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慶陽嗩呐藝術傳承人祁和平:不忘初心,樂於傳承

在鎮原縣範圍之內,只要提及嗩呐藝人,人們便都能耳熟地能聽到一個響亮的名字,

那就是活躍在隴東黃土高原上的民間嗩呐藝人祁和平。

嗩呐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在隴東這塊廣袤神奇的土地上流傳了400多年的歷史,隴東地區的農村,無論是小孩滿月、男婚女嫁,還是喜慶祝壽、喪葬祭奠,都得請一班子嗩呐藝人!都離不開嗩呐的聲音!隴東的嗩呐吹起來旋律優美、悅耳動聽。

有時委婉細膩、如泣如訴;有時熱情奔放、熱鬧非凡。高亢清脆的嗩呐聲回蕩在隴東黃土高原一個個古老的窯洞前;回蕩在隴東黃土高原的溝溝岔岔、原邊峁梁。有時吹的曲子催人淚下;有時吹的曲子激情高漲!一代代藝人們的口傳心授不僅使這門古老的藝術得到了良好的傳承,也賦予了它強烈的時代氣息。

慶陽嗩呐藝術以前被稱為"隴東嗩呐”,隴東嗩呐具有獨特的曲牌體系、龐大的演奏群體、廣泛的民俗應用。 2006年5月份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後,更名為慶陽嗩呐。

慶陽嗩呐傳承自古以來都是口傳心授,當老一輩的藝人們相繼去世之後,一些有文化有知識的青年人就成為該樂種的傳承人。他們有文化識簡譜,把從老前輩那裡學來的古老的嗩呐曲牌,以自己的審美趣味進行重新編輯,推陳出新,古為今用,並注入了新的內涵,慶陽嗩呐藝術傳承人祁和平便是其中頗有代表性的一員。

祁和平,1968年生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臨涇鎮祁廟村,系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慶陽市民俗學會會員、慶陽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慶陽嗩呐專業委員會會員、鎮原縣音樂家協會理事、鎮原縣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鎮原縣嗩呐藝術協會會長。

祁和平幼時父母在生產隊上工勞動,沒有時間照顧他,所以被寄養在外祖父家由外祖母照看。外祖父是村裡的社火頭,他不但做得一手好木活兒,而且能拉會唱、樣樣齊全,在他的指導下兩位元舅舅也都會吹笛子和嗩呐。因此在那時祁和平幼小的心靈裡便埋下了熱愛音樂藝術的種子,對竹笛、嗩呐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初中畢業後,為了謀生計,他四處奔赴北京、西安等地在外打工,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竹笛不離身,受外界的影響,闖蕩一番的祁和平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夏練三伏,持之以恆!冬季到最寒冷的地方練習,手凍僵了就用雪水洗手,夏季在太陽坡下,頭上冒大汗,身上汗水浸濕了衣服,他照樣堅持不懈,為了練好長音,山溝溝就是他最好的老師,他一個人鑽到小山溝溝,吹出去的嗩呐迴旋音返回到他耳邊,他就會聽到自己吹的音準不准,這樣反反復複,時間長了他的演奏技術就越來越過硬了,多年來他熟悉地掌握了鎮原縣銅杆嗩呐曲牌《水落玉》、《上擔擔》、《下擔擔》等其他諸多曲牌的演奏風格。掌握了鎮原銅杆嗩呐曲牌的風格之後,他覺得怎樣才能使鎮原嗩呐藝人能走的更遠,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聽到瞭解到鎮原嗩呐!他決定騎著摩托車去百里以外的慶陽市拜訪慶陽嗩呐藝術專家梁平正老師、慶陽嗩呐藝術國家級傳承人馬自剛老師,請教並探討鎮原銅杆嗩呐和隴東木杆嗩呐的接軌等課題,他去馬自剛老師那裡又學習了木嗩呐的演奏曲目和技法,回到本地給同行們傳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使鎮原嗩呐在演奏風格上木杆和銅杆相容並濟,更加完美!

1999年至今他率班在慶陽、平涼兩地,進行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演出達2000多場次,並利用活動之便拜訪各地嗩呐高齡老前輩,收集整理瀕臨失傳的嗩呐曲牌,收徒傳授嗩呐技藝!

