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命的旅程

今天有空,我將單位的同事分門別類地歸納了一番,

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先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我生活在廣東省,在粵東的一個四線小城市,一家國有商業銀行裡面工作。

下午,我將分行本部的200多位同事,按入行時間的長短,分為四類。我發現單位的人員,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佈。

一,人員分類及特點。

全行人員共分為四類。

第一類,職場新手。入行1---5年的同事。

特點: 他們青春無敵、活潑靚麗,他們滿腔熱情、跌跌撞撞。

這批人幾乎都是九零後,他們的文化素質高,基本上都是大學本科畢業。這批人剛到單位的時候,一般都安排在網點的櫃檯工作。

這一類群的同事,占比約10%。

第二類,單位骨幹。入行5---15年的同事。

特點: 他們基本都進入了“而立之年”,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生活技巧,他們在各單位、各部門開始擔當重任,發揮骨幹作用,大多數人已經結婚、生子,組成了三口之家。

這一類群的同事,

占比約40%。

第三類,單位中堅。入行15---25年的同事。

特點: 這一類群的同事,基本上是各單位、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或者是各部門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單位最主要的中堅力量。這一類群的小孩基本已經長大,有的讀初中、有的讀高中、有的讀大學,他們基本上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單位、家庭的擔子都是最重的,這類群的人員,都有野心、都有夢想,他們想全力以赴衝刺業務、追求事業更上一層樓。

這一類群的同事,占比約40%。

第四類,職場骨灰。入行30年以上的同事。

特點: 這一類群的同事,基本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他們見多識廣,看盡人間浮沉,他們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他們開始享受工作、生活帶來的樂趣。大部分人等待著退休。

這一類群的同事,占比約10%。

二,各類群的人員都在焦慮些什麼。

焦慮,醫學上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

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焦慮通常情況下,與精神打擊以及即將來臨的、可能造成的威脅或危險相聯繫,主觀表現出感到緊張、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於難以自製,嚴重時會伴有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或失調。

潮汕有句俗語,叫做“千人千樣苦、無人苦相同”,意思就是說,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惱,

沒有人能夠倖免。

仔細觀察,我們單位的這四類人,都有些什麼樣的焦慮呢?

第一類,職場新手。他們剛走出校門,從單位的最底層做起,幹的是最忙、最苦的活,拿的是最低的工資,遇到個好的師傅,還能夠學到點東西,遇上個不願意教的,會讓你吃盡了苦頭。他們迷茫、苦惱,他們看不到工作的曙光。他們當中有些人,就是在這個時候,熬不下去,他們會選擇跳槽到別的單位、或者去考公務員。

這兩年,從我們單位辭職的,都是這一類群的人,很多人都考取了公務員。

第二類,單位骨幹。這類群的同事,工作、生活基本上穩定下來了。很多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櫃檯爭取到業務部門工作,他們大部分人已經結婚、生子,生活基本安定。但是,他們是最焦慮的人群,票子、車子、房子、孩子,是他們的焦慮源。這類群的同事,基本沒有存款,很多人房貸、車貸的壓力都很大,他們的孩子一般都還小,需要照顧,碰上孩子三天兩頭生病,單位工作又走不開的,更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第三類,單位中堅。這類群的同事,工作、生活得心應手,但是他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碰上個父母年邁生病,孩子又青春期叛逆,也真夠他們受的,父母住院需要照顧、孩子讀書需要贊助,再加上步入中年,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這類群的同事開始感覺到腰酸背痛、記憶力下降、精力不濟,他們開始焦慮還沒有功成名就,而時光卻飛逝如流水、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第四類,職場骨灰。他們閱盡滄桑,總算活得明白,可是馬上就要退休了,他們有著對工作的不舍,還有對退休生活的忐忑。

三,如何解決這些焦慮。

焦慮可大可小。

小的焦慮能夠激發潛能,變成工作動力,大的焦慮卻影響健康、影響工作、影響生活。

對於單位同事出現的眾多焦慮,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學習、學習、再學習。

但每一類群的人,學習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第一類,職場新手。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工作技能的提高,還有情商的提高。

踏出校門、走進職場,很多人會發現,大學課堂學到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應用到工作中去,很多業務上的技能,還是需要老一輩同事的傳、幫、教,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虛心了,要靜下心來學習所有的工作技能,同時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大學課堂學到的東西,總有一天你能融會貫通,把它運用到工作中去。

職場新人另一個需要學習的,是情商的提高。很多人在家裡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百般呵護,到了單位就不同了,你要學習如何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你要學習在工作上如何更加積極主動、如何任勞任怨……,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在這一階段能夠拔尖的人才,並不是那些學歷十分高級的人,而是那些能夠任勞任怨、不計得失、與人和睦相處的同事。

第二類,單位骨幹。他們需要學習的,是工作上如何更加精進,他們還需要關注自身的成長,還有對育兒知識的掌握。

這一類人,職場上剛站穩了腳跟,又滿腔熱情地組建新家庭、開展新生活、迎接新生命,他們還不知道,一切都需要學習、需要磨合,開心的背後是無盡的苦惱,其實,苦樂參半,才是真正的人生。其中,小孩子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能夠很好地掌握育兒知識的人,一般來說,相對會過的比較輕鬆一些,他們的焦慮會減少一些。

