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差點就因為一張照片錯過了這部冷門好片

今天聊一部我剛看過的冷門好片,它所涉及的話題跟當下的你我密切相關,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而從影片的敘事方式來看,它雖然多線並行,但所表現的一致主題讓這部影片形散神不散。

它有個低調得有點不起眼的中文片名——《斷線》。
影片開場,鏡頭隨著主角之一凱爾來到他的住處,這裡不僅燈光昏暗空間閉塞,還住了不少少男少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天地,
而等凱爾回到自己的房間打開電腦,我們才知道他和其他小夥伴都是未成年裸聊主播,用戶付費後才能獲得和主播私聊的機會。
不過凱爾這次接待的私聊用戶並沒有讓他做過火的服務,
僅僅是想跟他聊聊天,
而這個非同尋常的用戶,其實是電視臺的新聞女主播妮娜,
她覺得凱爾這樣的未成年少年主動出賣肉體做主播這事兒十分有料,
打算佯裝用戶接近這個群體,希望可以做出一期引發輿論轟動的專題
幾次私聊過後,妮娜把凱爾單獨約了出來,直接坦白了自己記者的身份,並表示想給凱爾做一個匿名採訪,談談裸聊的事兒。
凱爾雖然一開始拒絕了妮娜,但想到是匿名採訪,自己不會被別人認出來,還能額外賺點錢,所以沒過幾天就接受了採訪,把裸聊主播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而由於凱爾的配合,這個新聞專題很快被製作並播出,不僅引起CNN的關注,妮娜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上司的肯定,一切看似都很順利。
然而,隨後事態開始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FBI找到妮娜談話,原來他們早就盯上了那個裸聊網站,但始終沒有找到確鑿有效的人證物證,而新聞專題裡接受採訪的凱爾恰好可以成為破案的突破口,所以FBI找到妮娜索要凱爾的住址。
妮娜一開始出於對凱爾做出的保密的承諾,並不想配合FBI的調查,但這種推諉的態度和她之前在網站的消費記錄,讓妮娜隨後被FBI懷疑與未成年的凱爾有不正常的肉體關係,
就在妮娜越描越黑的時候,電視臺請來的律師裡奇出面中斷了FBI的問話,他建議妮娜的上司立即給妮娜停職,至於FBI那邊必須無條件配合。
裡奇的這個態度看起來跟我們印象中的律師不太一樣,並沒有那種為自己的客戶據理力爭的架勢。實際上,裡奇最近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而是被家庭問題所困擾,這便是影片的第二條故事線——裡奇的兒子本自殺未遂,送去醫院搶救後一直昏迷不醒。
平時對兒子疏于關心的裡奇為了搞清楚兒子自殺的原因,開始每天抱著兒子的電腦尋找蛛絲馬跡,他發現本的社交帳號上最近多了一位新朋友,就開始跟這個叫潔西嘉的女孩聯繫,
對方很快回復了裡奇,而且上來就問本的身體狀況,看起來很是關心。
然而,這個叫潔西嘉的女孩並非真實存在,而是喜歡惡作劇的男孩傑森和他的小夥伴虛構的帳號,
起初他們只是為了所謂的“好玩”,經常以女孩的口吻跟本聊天,然後兩個人躲在遠處偷偷嘲笑。
傑森雖然假扮著潔西嘉,卻發現本和自己一樣,都有個只顧著工作不關心自己的老爸,感覺找到了一個話題相投的傾訴物件,
假裝是潔西嘉的傑森和本聊起了各自的老爸但隨後這種惡作劇開始玩得過火,傑森在網上隨便找了一張果照假裝是“潔西嘉”的自拍發給了本,原圖尺度太大,我就放一張替代圖吧。
接著哄騙本發一張類似的,
不明真相的本以為自己跟“潔西嘉”的關係有了實質進展,真的自拍了一張半果照發了過去,
傑森和小夥伴對於這個“意外收穫”自然很是得意,之後的事情估計大家都能猜得到,他們把本的照片發給了其他人,
這樣的照片很快在學校裡傳開,本也因此變成了大家嘲笑的物件,
他的社交帳號頓時被一片謾駡留言填滿,
這讓本瞬間覺得自己被“潔西嘉”背叛,委屈和絕望一股腦襲來,讓性格內向的他最終選擇自我了結,最終被他的姐姐及時發現送去了醫院。
本出事之後,傑森原本想刪了潔西嘉的帳號,但裡奇給“潔西嘉”的留言,讓傑森發現裡奇並非對自己的兒子漠不關心,
裡奇提到兒子讓自己想到自己的少年時期傑森頓時對自己的惡作劇產生內疚和自責,他不僅沒有刪掉帳號,反而繼續跟裡奇聊天,甚至還偷偷跑去醫院看望還在昏迷中的本。
然而,惡作劇所產生的後果還在持續發酵,本的果照最終被裡奇發現,自殺的真正原因也浮出水面,這讓裡奇更加自責,忍不住在網上跟“潔西嘉”(傑森)傾訴——“我感覺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
