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家店送外賣老闆卻不知情 原來是“李鬼”作亂

“實在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及時處理,我們店的金字招牌就要被那家冒牌龍蝦店搞臭啦!”近日,

在象山丹城步行街開龍蝦店的楊老闆專程送錦旗到丹東市場監管所,以此表達自己的謝意。

自家店上了“餓了麼”,老闆卻不知情

事情的原由,還得從頭說起。

楊老闆在丹城步行街開了家十三香龍蝦館,已有七、八年時間,一天可以賣掉500多斤龍蝦,丹城不少吃客吃龍蝦只認他家。

今年5月底,有個老顧客來店裡,因為相熟,一碰面就“埋怨”楊老闆:“老楊,

你們店在外賣平臺賣的龍蝦便宜是便宜,不過口味實在是差了點,我寧願多花點錢也要來你店裡吃。”

楊老闆一聽一頭霧水,細問之下才知道在“餓了麼”平臺居然也出了一家“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

“我並沒有上‘餓了麼’開店啊?”楊老闆傻了,為一探究竟,他立即登錄“餓了麼”平臺,搜索發現確實有一家龍蝦店,店名為“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

仔細比較一番,這家龍蝦店主推的是100元三斤的“手抓龍蝦”,

而自己店裡“手抓龍蝦”賣的是40元/斤,其它的像十三香龍蝦、蒜泥龍蝦等為98元/份,均比自家店要便宜。再看看平臺上這家店的評價,只有4.4分。

這豈不是要毀了自家店的招牌?楊老闆越想越不對,趕緊聯繫“餓了麼”客服,要求將這家冒牌龍蝦店關停。但是平臺客服卻解釋說,關停店鋪只有等象山的區域代理核實清楚後上報名單給平臺才能操作。

平臺不能直接關停,象山的區域代理又不認識,而這家冒牌店存在的時間越長,對自己店的影響就越大,正當楊老闆又急又束手無策之際,監管部門主動找上了門。

監管人員找上門,“李鬼店”被關停

“老楊,你龍蝦店上外賣平臺了,怎麼上傳的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都不是你家的?”

“沒有啊。對呀,怎麼忘記找你們了?是不是‘餓了麼’那家龍蝦店?那家店是冒充的。快,快請你們幫我查一查吧!”一接到丹東市場監管所打來的電話,

楊老闆瞬間看到了希望。

“之前巡查的時候,明明有聽老闆說店裡生意忙不過來,不打算上外賣平臺。如今上網發現了,就留意了一下。結果發現不但店的地址不對,上傳的商家照片、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資訊都對不上。”丹東所相關工作人員說。

監管部門出面,楊老闆頭痛多日的問題立馬就得到了解決。第二天,

丹東所工作人員就聯繫了“餓了麼”象山區域負責人,督促其立即關停了平臺上的這家冒牌“李鬼”店鋪。

平臺設置有漏洞,後續查處正在進行中

明明位址不對,上傳的商家照片、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這些資訊也統統對不上,為什麼“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這樣的店名還能出現在“餓了麼”平臺上?帶著這樣的疑問,該所工作人員進行了進一步核查。

原來,“餓了麼”平臺上的這家“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實際上是位於丹西街道的某早餐店。夏季來臨,店主想做小龍蝦生意賺一筆,就在“餓了麼”平臺上做起了外賣業務。一開始,“餓了麼”的審核人員為其審核的店名為某某龍蝦店,但由於名氣不大,生意一直很淡。後來店主就自行登錄平臺,將店名修改為“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

“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餓了麼”平臺象山區域經理表示,是因為平臺後臺設置不合理,給了經營戶自行修改店名的許可權,從而導致楊老闆的龍蝦店被冒名頂替,目前,他們已將這個問題回饋給了總部。

丹東所工作人員表示,已督促平臺儘快解決後臺漏洞問題,並要求其進一步加強對入網商家的審核。另外,對涉案早餐店的虛假宣傳行為也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實際上是位於丹西街道的某早餐店。夏季來臨,店主想做小龍蝦生意賺一筆,就在“餓了麼”平臺上做起了外賣業務。一開始,“餓了麼”的審核人員為其審核的店名為某某龍蝦店,但由於名氣不大,生意一直很淡。後來店主就自行登錄平臺,將店名修改為“十三香龍蝦(步行街店)”。

“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餓了麼”平臺象山區域經理表示,是因為平臺後臺設置不合理,給了經營戶自行修改店名的許可權,從而導致楊老闆的龍蝦店被冒名頂替,目前,他們已將這個問題回饋給了總部。

丹東所工作人員表示,已督促平臺儘快解決後臺漏洞問題,並要求其進一步加強對入網商家的審核。另外,對涉案早餐店的虛假宣傳行為也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