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加加加加加加加班,熬熬熬熬熬熬熬夜!新媒體人和傳統媒體人沒區別?

“姐姐,你要買報紙嗎?”、“叔叔,你要報紙嗎?”

“不用了,謝謝!”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暑假來了,地鐵口天天都有小朋友賣報紙卻無人問津,即使偶有人駐足,也不過是動了惻隱之心。現在誰還看報紙呢,

畢竟有手共有208126名,而從年齡結構看,40歲以上的占比高達46.69%,將近一半人;而30歲以下的占比只有12.7%,並且這部分人數可能還在遞減。由此可見,傳統媒體人有點老齡化了。

與此同時,新媒體人卻呈現低齡化的趨勢

根據某機構調查資料顯示,26歲以下的自媒體人占比超過50%,

大部分自媒體人都在30歲以下。而根據《2016網路新聞從業者生態報告》也表示網路新聞從業者的平均年齡是28.3歲。可見,新媒體人的年齡結構明顯低於傳統媒體人。

2

收入對比:新媒體人冰火兩重天VS傳統媒體人薪資低

我想去年8月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後,那篇《離天津爆炸現場最近的記者本月工資可能就2000》的文章你應該還沒有忘記吧。一二十年前,很多其他行業人士義無反顧地轉業到傳統媒體,

因為這裡承載了理想和現實的結合,並且收入不俗。但隨著新媒體的衝擊和行業的不景氣,傳統媒體人的工資越來越低。

BOSS直聘的資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是媒體行業平均月薪最高的3個城市,分別為1.011萬元,9570元和9280元。

整體來看,媒體從業者中,傳統媒體月薪萬元以下的占多數,且存在薪酬增長“長期停滯”的狀況。

而新媒體整體薪酬領先傳統媒體15.8%。傳統媒體從業者轉型進入互聯網行業後最多從事的是運營類崗位,其工作經驗帶來的薪酬回報率為14.6%,這一數字比傳統媒體行業高出6個百分點。但新媒體人的收入卻呈現出冰火兩極化的趨勢。

例如從自媒體方面來說,根據某機構調查,已經實現盈利的自媒體不到半數,有超過60%的自媒體每月營收不足1萬元。而像咪蒙、同道大叔、papi醬、貓老大等大V,早已過千萬了。別驚訝,

行業差距就是大。

3

工作時間:新媒體人無週末VS傳統媒體人奔波無規律

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總編輯宋斌在辦公室身亡;杭州《都市快報》副總編輯徐行自殺離世……這些媒體人因抑鬱相繼自殺,可見從事媒體壓力之大。“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是媒體人的真實寫照,不管是新媒體人還是傳統媒體人,工作時間都比較長。

新媒體人基本上是沒有週末的,超7成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工作日加班的占比46.04%,而32.05%的人根本沒有週末。對於各個平臺更是要時時關注,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熱點……但基本以室內電腦前為主。

同樣,2013年調查報告顯示,傳統媒體人工作時間集中在8至10小時,其次是11至13小時,超過8小時的比例高達77%。和新媒體人不一樣的是,傳統媒體人得到線索後需要跑到事發生地採訪,特別是遇到突發重大事件時,傳統媒體人免不了奔波勞累沖到一線。

4

能力側重:新媒體人重運營VS傳統媒體人重採編

有人說新媒體是 “內容人格體——運營” 之間的二元博弈,而傳統媒體是 “內容——管道” 之間的二元博弈,雖然不能完全概括,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不管是新媒體人和傳統媒體人,產出好內容都是首要條件,沒有好內容,肯定是無法長久發展的,但是因為平臺以及傳播方式的不同,兩者在能力方面的側重點還是不同的。

而傳統媒體人在崗位的稱謂上更多地記者編輯,重在採編能力。以前不管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平臺本身已經是確定好,所以能夠採編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好內容,是一個傳統媒體人的日常,不過隨著新媒體的介入,傳統媒體特別是一些紙媒的空洞說教、固化的話語體系已經不太符合年輕一代受眾的口味了。

所以傳統媒體人要有創新的思維和手段,傳統媒體的話語體系只有搭接上了受眾的需求與習慣,才能有效避免自說自話的尷尬。

新媒體人基本上是沒有週末的,超7成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工作日加班的占比46.04%,而32.05%的人根本沒有週末。對於各個平臺更是要時時關注,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熱點……但基本以室內電腦前為主。

同樣,2013年調查報告顯示,傳統媒體人工作時間集中在8至10小時,其次是11至13小時,超過8小時的比例高達77%。和新媒體人不一樣的是,傳統媒體人得到線索後需要跑到事發生地採訪,特別是遇到突發重大事件時,傳統媒體人免不了奔波勞累沖到一線。

4

能力側重:新媒體人重運營VS傳統媒體人重採編

有人說新媒體是 “內容人格體——運營” 之間的二元博弈,而傳統媒體是 “內容——管道” 之間的二元博弈,雖然不能完全概括,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不管是新媒體人和傳統媒體人,產出好內容都是首要條件,沒有好內容,肯定是無法長久發展的,但是因為平臺以及傳播方式的不同,兩者在能力方面的側重點還是不同的。

而傳統媒體人在崗位的稱謂上更多地記者編輯,重在採編能力。以前不管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平臺本身已經是確定好,所以能夠採編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好內容,是一個傳統媒體人的日常,不過隨著新媒體的介入,傳統媒體特別是一些紙媒的空洞說教、固化的話語體系已經不太符合年輕一代受眾的口味了。

所以傳統媒體人要有創新的思維和手段,傳統媒體的話語體系只有搭接上了受眾的需求與習慣,才能有效避免自說自話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