同樣自責的傑森見此便趕緊安慰,沒想到一句話就露出了破綻——“我們不是故意讓這事發生的”。
看到這裡估計小夥伴們都看出兩個故事的相同之處了,都離不開社交網路,而且說的都是社交網路的負面案例,一個是利用網路非法控制未成年人,一個是社交網路的欺騙性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前面提到的三個未成年人,凱爾、傑森和本,出於某種原因,用網路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失,有的是為了錢,有的則是為了找到傾訴的物件。
雖然虛擬世界把他們跟別人聯繫到一起,但卻在無形之中切斷了信任這條連接線,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便會信錯了人,比如凱爾無條件相信收留自己用肉體賺錢的“管家”,比如本無條件相信欣賞自己的“潔西嘉”。
不過社交網路的負面案例並非只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有時候認知能力相對完善的成年人也招架不住,這就要提到影片的第三條故事線了——前面說到傑森(潔西嘉)在網上跟本吐槽自己的老爸不關心自己,是因為他的爸爸麥克是個私家偵探,每天總是外出調查,
而這次麥克遇到的客戶,是一對遭遇信用卡詐騙的夫妻,兩人的積蓄不知不覺間被別人清空。
這樣的遭遇你我都不會陌生,肯定是夫妻倆的真實資訊被陌生人掌握,從而盜刷了他們的信用卡,而麥克的任務就是為這對夫妻找到資訊洩露的途徑,於是拷貝走了兩人電腦硬碟裡所有的資料。
所以這段時間麥克一回到家就開始流覽別人電腦裡的資料,完全不知道兒子傑森最近做了什麼事。
而麥克經過對夫妻倆上網記錄的流覽,發現他們都曾無意間洩露了個人資訊,妻子跟一個叫“害怕和安慰”的男網友聊天的時候中了木馬,
而丈夫在玩網路賭博的時候也中了木馬,郵件裡的個人資訊都被駭客一手掌握。
而這對夫妻各自沉溺于網路賭博和聊天室的原因,則是因為他們剛剛失去年幼的兒子,兩人沒有相互扶持著走出這段陰影,而是埋頭於虛擬世界,搞得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沒解決,又迎來了財務危機。
最終麥克確定了黑走夫妻倆錢款的是一個叫斯蒂芬的男人,但要給他定罪還需要聯手警方調查銀行相關記錄,時間有可能會拖三個月,
財產被洗劫一空的夫妻倆自然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他們最終決定去找斯蒂芬當面對質、尋找證據,
他倆經過蹲點和跟蹤,終於找到機會潛入斯蒂芬的家中偷取可以被用來作為證據的銀行帳單,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沒有多少交流的這對夫妻反而再次變得親近,丈夫甚至跟妻子閒聊了許多從未提及的往事。
而這對夫妻的故事,也揭示出影片想要傳達的網路造成的另一個負面影響——人們上網跟別人連上了線,卻切斷了原本的親情線、愛情線,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在社交網路中的位置,卻忽略了現實生活中與親人、愛人的那種羈絆。
片中這三個故事串聯在一起,也就點出了導演想要表達的那個主題——網路時代不僅僅是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模糊了真實和虛擬的邊界,它讓我們來不及分清真假,就開始主動逃避現實。影片的高☆禁☆潮段落,三個故事各自進入矛盾最尖銳的階段——妮娜套出了凱爾的住處並告訴了FBI,之後出於內疚想找凱爾解釋清楚,卻被凱爾的“管家”發現,
裡奇通過“潔西嘉”(傑森)聊天時的破綻以及傑森看望本的行為,明白了兒子想要自殺的真相,找到了傑森家裡與他的爸爸麥克當面對質,
斯蒂芬早就發現了那對夫妻的跟蹤行為,拿著槍打算先發制人,
而面臨這三組即將發生的激烈衝突,影片反而使用了慢鏡頭這種方式來表現——凱爾的“管家”把妮娜推倒的瞬間,
裡奇把麥克痛打一頓,接著失手打傷傑森的瞬間,
丈夫奪下斯蒂芬的槍的瞬間,
這樣的表現手法,你可以說它是藝術化的處理,也可以說是導演給觀眾特意設置的一處留白,讓我們無需關注衝突的結果,而是在片中人物倒地的瞬間,反思事情為何會最終發展到這個階段。在我看來,這樣的處理方式給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與同題材的電影相比,《斷線》提到了不少當下與互聯網相關的敏感話題,裸聊、校園暴力、個人資訊洩露等等,但它並沒有站在上帝視角去刻意利用情節高☆禁☆潮來批判網路的負面,而是把故事的衝突以及它所反映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觀眾眼前,從而引發思考和反思。
