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抓改革任務落實 司法行政改革吹響“衝鋒號”|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側記

□ 本報記者 劉子陽

抓改革任務落實是政治責任、用現代科技創新助推司法行政改革、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7月16日,

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召開,如何推進司法行政改革落地見效成為與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官話套話少、改革措施實,改革的話題如同入伏後的天氣一樣熱烈。會場內,代表們凝神細聽、認真記錄;會場外,代表們相互探討、頻頻支招。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此次會議主題明確、內容豐富,

吹響了司法行政改革衝刺的“衝鋒號”,為司法行政改革定了向、指了路、布了局、鼓了勁。

確保各項改革任務精准落地

在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司法部部長張軍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的要求和貴陽會議的部署安排,

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和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司法行政改革事關民生福祉,事關法治社會建設,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但司法行政改革系統性有待增強,一些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司法部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已出臺司法行政改革檔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在已出臺實施的86個司法行政改革檔中,已落實47項,其餘39項還在持續推進落實中。

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表示,江蘇將對照司法部86項改革檔,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統籌推進司法行政各項工作,逐項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壓實責任,打通關節,疏通堵點,從實發力,確保各項改革任務精准落地。

“改革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要抓住重點。”廣東省司法廳廳長曾祥陸介紹,目前,由廣東省司法廳牽頭的71項改革事項中,已完成並轉入實施45項,

基本完成8項,正在推進5項,其餘13項進行了前期準備正等待國家出臺政策,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當前司法行政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實踐證明,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甘肅省司法廳廳長牛紀南說,甘肅司法行政機關要以只爭朝夕、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精神,下大力氣完成好改革任務,努力探索“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司法行政改革規律、符合甘肅省情實際”的改革之路, 推動司法行政各項改革任務全面落地見效,

為法治中國建設和司法行政事業發展貢獻甘肅力量。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深圳的發展密碼、核心價值觀。”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說,深圳將探索司法行政系統的人員分類,按法律服務類,矯治類、綜合類、專業技術類和輔助類進行人員分類管理,聚合智慧,整合資源,集合人氣,努力在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地方探索中走在前列。

科技創新助推司法行政改革

孟建柱指出,大資料、人工智慧新時代,我們不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站在人類的“智慧之巔”。把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司法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改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給司法工作注入前所未有的創造力。

張軍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運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智慧化、現代化水準,爭取用兩三年時間實現司法行政系統資訊化3.0版的目標。

聽了張軍的講話,安徽省司法廳廳長時俠聯感到非常振奮,深受鼓舞,信心也更足了。他認為,充分運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上海市司法局局長陸衛東認為,資訊化最講“使用者體驗”,司法行政工作也應如此,如果自我封閉,自說自話,那勢必是自娛自樂,難以贏得社會和群眾認可。要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積極利用現代科技,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

“利用科技創新來助推司法行政改革,是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必經之路,這已經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湖北省司法廳廳長譚先振介紹,湖北將司法行政資訊化33個專案納入全省政法資訊化建設同步推進,目前完成了“司法行政公共服務軟體、應急指揮平臺、涉密網路系統平臺、司法行政大資料中心、戒毒所安防監控系統”等5個專案的初步設計,累計啟動24項;完成初步設計21項,完成招標7項、合同簽訂6項,解決了資訊化建設瓶頸問題。

陝西省司法廳廳長烏永陶表示,陝西將以科技資訊技術為支撐,深入推進法潤三秦、法律服務惠民、特殊人群幫扶、人民調解和諧等專項行動,努力實現以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體視窗一站通,“12348”專線服務一線通、網路資料平臺一點通和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法律服務獲得感。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座談會上,張軍指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這樣的現代資訊技術,建設一個統一的法律服務網路平臺,老百姓遇到了法律事務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到這個平臺來尋求幫助,讓人民群眾、各類社會主體在需要時都能獲得普惠、精准、及時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山東省司法廳廳長王本群說,將按照“講政治、抓業務、促改革、重自律”的要求,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司法行政改革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任務措施,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和廣泛使用,拓展了公共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為創新公共法律服務機制創造了空前機遇。我們感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增長點和突破點在資訊化、智慧化。只有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才能真正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務,真正實現法律服務群眾零距離。”陸衛東透露,經過前期的努力,上海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智慧平臺很快就可以上線運行。

柳玉祥表示,江蘇司法行政機關將創新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建設一個統一的法律服務網路平臺,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智慧法務”升級版,為群眾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便利性法律服務,形成線上線下、網上網下“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

此次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司法部將《關於進一步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討論稿)》提交會議討論。多位與會代表認為,這充分體現了司法部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闖難關的勇氣與決心,司法行政改革必將扎實推進、闊步前行。

本報哈爾濱7月17日電

科技創新助推司法行政改革

孟建柱指出,大資料、人工智慧新時代,我們不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站在人類的“智慧之巔”。把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司法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改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給司法工作注入前所未有的創造力。

張軍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運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智慧化、現代化水準,爭取用兩三年時間實現司法行政系統資訊化3.0版的目標。

聽了張軍的講話,安徽省司法廳廳長時俠聯感到非常振奮,深受鼓舞,信心也更足了。他認為,充分運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上海市司法局局長陸衛東認為,資訊化最講“使用者體驗”,司法行政工作也應如此,如果自我封閉,自說自話,那勢必是自娛自樂,難以贏得社會和群眾認可。要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積極利用現代科技,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

“利用科技創新來助推司法行政改革,是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必經之路,這已經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湖北省司法廳廳長譚先振介紹,湖北將司法行政資訊化33個專案納入全省政法資訊化建設同步推進,目前完成了“司法行政公共服務軟體、應急指揮平臺、涉密網路系統平臺、司法行政大資料中心、戒毒所安防監控系統”等5個專案的初步設計,累計啟動24項;完成初步設計21項,完成招標7項、合同簽訂6項,解決了資訊化建設瓶頸問題。

陝西省司法廳廳長烏永陶表示,陝西將以科技資訊技術為支撐,深入推進法潤三秦、法律服務惠民、特殊人群幫扶、人民調解和諧等專項行動,努力實現以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體視窗一站通,“12348”專線服務一線通、網路資料平臺一點通和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法律服務獲得感。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座談會上,張軍指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這樣的現代資訊技術,建設一個統一的法律服務網路平臺,老百姓遇到了法律事務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到這個平臺來尋求幫助,讓人民群眾、各類社會主體在需要時都能獲得普惠、精准、及時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山東省司法廳廳長王本群說,將按照“講政治、抓業務、促改革、重自律”的要求,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司法行政改革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任務措施,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和廣泛使用,拓展了公共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為創新公共法律服務機制創造了空前機遇。我們感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增長點和突破點在資訊化、智慧化。只有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才能真正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務,真正實現法律服務群眾零距離。”陸衛東透露,經過前期的努力,上海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智慧平臺很快就可以上線運行。

柳玉祥表示,江蘇司法行政機關將創新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建設一個統一的法律服務網路平臺,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智慧法務”升級版,為群眾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便利性法律服務,形成線上線下、網上網下“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

此次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司法部將《關於進一步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討論稿)》提交會議討論。多位與會代表認為,這充分體現了司法部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闖難關的勇氣與決心,司法行政改革必將扎實推進、闊步前行。

本報哈爾濱7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