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面楚歌”薩德事件發酵,韓系車在華無人問津了

中韓相干面臨危局,最大的成就就是美韓執意在韓支配充滿爭議的“薩德”反導系統,該反導系統的監測預警範圍遠遠超越半島,毒害中國計策安全的企圖曾經是路人皆知。

受此影響,中國民眾戮力同心腸自發起了“倒韓潮”,從抵禦購買三星手機到讓樂天瑪特超市持續關門休業,貼上“韓國”標籤的商品和做事在華面臨“棄購”危機。

以現代和起亞兩大品牌為首的韓系車,異常難逃被“倒韓潮”觸及的命運運限。

實際上在薩德事件曩昔,

韓系車曾經處於節節敗退的情狀。

韓系車的疲態起於2015年第二季度,而到了去年,韓系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占比中更是下滑到僅為7.35%,是其入華十餘年來的最低值。

這種情狀今年仍在減輕,1月份,無論是北京現代還是東風悅達起亞,都下跌明顯,當月銷量80017輛和30080輛月銷量,同比暴跌38.9%。

“薩德”事件則使韓系車的在華命運運限雪上加霜。

除中韓相干出現緊張的原因起因外,韓系車物美價廉的優勢,正在被日益崛起的中國品牌汽車取代,這也是韓系車銷量屁滾尿流的根本性原因起因。像上汽榮威名爵、祥瑞、傳祺等自主品牌車型無論是顏值、品格、設置設備陳設和性價比均曾經明顯超越了韓系車,

因此“買韓系車還不如買自主品牌”漸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共識。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更是爆發出了起亞經銷商逼宮事件和起亞K2安全氣囊事件,

若不是北京現代苦苦支撐,韓系車恐怕早已被擠出中國市場主流合資車企之列。

其餘,行銷策略上的“殺雞取卵”也令韓系車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此前北京現代為了堅持100萬輛的銷量基盤,甚至玩出“四代同堂”,覺醒過去的中國消費者因此開始用腳投票。

克日碰著媒體大咖一起分析韓系車形式,他們中的許多都表示,“韓系車危矣,這下子可以或許需要幾年都緩不過去勁了。

以下車透社梳理了韓系車各大品牌的最新貶價榜,供大家參考。從貶價表不難看出,韓系車打八幾折甚至七幾折,曾經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