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滸二龍山的權力鬥爭 武松助魯智深壓倒楊志!

前兩天,竹海君聊了聊水滸二龍山的權力鬥爭,把魯智深、楊志的暗中較勁寫了出來。今天,我就來說一說魯智深是怎樣坐上頭把交椅的。

施大爺在水滸傳裡頻繁使用春秋筆法,

表現一派義氣凜然,其實細看之下,很多文字曲曲折折地流露出事情的黑幕。如果你只是掃一眼圖個樂,那自然不可能理解他的深意。

二龍山爭權

話說殺了鄧龍,奪下二龍山后,“魯智深並楊志做了山寨之主”,誰坐頭把交椅尚未確定。更為重要的是,

曹正這個為奪寨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當時並未在二龍山入夥,而是領了莊家,自回家去,以魯智深的直爽,竟未挽留。為什麼?只因曹正既不屬魯,又不屬楊,是個雞肋人物。

這其中暗含一個規律,要在水滸的某個山頭作主,你必須培植羽翼,羽翼豐滿之後,誰也不能奈你何。宋江是這樣架空晁蓋的,魯智深也是這樣坐上二龍山主位的。

魯智深不挽留曹正,卻在不斷地招納另外兩個人,

是誰呢?

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後,遇上張青孫二娘,三人討論武二郎的托身之處時,張青提到了二龍山,他說:“那裡常常有書來取我入夥,我只為戀土難移,不曾去的。”常常寄書來的是誰?必定不是毫無瓜葛的楊志,而是之前結拜為兄弟的魯智深。為何要取張、孫入夥?當然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

武松力挺魯智深

魯大師的意圖,張青豈會不知,因而他順水推舟,將武松薦入二龍山。

聽他怎麼說,“賢弟只除那裡去安身,方才免得。若投了別處去,終久要吃拿了。”這個說法顯然立不住腳,武松若投當時的晁蓋梁山泊而去,何以見得“終久要吃拿了”?張青這是在不懷好意地誘導武松啊!

接著,張青又說:“我寫一封書,備細說二哥的本事,

於我面上,如何不著你入夥。”他寫書寄給誰?自然是魯智深。書信裡備細說武松的本事,自然是讓魯智深用作心腹。魯智深同意招攬上山,則武松必然成為他的一派。

魯智深武松“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因而,到了水滸後期,魯、武二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緣由就在張青的一封書信上。

武松上山落草,是改變二龍山格局的重要一步。首先,楊志不可能同時對抗魯、武。其次,魯、武結盟之後,又依靠自己的江湖關係,把施恩、張青、孫二娘都拉上了山。如此情況下,曹正再上山,已經無關大局了。

當然,這也怪楊志根本沒有江湖上的人脈,只能坐看魯、武強大了。

這就是魯智深坐上二龍山頭把交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