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稿市場猖獗小企業無力招架,人民日報又看不下去了

為記者量身打造的行業資訊平臺

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臺,近萬名財經記者註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即時關注。

文 | 藍鯨傳媒 陸鵬鵬、奧凱

先看一組新聞標題:

《摩拜內部人士向今日財富爆料,ofo小黃車欠款25億》

《京東逼商家給消費者漲價,神舟電腦舉報京東“惡意擾亂市場價格”》

《美團王興夫妻兩派疑內訌,投資人稱上市計畫再延期》

《ofo活躍用戶行業第一,新增用戶遠超摩拜》

諸如此類的標題還有很多,看上去有滿滿的新聞點和爆料引讀者圍觀,但這種調性的稿子很多時候被媒體同行質疑為黑稿。

以抹黑對手的方式進行商業詆毀,又或者是進行自我標榜,該類稿件俗稱“黑稿”。假到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如今,企業、行業和媒體層面的公關黑稿已經全面進階,玩黑稿已經從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演變成"潤物細無聲",正如玩王者榮耀一樣,黑稿公關們的level在不斷升級。

見此狀,人民日報也坐不住了,上周剛剛第八評《王者榮耀》把馬化騰請到直播間,

今天又把炮口對準了網路黑稿亂象,稱其氾濫已成新亂象。文章表示:

在企業競爭中,利用抹黑對手的“黑稿”進行商業詆毀,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互聯網亂象之一。“黑稿”氾濫,演變成不正當競爭的“黑武器”,不僅侵害了相關企業的商業信譽,也攪亂了新媒體行業秩序。

黑稿公關段位升級?協力廠商報告成重災區

這些年,黑稿段位升級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各行各業滲透率加大,從手機到電商到共用單車,”“黑稿戰”涉及到各行各業,也成為企業公關常用的手段,台前稱“友商”、背後“捅一刀”的公關伎倆屢見不鮮。

其次,不少自媒體打著PGC的頭銜,肆意攻擊雇主的競爭對手,指鹿為馬。再加上網路病毒式的傳播速度,

三人成虎也就自然而然了。

再次,除了企業與自媒體的“交戰”,不少企業間也頻頻因“黑稿”引發口水戰。

另外,利用協力廠商資料包告的客觀角色來抬高自己打壓對手的現象也很多,在一些協力廠商的資料包告中,常常出現一些例如“力壓”、“遙遙領先”等傾向性很強的詞彙,在傳播中容易對受眾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

黑稿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產業鏈條不菲

人民日報稱,一篇“黑稿”的價格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雖然風險很大,但收益可觀,這也是“黑稿”長期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

一些帶有不良商業目的的企業和個人,通過撰寫“黑稿”、發佈網路謠言、雇傭水軍等方式,達到抹黑競爭對手的目的,自己從中牟利,甚至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目前自媒體黑稿市場已經形成固定產業,所謂公關稿的需求方與提供方平臺都有專業對接管道。雇主隱名幕後,黑稿打著維護消費者權益、輿論監督等旗幟暢通無阻。

小企業無力招架,人民日報怒批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面對黑稿產業鏈,作為個體的企業往往力不從心。

正如同315期間,不少企業公關品牌部門24小時枕戈待旦,唯恐出現一點風吹草動的負面消息,同理日常的一篇低成本黑稿,可能給企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巨大壓力。大企業有相對完善的負面新聞應對機制,而對於初創企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行業轉型中的小企業而言,面對黑稿進攻,它們往往無力招架。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面對“黑稿”,大多數企業採取訴訟的方式來維權,一般而言,訴訟是維權的最後方式,但現在也有很多企業會優先打官司,來澄清負面新聞的影響。原因在於,通過訴訟,可以把這些文章揭穿,再次形成社會熱點,直接否定其內容的真實性,讓整個事件更加真實、全面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朱巍認為,如果最終判決讓造假者違法成本過低、詆毀帶來的收益遠遠高於其違法成本的話,還是很難起到規範整個自媒體業界的作用,會讓一些自媒體人甘願冒這個險。

黑稿糾紛呈上升趨勢

近兩年,自媒體和企業之間的糾紛呈明顯上升趨勢,多個自媒體帳號因涉嫌發佈“黑稿”等不實文章,被企業訴上法庭。

今年1月,淘寶公司起訴自媒體人馮東陽,認為其文章故意混淆淘寶和天貓兩家主體,要求馮東陽在媒體中刊登公開道歉聲明,以消除對淘寶的不利影響。

今年2月,優信二手車起訴自媒體“互聯網熱點分析”,認為其發佈的文章不實,企圖誤導公眾、營造企業負面形象,要求被告立即刪除帳號相關侵權文章,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今年3月,美團點評向海澱法院起訴自媒體“互聯網分析師於斌”,稱其在多個帳號內發佈與事實不符的文章,侵犯了美團點評的名譽權,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

