精確詮釋了和諧哲學的豐富內涵。但研究“和諧”不能回避矛盾,也不能否認發展和變化,

和諧同時具有相對性與針對性。要立足當下,看到不和諧因素,著力解決問題。

張宏明就書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容作了重要講話,認為這是一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探索性作品,是學術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和諧中國”的概念與構想,

反映了時代的呼喚,真正把握住了歷史脈絡。

劉長明從對“文”“佛”等字的解析入手,認為低調、內斂、奉獻是中國的傳統淵源,這正與“和諧”不謀而合。天地本不全,所以更要追求超越。和諧哲學是高層次的哲學,有利於中國人民上下同心同力、勁往一處使,實現偉大中國夢。同時,劉長明也給出了建議:和諧哲學可以古代詩詞相結合, “詩化的哲學”更能與當代“詩詞熱”契合。

何中華著眼于中國傳統文化之“誠”的理念,強調“不誠無物”。“誠”是事物本真性的顯現,這與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自然化”相呼應,突出了中國文化的柔性智慧。他還指出,現代社會信任體系崩塌、價值尺度丟失,歸根結底是因為道德和信仰的缺少,要想達成“和諧”,就必須重建信仰,依託中國最深厚堅實的底蘊——傳統文化,挽救世道人心。

黃少順認為,該書關懷現實,充分挖掘中國思想資源,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如何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務現實世界。他肯定了“以和諧為抓手,打通中西馬”這一策略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下一步應注意在中國各派文化中求同,儒、佛、道怎樣才能統一和諧地代表中華文化是重中之重。

薑湧重點論述了中國的“power(權力)”文化與西方“right(權利)”文化的差別。歷史的交叉路口上,中西文化應當怎樣結合,挑戰與機遇將會並存。“中體西用馬魂”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仍需完善。

其他論者也分別做出了發人深省的講話。

最後,張友誼總結道:《和諧哲學》從構思到出書歷時整整兩年,這其中蘊含了宋遠方先生和各位作者在無數艱苦實踐中積累起的深刻經驗與思想。“和諧”思想在中國、古希臘、佛教等歷史中都有古早的淵源,但它們的內涵其實各不相同。如何利用唯物辯證法處理好鬥爭與和諧的關係仍是一個亟待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今天的研討會為進一步研究和諧哲學開了個好頭,我們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參與。

《和諧哲學》:宋遠方 張友誼 塗可國/等著

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實現偉大中國夢。同時,劉長明也給出了建議:和諧哲學可以古代詩詞相結合, “詩化的哲學”更能與當代“詩詞熱”契合。

何中華著眼于中國傳統文化之“誠”的理念,強調“不誠無物”。“誠”是事物本真性的顯現,這與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自然化”相呼應,突出了中國文化的柔性智慧。他還指出,現代社會信任體系崩塌、價值尺度丟失,歸根結底是因為道德和信仰的缺少,要想達成“和諧”,就必須重建信仰,依託中國最深厚堅實的底蘊——傳統文化,挽救世道人心。

黃少順認為,該書關懷現實,充分挖掘中國思想資源,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如何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務現實世界。他肯定了“以和諧為抓手,打通中西馬”這一策略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下一步應注意在中國各派文化中求同,儒、佛、道怎樣才能統一和諧地代表中華文化是重中之重。

薑湧重點論述了中國的“power(權力)”文化與西方“right(權利)”文化的差別。歷史的交叉路口上,中西文化應當怎樣結合,挑戰與機遇將會並存。“中體西用馬魂”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仍需完善。

其他論者也分別做出了發人深省的講話。

最後,張友誼總結道:《和諧哲學》從構思到出書歷時整整兩年,這其中蘊含了宋遠方先生和各位作者在無數艱苦實踐中積累起的深刻經驗與思想。“和諧”思想在中國、古希臘、佛教等歷史中都有古早的淵源,但它們的內涵其實各不相同。如何利用唯物辯證法處理好鬥爭與和諧的關係仍是一個亟待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今天的研討會為進一步研究和諧哲學開了個好頭,我們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參與。

《和諧哲學》:宋遠方 張友誼 塗可國/等著

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