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家門前的河更清澈

——白鹿河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小記

□本報記者吳大全文/圖

圖為社區居民、工作人員在白鹿河邊清掃垃圾。

石曉紅家住桃花源街道城北社區潘家巷。兩天前,她接到社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邀請她在3月22日帶上自家打掃衛生的工具,前往城北社區集合。

石曉紅已經50多歲了,多年來患惡性淋巴瘤,幾經治療,病情得到了緩解。

3月22日一早,石曉紅吃過早飯,就帶著一把長長的掃帚出門了。等她趕到社區時,院子裡已經來了一大堆人。

有熟悉的鄰居,社區的幹部,還有社區的保潔員們。

當天,桃花源街道召集了城北社區的部分志願者、保潔員以及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將對轄區的白鹿河兩岸及背街小巷進行一次大清掃,並以此來喚起轄區住戶對環境衛生的保潔意識。

上午10時,石曉紅隨同近100人的清掃隊伍,在經過短暫的動員後,隨即開始沿著白鹿河岸清掃垃圾。

白鹿河主要河段上至縣實驗中學,下到紅衛橋,

長約2.9公里。河道穿越涼風埡村和城北社區。白鹿河是酉城河的最大支流,河水充沛。白鹿河自從經過中小河流工程整治後,周圍環境衛生得到極大地改善,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員在此租住。

正在清掃垃圾的石曉紅告訴記者,要讓白鹿河更加清澈,關鍵是要讓各住戶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

“畢竟愛乾淨都是每個人想要的。”石曉紅介紹,近年來,自己也經常參加此類義務勞動,

希望每個住戶都能愛乾淨,把自家門前管好了,這長長的白鹿河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

負責組織此次活動的桃花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秦家勝介紹,該街道已經安排好下一步工作,計畫借汛期漲水時機,安排工人對河道垃圾進行一次大清洗,並在白鹿河各河段攔網打撈河水沖下來的垃圾。

據秦家勝介紹,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讓沿河住戶的環境衛生意識得到了很大提高。

為了使白鹿河清潔衛生得到長期保持,該街道辦事處制定了長效機制,組織環境衛生志願者進行平常清潔,並對白鹿河進行了分段分片定期巡查,還通過宣傳營造氛圍,提高沿線住戶的環境衛生意識,做到“門前三包”,使整條白鹿河才能更加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