地處隴東鎮原縣溝壑縱橫,有原有山溝、有河流,地形複雜,山路崎嶇,冬天大雪封門,祁和平騎摩托車到二三十裡山路外為群眾演出,經常摔得胳膊腿瘀青,祁和平就這樣不管天陰下雨,路有多滑多陡,都阻擋不了他為群眾演出的信心,他說農村民間嗩呐藝人最講信用,應人事小誤認事大,雖然都是口頭協議,但是即使老天下油也得按時去!

2014年祁和平在一場車禍中,身上咱肋骨骨折,骨刺紮破了他的肺葉,出院的第二天,他從馬自剛老師那裡獲悉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趙塔里木和劉勇教授,中國青年嗩呐演奏家張倩淵老師三人一行蒞臨慶陽進行嗩呐文化交流,他高興的不顧家人勸阻,強忍傷痛,買了兩張連座票,愣是躺著去了慶陽馬自剛老師傳習所那裡聆聽指導。

為了把嗩呐文化藝術傳承下去,為了方便學員學習,祁和平借錢修房、租房、購買設備,辦起了鎮原嗩呐藝術傳習所,一處在家裡,另一所在鎮原縣賓河市場二樓,定期舉辦學員培訓班,把培養下一代做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5年5月,在鎮原縣教育局的安排下,他和師兄朱世明兩人參加了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的拍攝,出演了鎮原民間嗩呐藝人的角色,演奏了《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小開門》、《擁軍秧歌》,將鎮原傳統嗩呐曲牌《小開門》首次搬上了銀幕; 2010年9月,他應邀參加甘肅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閉幕式《繡金匾》節目嗩呐方隊的表演,同月在“迎國慶、頌和諧”鎮原民歌大賽中榮獲器樂一等獎;2011年6月20日,甘肅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決定授予慶陽市32名嗩呐從業人員“甘肅省民間藝術家”稱號,鎮原縣獨有他一人入圍;2011年9月,他參加了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閉幕式《沸騰的黃土地》節目嗩呐方隊表演,同年參加“慶陽市文化產業民間藝術家和生產技術能手培訓”;2013年6月他被慶陽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非遺辦昌議通過為“慶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於2014年1月獲頒《慶陽藝術傳習所》“錦牌”;2014年11月《中國藝術家》雜誌藝術林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導;2015年鎮原縣城關中學聘請他為藝術教育輔導員。 此外《慶陽嗩呐藝術》、《鎮原嗩呐》、《鎮原民間文藝》、《鎮原文教博覽》、《鎮原文史》、等專業典籍紛紛收錄有關他的辭條。

《慶陽祁和平嗩呐藝術傳媒公司》成立以來、《慶陽嗩呐藝術傳習所》掛牌以來先後有好多新聞媒體多次報導,一些年輕人嗩呐愛好者登門求教,學員越來越多,但他始終保持在榮譽面前不驕傲,低調做人,熱心公益,把傳承嗩呐藝術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他希望自己能為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嗩呐傳人,做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使慶陽嗩呐藝術在隴東黃土高原上得到更好的傳承下去,越傳越多越吹越好。

祁和平為了更好的傳承慶陽嗩呐藝術,特地請來了原慶陽地區文史辦主任張鴻祺老先生為他做了一首詩作為自勉: 樂器遺產多如林,民間嗩呐色不遜。喜怒哀樂調中藏,抑揚頓挫音裡定 。朝王見駕戲曲奏,迎親祝壽事情用。和平作為新生代,大力推廣來傳承。

作者 張文進 編輯:馬瑤

掌中慶陽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初中畢業後,為了謀生計,他四處奔赴北京、西安等地在外打工,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竹笛不離身,受外界的影響,闖蕩一番的祁和平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夏練三伏,持之以恆!冬季到最寒冷的地方練習,手凍僵了就用雪水洗手,夏季在太陽坡下,頭上冒大汗,身上汗水浸濕了衣服,他照樣堅持不懈,為了練好長音,山溝溝就是他最好的老師,他一個人鑽到小山溝溝,吹出去的嗩呐迴旋音返回到他耳邊,他就會聽到自己吹的音準不准,這樣反反復複,時間長了他的演奏技術就越來越過硬了,多年來他熟悉地掌握了鎮原縣銅杆嗩呐曲牌《水落玉》、《上擔擔》、《下擔擔》等其他諸多曲牌的演奏風格。掌握了鎮原銅杆嗩呐曲牌的風格之後,他覺得怎樣才能使鎮原嗩呐藝人能走的更遠,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聽到瞭解到鎮原嗩呐!他決定騎著摩托車去百里以外的慶陽市拜訪慶陽嗩呐藝術專家梁平正老師、慶陽嗩呐藝術國家級傳承人馬自剛老師,請教並探討鎮原銅杆嗩呐和隴東木杆嗩呐的接軌等課題,他去馬自剛老師那裡又學習了木嗩呐的演奏曲目和技法,回到本地給同行們傳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使鎮原嗩呐在演奏風格上木杆和銅杆相容並濟,更加完美!