第三類,單位中堅。他們需要學習的是放下和愛惜。

他們需要明白,工作上的事情,盡心、盡力就好,不必糾結、也無須強求。

他們也需要明白,孩子已經長大,有他們的見解、他們的世界,做父母的,只需深深祝福、還有耐心的等待。

他們最需要做的,是關愛自己,愛惜自己。生活可以儘量簡單,運動卻是必不可少。他們需要明白,健康是一連串數字前面的“1”,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第四類,職場骨灰。他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吧……

四,人生只是一趟旅程。

人生只是一趟旅程,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還有死亡的過程,生命很短暫、生命很美好,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給了我們生活的保障,但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對工作,我們需要投入,也要學會抽離,我們需要執著,也要學會放下......

生命很短暫、生命很美好,我們需要活在當下,不戀過往、不畏將來,晴天時,看滿樹花開,雨天時,賞一池漣漪。

我們需要不驚不怖、不焦不慮。

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文曉玲

連結:http://www.jianshu.com/p/57a0164c5c23

來源:簡書

這兩年,從我們單位辭職的,都是這一類群的人,很多人都考取了公務員。

第二類,單位骨幹。這類群的同事,工作、生活基本上穩定下來了。很多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櫃檯爭取到業務部門工作,他們大部分人已經結婚、生子,生活基本安定。但是,他們是最焦慮的人群,票子、車子、房子、孩子,是他們的焦慮源。這類群的同事,基本沒有存款,很多人房貸、車貸的壓力都很大,他們的孩子一般都還小,需要照顧,碰上孩子三天兩頭生病,單位工作又走不開的,更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第三類,單位中堅。這類群的同事,工作、生活得心應手,但是他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碰上個父母年邁生病,孩子又青春期叛逆,也真夠他們受的,父母住院需要照顧、孩子讀書需要贊助,再加上步入中年,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這類群的同事開始感覺到腰酸背痛、記憶力下降、精力不濟,他們開始焦慮還沒有功成名就,而時光卻飛逝如流水、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第四類,職場骨灰。他們閱盡滄桑,總算活得明白,可是馬上就要退休了,他們有著對工作的不舍,還有對退休生活的忐忑。

三,如何解決這些焦慮。

焦慮可大可小。

小的焦慮能夠激發潛能,變成工作動力,大的焦慮卻影響健康、影響工作、影響生活。

對於單位同事出現的眾多焦慮,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學習、學習、再學習。

但每一類群的人,學習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第一類,職場新手。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工作技能的提高,還有情商的提高。

踏出校門、走進職場,很多人會發現,大學課堂學到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應用到工作中去,很多業務上的技能,還是需要老一輩同事的傳、幫、教,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虛心了,要靜下心來學習所有的工作技能,同時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大學課堂學到的東西,總有一天你能融會貫通,把它運用到工作中去。

職場新人另一個需要學習的,是情商的提高。很多人在家裡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百般呵護,到了單位就不同了,你要學習如何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你要學習在工作上如何更加積極主動、如何任勞任怨……,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在這一階段能夠拔尖的人才,並不是那些學歷十分高級的人,而是那些能夠任勞任怨、不計得失、與人和睦相處的同事。

第二類,單位骨幹。他們需要學習的,是工作上如何更加精進,他們還需要關注自身的成長,還有對育兒知識的掌握。

這一類人,職場上剛站穩了腳跟,又滿腔熱情地組建新家庭、開展新生活、迎接新生命,他們還不知道,一切都需要學習、需要磨合,開心的背後是無盡的苦惱,其實,苦樂參半,才是真正的人生。其中,小孩子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能夠很好地掌握育兒知識的人,一般來說,相對會過的比較輕鬆一些,他們的焦慮會減少一些。

第三類,單位中堅。他們需要學習的是放下和愛惜。

他們需要明白,工作上的事情,盡心、盡力就好,不必糾結、也無須強求。

他們也需要明白,孩子已經長大,有他們的見解、他們的世界,做父母的,只需深深祝福、還有耐心的等待。

他們最需要做的,是關愛自己,愛惜自己。生活可以儘量簡單,運動卻是必不可少。他們需要明白,健康是一連串數字前面的“1”,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第四類,職場骨灰。他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吧……

四,人生只是一趟旅程。

人生只是一趟旅程,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還有死亡的過程,生命很短暫、生命很美好,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給了我們生活的保障,但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對工作,我們需要投入,也要學會抽離,我們需要執著,也要學會放下......

生命很短暫、生命很美好,我們需要活在當下,不戀過往、不畏將來,晴天時,看滿樹花開,雨天時,賞一池漣漪。

我們需要不驚不怖、不焦不慮。

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文曉玲

連結:http://www.jianshu.com/p/57a0164c5c23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