今年5月,比達諮詢創始人陳禮明、黃順芳因涉嫌名譽侵權被摩拜單車告上法庭。兩人共同控制一家名為“比達諮詢”的公司,明碼標價向企業收取費用,按照企業要求炮製各項資料,每份報告售價數萬元,長期發佈“黑稿”,污蔑誹謗拒絕向其付費的企業。

今年6月,天下網商發文稱京東惡意擾亂市場價格,隨即遭到了京東的反擊,並向國家網信辦實名舉報。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圈打擊競爭對手發黑稿這種事情歷來就是潛規則,但攤到桌面上引發輿論戰也可謂是難得一見。

今年7月,ofo官方宣佈,近40個犄角旮旯的小網站,在同一時間集中發出內容雷同的大量黑稿,惡意造謠ofo欠款25億,甚至用野雞財經媒體假冒記者和ofo員工口吻,虛構和編造所謂的採訪報導。對此已向網信辦和公安局舉報。

今年6月,美團點評、京東、新浪、搜狐、快手和360等企業聯合發佈了《反商業詆毀自律公約》,旨在呼籲宣導文明的商業環境,聯合打擊商業詆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參與的各方企業表示,並不反對媒體客觀公正的報導,相反很歡迎和尊重媒體對於企業實事求是的輿論監督。但堅決反對以市場份額優勢、關聯媒體或平臺影響力優勢、惡意誤導公眾、阻礙他人正當商業資訊的傳播、損害他人合法商譽的行為。

「 精彩回顧 」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臺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

目前自媒體黑稿市場已經形成固定產業,所謂公關稿的需求方與提供方平臺都有專業對接管道。雇主隱名幕後,黑稿打著維護消費者權益、輿論監督等旗幟暢通無阻。

小企業無力招架,人民日報怒批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面對黑稿產業鏈,作為個體的企業往往力不從心。

正如同315期間,不少企業公關品牌部門24小時枕戈待旦,唯恐出現一點風吹草動的負面消息,同理日常的一篇低成本黑稿,可能給企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巨大壓力。大企業有相對完善的負面新聞應對機制,而對於初創企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行業轉型中的小企業而言,面對黑稿進攻,它們往往無力招架。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面對“黑稿”,大多數企業採取訴訟的方式來維權,一般而言,訴訟是維權的最後方式,但現在也有很多企業會優先打官司,來澄清負面新聞的影響。原因在於,通過訴訟,可以把這些文章揭穿,再次形成社會熱點,直接否定其內容的真實性,讓整個事件更加真實、全面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朱巍認為,如果最終判決讓造假者違法成本過低、詆毀帶來的收益遠遠高於其違法成本的話,還是很難起到規範整個自媒體業界的作用,會讓一些自媒體人甘願冒這個險。

黑稿糾紛呈上升趨勢

近兩年,自媒體和企業之間的糾紛呈明顯上升趨勢,多個自媒體帳號因涉嫌發佈“黑稿”等不實文章,被企業訴上法庭。

今年1月,淘寶公司起訴自媒體人馮東陽,認為其文章故意混淆淘寶和天貓兩家主體,要求馮東陽在媒體中刊登公開道歉聲明,以消除對淘寶的不利影響。

今年2月,優信二手車起訴自媒體“互聯網熱點分析”,認為其發佈的文章不實,企圖誤導公眾、營造企業負面形象,要求被告立即刪除帳號相關侵權文章,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今年3月,美團點評向海澱法院起訴自媒體“互聯網分析師於斌”,稱其在多個帳號內發佈與事實不符的文章,侵犯了美團點評的名譽權,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

今年5月,比達諮詢創始人陳禮明、黃順芳因涉嫌名譽侵權被摩拜單車告上法庭。兩人共同控制一家名為“比達諮詢”的公司,明碼標價向企業收取費用,按照企業要求炮製各項資料,每份報告售價數萬元,長期發佈“黑稿”,污蔑誹謗拒絕向其付費的企業。

今年6月,天下網商發文稱京東惡意擾亂市場價格,隨即遭到了京東的反擊,並向國家網信辦實名舉報。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圈打擊競爭對手發黑稿這種事情歷來就是潛規則,但攤到桌面上引發輿論戰也可謂是難得一見。

今年7月,ofo官方宣佈,近40個犄角旮旯的小網站,在同一時間集中發出內容雷同的大量黑稿,惡意造謠ofo欠款25億,甚至用野雞財經媒體假冒記者和ofo員工口吻,虛構和編造所謂的採訪報導。對此已向網信辦和公安局舉報。

今年6月,美團點評、京東、新浪、搜狐、快手和360等企業聯合發佈了《反商業詆毀自律公約》,旨在呼籲宣導文明的商業環境,聯合打擊商業詆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參與的各方企業表示,並不反對媒體客觀公正的報導,相反很歡迎和尊重媒體對於企業實事求是的輿論監督。但堅決反對以市場份額優勢、關聯媒體或平臺影響力優勢、惡意誤導公眾、阻礙他人正當商業資訊的傳播、損害他人合法商譽的行為。

「 精彩回顧 」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臺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