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fo運營“進川記”:用步伐丈量城市,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

共用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市民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

同時也讓成都人重新愛上自行車這種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既便捷高效,又不用擁擠在公共交通裡“受堵”的特點,深受上班族們的喜歡。

那共用單車是如何及時地出現在你觸手可達的地方?管理它們的又是什麼人?

前兩天,記者跟隨ofo小黃車運營團隊進行工作體驗,揭秘“共用單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鏡頭:

7月14日,烈日午後,一輛貨運卡車停在了地鐵口,車裡滿滿當當的自行車。身穿統一服裝的小夥子們,麻利地推著一輛輛明黃色的ofo自行車往下卸。而迎著這滾滾熱浪、帶領這群大老爺們工作的,是一個24歲的東北姑娘。

姑娘叫鄭雲霞,於去年12月加入該平臺來到成都,職務為運營專員,負責片區共用單車的管理調度。幾乎每一天,像雲霞這樣的ofo單車一線運營人員,穿梭于蓉城的大街小巷,在揮汗如雨中度過。這樣維護著共用單車在城市流動的秩序,用步伐丈量、用騎行記錄著城市的忙碌,傾聽城市的“心跳”,感受著成都共建共用綠色低碳出行環境的變化。

避免供不應求

智慧調度,用資料驅動運營

和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雲霞在大學校園就開始接觸互聯網,在餓了麼、滴滴專車實習工作過。正式進入ofo小黃車以後,她每天上午8點多開工,倪家橋地鐵站出發,騎車4公里後,抵達市中心的某個集合點。“召集組長們開會,對前一天進行總結,區域內發生的問題,工作失誤出現在哪個環節,通報重要情況等”據她介紹,根據各個區域的情況,公司會安排足夠數量的運營專員進行管理。

工作看似簡單,但責任重大,更像是裝在單車裡的“大腦神經”,從後臺單車騎行狀態的資料監控管理,到投放安排、一線調度、搬離違停、故障單車處理等,事無巨細。

根據ofo的後臺資料,現在,成都每天超9000人騎小黃車往返春熙路地鐵站,

超6000人往返於市二醫院地鐵站,在全市用車排名前三的“潮汐站”中佔據兩席。恰好這都在雲霞負責的片區之內。儘管路邊設有劃線停車區域,但商業周圍進出的人也不少,相對來說,工作強度就更大。

收編成都黑摩的司機

聯手交警打造共用單車“成都模式”

小黃車運營專員們都配有一個手機,這個手機連接著公司的內網。當雲霞打開內部App,螢幕上能看到壞車點、新增標記、回饋路面資訊等。

不過,沿街巡檢,只是她日常工作輕鬆的一部分。由於搬運車輛算體力活,公司給她配有一個35人的團隊,有調度組、秩序組、巡檢組。每天,任務是到指定的用車熱點點位;找出所在轄區區的故障單車並將其回收維修;在每一個點位上擺放整理,合理引導。運維師傅們都是男性,以前從事外賣員、“摩的”師傅、小商販等,如今被ofo吸納為共用單車線下運維團隊。

不僅如此,雲霞每天會給師傅們買藿香正氣水、開會時隨手帶去創可貼等。“有15個人年紀都比我大,但就像一家人互幫互助。比如,有個30歲的師傅以前不會騎車,我們就一起教他,半天內就學會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現在已經是組長了。有個20歲的師傅想轉做運營,工作能力符合要求,但學歷不夠,我就安排假期,他正抽時間參加成人自考。”雲霞認為,公司及所在的共用單車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需要更多實幹人才,因此必須尋找到更適合現階段線下運營的管理方式。

每天調度車輛拍照200張

為用戶提供"觸手可得"的服務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雲霞來ofo半年的時間裡,已在成都運營團隊業績團隊取得第三名的成績,並多次受到成都交管等政府部門的表揚。“其實我們城東片區也建了群,所有運營都在裡面,每個人工作方式不一樣,大家會相互學習,爭做更好。”談到成績,她不好意思的笑著說,並非一蹴而就。“剛來的時候,趕上公司‘開城’》稱:採用城市綜合騎行指數作為城市共用單車發展水準的評價指標,在20個城市綜合排名中,成都市在一季度排名第2的基礎上再度提升1位,躍居第1。其各分項指標中,成都市在社會文明水準指標中排名第1,在單車使用水準、節能減排水平、服務環境水準、健康貢獻水準4個分項指標中均排名第2,在停車設施水準指標中排名第10。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用戶端 記者 王曉鷗 編輯 李懷英

不過,沿街巡檢,只是她日常工作輕鬆的一部分。由於搬運車輛算體力活,公司給她配有一個35人的團隊,有調度組、秩序組、巡檢組。每天,任務是到指定的用車熱點點位;找出所在轄區區的故障單車並將其回收維修;在每一個點位上擺放整理,合理引導。運維師傅們都是男性,以前從事外賣員、“摩的”師傅、小商販等,如今被ofo吸納為共用單車線下運維團隊。

不僅如此,雲霞每天會給師傅們買藿香正氣水、開會時隨手帶去創可貼等。“有15個人年紀都比我大,但就像一家人互幫互助。比如,有個30歲的師傅以前不會騎車,我們就一起教他,半天內就學會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現在已經是組長了。有個20歲的師傅想轉做運營,工作能力符合要求,但學歷不夠,我就安排假期,他正抽時間參加成人自考。”雲霞認為,公司及所在的共用單車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需要更多實幹人才,因此必須尋找到更適合現階段線下運營的管理方式。

每天調度車輛拍照200張

為用戶提供"觸手可得"的服務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雲霞來ofo半年的時間裡,已在成都運營團隊業績團隊取得第三名的成績,並多次受到成都交管等政府部門的表揚。“其實我們城東片區也建了群,所有運營都在裡面,每個人工作方式不一樣,大家會相互學習,爭做更好。”談到成績,她不好意思的笑著說,並非一蹴而就。“剛來的時候,趕上公司‘開城’》稱:採用城市綜合騎行指數作為城市共用單車發展水準的評價指標,在20個城市綜合排名中,成都市在一季度排名第2的基礎上再度提升1位,躍居第1。其各分項指標中,成都市在社會文明水準指標中排名第1,在單車使用水準、節能減排水平、服務環境水準、健康貢獻水準4個分項指標中均排名第2,在停車設施水準指標中排名第10。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用戶端 記者 王曉鷗 編輯 李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