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滎陽2700多年的城牆下花海起伏 這個公園為它而建

入伏以來,烈日高溫,白天不太適宜出遊,只有下午5點以後方可附近遊玩,我們也是在這個時間點出行。滎陽有個公園,是為了一段2700多年的城牆所建,這個公園就是“京襄城遺址生態園”。

京襄城遺址生態園位於滎陽市東南10公里的京襄城村周圍,是滎陽2009年的重點工程之一,總占地面積約740畝,公園以京襄城遺址為背景,以文物保護和生態建設為主旨。

我們從公園正門(西門)進入,一個大廣場後,是一段悠長的石板路通道。

路兩旁種滿了綠樹,

中部花壇有月季花。

這種小花成片地擺在路中央。

京襄城遺址始建於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它曾是鄭國的都城。1987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生態園把遺址圍在園內,古城牆位於生態園西南側。

從正門進入園內,路邊的各種花木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將近行至盡頭,道路輾轉,成為一條南北路,在此,我們就可看到受到保護的古城牆遺址。

京襄城,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它曾是鄭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鄭武公遷此建城垣。至西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襄王為避“叔帶之亂”,鄭文公迎出逃的襄王暫居此城,當時稱為襄城。西元前205年(漢高祖二年),這裡曾設置京縣。西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廢京縣併入滎陽。所以,多稱這裡為古“京城”、“襄城”,後又合併叫“京襄城”,村名也沿用至今。

格桑花與康乃馨相對爭豔。

滎地標性建築“鄭氏三公”即指的是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他們是鄭國開國後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而鄭姓即是出自于鄭國,滎陽的鄭氏起源來自於此。

沿這段城牆一直向南,城牆盡頭可看到文保石碑。

碑後可見京城古城址簡介。

央視四套國際頻道《走進中國》欄目曾做過一期《鄭氏春秋》,其中所說即是鄭氏在滎陽的起源,如果有興趣,可以品賞此片。行走在古城牆下,你可以試著感受與2700年前的歷史進行無聲的對話,在城牆東南方向,就是京襄城村。

作者/攝影: 木木

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將近行至盡頭,道路輾轉,成為一條南北路,在此,我們就可看到受到保護的古城牆遺址。

京襄城,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它曾是鄭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鄭武公遷此建城垣。至西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襄王為避“叔帶之亂”,鄭文公迎出逃的襄王暫居此城,當時稱為襄城。西元前205年(漢高祖二年),這裡曾設置京縣。西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廢京縣併入滎陽。所以,多稱這裡為古“京城”、“襄城”,後又合併叫“京襄城”,村名也沿用至今。

格桑花與康乃馨相對爭豔。

滎地標性建築“鄭氏三公”即指的是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他們是鄭國開國後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而鄭姓即是出自于鄭國,滎陽的鄭氏起源來自於此。

沿這段城牆一直向南,城牆盡頭可看到文保石碑。

碑後可見京城古城址簡介。

央視四套國際頻道《走進中國》欄目曾做過一期《鄭氏春秋》,其中所說即是鄭氏在滎陽的起源,如果有興趣,可以品賞此片。行走在古城牆下,你可以試著感受與2700年前的歷史進行無聲的對話,在城牆東南方向,就是京襄城村。

作者/攝影: 木木

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