1999年至今他率班在慶陽、平涼兩地,進行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演出達2000多場次,並利用活動之便拜訪各地嗩呐高齡老前輩,收集整理瀕臨失傳的嗩呐曲牌,收徒傳授嗩呐技藝!

地處隴東鎮原縣溝壑縱橫,有原有山溝、有河流,地形複雜,山路崎嶇,冬天大雪封門,祁和平騎摩托車到二三十裡山路外為群眾演出,經常摔得胳膊腿瘀青,祁和平就這樣不管天陰下雨,路有多滑多陡,都阻擋不了他為群眾演出的信心,他說農村民間嗩呐藝人最講信用,應人事小誤認事大,雖然都是口頭協議,但是即使老天下油也得按時去!

2014年祁和平在一場車禍中,身上咱肋骨骨折,骨刺紮破了他的肺葉,出院的第二天,他從馬自剛老師那裡獲悉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趙塔里木和劉勇教授,中國青年嗩呐演奏家張倩淵老師三人一行蒞臨慶陽進行嗩呐文化交流,他高興的不顧家人勸阻,強忍傷痛,買了兩張連座票,愣是躺著去了慶陽馬自剛老師傳習所那裡聆聽指導。

為了把嗩呐文化藝術傳承下去,為了方便學員學習,祁和平借錢修房、租房、購買設備,辦起了鎮原嗩呐藝術傳習所,一處在家裡,另一所在鎮原縣賓河市場二樓,定期舉辦學員培訓班,把培養下一代做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5年5月,在鎮原縣教育局的安排下,他和師兄朱世明兩人參加了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的拍攝,出演了鎮原民間嗩呐藝人的角色,演奏了《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小開門》、《擁軍秧歌》,將鎮原傳統嗩呐曲牌《小開門》首次搬上了銀幕; 2010年9月,他應邀參加甘肅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閉幕式《繡金匾》節目嗩呐方隊的表演,同月在“迎國慶、頌和諧”鎮原民歌大賽中榮獲器樂一等獎;2011年6月20日,甘肅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決定授予慶陽市32名嗩呐從業人員“甘肅省民間藝術家”稱號,鎮原縣獨有他一人入圍;2011年9月,他參加了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閉幕式《沸騰的黃土地》節目嗩呐方隊表演,同年參加“慶陽市文化產業民間藝術家和生產技術能手培訓”;2013年6月他被慶陽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非遺辦昌議通過為“慶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於2014年1月獲頒《慶陽藝術傳習所》“錦牌”;2014年11月《中國藝術家》雜誌藝術林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導;2015年鎮原縣城關中學聘請他為藝術教育輔導員。 此外《慶陽嗩呐藝術》、《鎮原嗩呐》、《鎮原民間文藝》、《鎮原文教博覽》、《鎮原文史》、等專業典籍紛紛收錄有關他的辭條。

《慶陽祁和平嗩呐藝術傳媒公司》成立以來、《慶陽嗩呐藝術傳習所》掛牌以來先後有好多新聞媒體多次報導,一些年輕人嗩呐愛好者登門求教,學員越來越多,但他始終保持在榮譽面前不驕傲,低調做人,熱心公益,把傳承嗩呐藝術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他希望自己能為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嗩呐傳人,做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使慶陽嗩呐藝術在隴東黃土高原上得到更好的傳承下去,越傳越多越吹越好。

祁和平為了更好的傳承慶陽嗩呐藝術,特地請來了原慶陽地區文史辦主任張鴻祺老先生為他做了一首詩作為自勉: 樂器遺產多如林,民間嗩呐色不遜。喜怒哀樂調中藏,抑揚頓挫音裡定 。朝王見駕戲曲奏,迎親祝壽事情用。和平作為新生代,大力推廣來傳承。

作者 張文進 編輯:馬瑤

掌中慶陽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