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聊的人都有什麼特徵?

無聊之人有副特別的尊容,這一類人有共同的處事特點,

共同的審美方式。

魏晉時,有個人夜裡睡覺,有只蚊子聒噪得緊。他數次拍打,蚊子都躲掉了。他拔出佩劍,追蚊子而去。結果庭院之中,一片劍影。

還有個人吃雞蛋。他用一根筷子往下插,雞蛋打滑,往旁邊一個趔趄躲了過去。這個人不甘心,於是又往下一插,可雞蛋又翻過身來。結果,怒得把雞蛋摔到地上。

——什麼叫有趣?這才叫有趣,而不是一些人舔著嘴巴說的有趣。真有趣的人在我們周圍,

恐怕容不得他,因為我們這群俗人只覺得無聊。《世說新語》裡,個個都是無聊之人。我們也別裝蒜,既然把阮籍看成失心瘋,那就是失心瘋。刀沒架在脖子上,不需要認為阮籍如何狂狷有所不為。

無聊透頂的人,以無聊為樂,以無聊為生之所在。除此,便不知該怎麼活。

區別矯情和多愁善感很簡單,就是看他有沒有表演。沒有表演的多愁善感,一定含有“悲恨”的情愫。矯情是唯恐世人不見,

多愁善感是憂對方之不察。矯情是展示,多愁善感是引導。

比這更無聊的是生產無聊。我對行銷號一向不懷好意,就是因為他們無聊到摳腳丫子都能寫一篇臭文字。他們有利益而無承擔,知人事而非引導,還自詡緊貼實際,跟緊生活腳步。他們太生活了,生活到一出手就蘭花指,滿篇都是奶油味,小人味,巧言令色鼓噪是非是他們一貫的伎倆。

人是怎麼變小的?多讀一點芝麻綠豆,

多寫一點雞毛蒜皮,多秀一點態度存在就好了。

越無聊的人,越對這些感興趣。紫式部與清少納言的差別就在於,一個對這些沒興趣,一個對這些有興趣。於是,她們二人的境界就被拉開了,兩個人對自身的要求也就產生了不同。結果是,一個寫成了影響日本民族的《源氏物語》,另一個寫成了頗有小資情調的《枕草子》。

《枕草子》第一二九節叫《不成體統之事》,

裡面有些話特別有意思:

不成體統之事,如潮退之後,擱淺在海灘上的大船。頭髮短的婦人,把假髮取下來梳櫛的樣子……身份既不怎麼高又無甚能力者,在那兒吆喝叱駡僕人。(林文月 譯)

最後一句話,頗能見識這位宮廷女官的樣子。罵僕人這檔子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成體統,然而清少納言的意識裡,似乎在身份高、有能力的人那裡就成了天經地義,她默許了罵底層的額外權力存在。

前兩年讀《枕草子》,雖然作者有雅致,但覺察到一股脂粉的膩味。今再細讀,發現了她內心的拙劣。這種特權意識,也使她不能比肩紫式部。

正巧,紫式部在日記中,恰好有一段對她的評價:

清少納言這人端著好大的架子……刻意想要淩越別人……加以每好附庸風雅,故而即使索然無味的場合,也想勉強培養情緒,至於真有趣味之事,便一一不肯放過,那就自然不免出乎意料,或者流於浮疏了。

“勉強培養”是刻意,“不肯放過”還是刻意,結果只能“浮疏”。於是,她的那份精緻,也就變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無聊之人,大都有“不肯放過”的刻意。無話可說,偏要培養情緒讓自己說出來,也是現在時髦女郎的一貫德行。

真正有趣的是紫式部,無聊的是清少納言。三流作者更熱衷碎屑的渣滓敷衍成文,換來工作餐中一個雞蛋。有人批評他們,他們也只能把雞蛋當武器,拿不出別的東西。因為,他們只在雞蛋殼上下過功夫,沒能力研發別的武器。

作者:陳緗眠

連結:http://www.jianshu.com/p/1778da4383e8

來源:簡書

或者流於浮疏了。

“勉強培養”是刻意,“不肯放過”還是刻意,結果只能“浮疏”。於是,她的那份精緻,也就變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無聊之人,大都有“不肯放過”的刻意。無話可說,偏要培養情緒讓自己說出來,也是現在時髦女郎的一貫德行。

真正有趣的是紫式部,無聊的是清少納言。三流作者更熱衷碎屑的渣滓敷衍成文,換來工作餐中一個雞蛋。有人批評他們,他們也只能把雞蛋當武器,拿不出別的東西。因為,他們只在雞蛋殼上下過功夫,沒能力研發別的武器。

作者:陳緗眠

連結:http://www.jianshu.com/p/1778da4383e8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