不過影片雖然反映的主題沉重,但好在結尾並沒有一黑到底,雖然妮娜這邊因為沒有挽回凱爾的信任而痛哭不已,
但裡奇經過這些衝突,意識到家人才是最好的陪伴,兒子出事後從未陪床的他終於來到醫院,和女兒妻子一起等待本早日蘇醒,
而那對夫妻最終也連上了斷了許久的線,重新回到相濡以沫的狀態。
然而即便影片結尾有圓滿,但我還是想說一句,生活不是電影,與其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我存在感,不如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放下手機與周圍的家人和愛人多多互動,或許你們就會發現現實生活比虛擬世界更加需要你的存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新聞專題裡接受採訪的凱爾恰好可以成為破案的突破口,所以FBI找到妮娜索要凱爾的住址。
妮娜一開始出於對凱爾做出的保密的承諾,並不想配合FBI的調查,但這種推諉的態度和她之前在網站的消費記錄,讓妮娜隨後被FBI懷疑與未成年的凱爾有不正常的肉體關係,
就在妮娜越描越黑的時候,電視臺請來的律師裡奇出面中斷了FBI的問話,他建議妮娜的上司立即給妮娜停職,至於FBI那邊必須無條件配合。
裡奇的這個態度看起來跟我們印象中的律師不太一樣,並沒有那種為自己的客戶據理力爭的架勢。實際上,裡奇最近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而是被家庭問題所困擾,這便是影片的第二條故事線——裡奇的兒子本自殺未遂,送去醫院搶救後一直昏迷不醒。
平時對兒子疏于關心的裡奇為了搞清楚兒子自殺的原因,開始每天抱著兒子的電腦尋找蛛絲馬跡,他發現本的社交帳號上最近多了一位新朋友,就開始跟這個叫潔西嘉的女孩聯繫,
對方很快回復了裡奇,而且上來就問本的身體狀況,看起來很是關心。
然而,這個叫潔西嘉的女孩並非真實存在,而是喜歡惡作劇的男孩傑森和他的小夥伴虛構的帳號,
起初他們只是為了所謂的“好玩”,經常以女孩的口吻跟本聊天,然後兩個人躲在遠處偷偷嘲笑。
傑森雖然假扮著潔西嘉,卻發現本和自己一樣,都有個只顧著工作不關心自己的老爸,感覺找到了一個話題相投的傾訴物件,
假裝是潔西嘉的傑森和本聊起了各自的老爸但隨後這種惡作劇開始玩得過火,傑森在網上隨便找了一張果照假裝是“潔西嘉”的自拍發給了本,原圖尺度太大,我就放一張替代圖吧。
接著哄騙本發一張類似的,
不明真相的本以為自己跟“潔西嘉”的關係有了實質進展,真的自拍了一張半果照發了過去,
傑森和小夥伴對於這個“意外收穫”自然很是得意,之後的事情估計大家都能猜得到,他們把本的照片發給了其他人,
這樣的照片很快在學校裡傳開,本也因此變成了大家嘲笑的物件,
他的社交帳號頓時被一片謾駡留言填滿,
這讓本瞬間覺得自己被“潔西嘉”背叛,委屈和絕望一股腦襲來,讓性格內向的他最終選擇自我了結,最終被他的姐姐及時發現送去了醫院。
本出事之後,傑森原本想刪了潔西嘉的帳號,但裡奇給“潔西嘉”的留言,讓傑森發現裡奇並非對自己的兒子漠不關心,
裡奇提到兒子讓自己想到自己的少年時期傑森頓時對自己的惡作劇產生內疚和自責,他不僅沒有刪掉帳號,反而繼續跟裡奇聊天,甚至還偷偷跑去醫院看望還在昏迷中的本。
然而,惡作劇所產生的後果還在持續發酵,本的果照最終被裡奇發現,自殺的真正原因也浮出水面,這讓裡奇更加自責,忍不住在網上跟“潔西嘉”(傑森)傾訴——“我感覺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
同樣自責的傑森見此便趕緊安慰,沒想到一句話就露出了破綻——“我們不是故意讓這事發生的”。
看到這裡估計小夥伴們都看出兩個故事的相同之處了,都離不開社交網路,而且說的都是社交網路的負面案例,一個是利用網路非法控制未成年人,一個是社交網路的欺騙性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前面提到的三個未成年人,凱爾、傑森和本,出於某種原因,用網路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失,有的是為了錢,有的則是為了找到傾訴的物件。
雖然虛擬世界把他們跟別人聯繫到一起,但卻在無形之中切斷了信任這條連接線,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便會信錯了人,比如凱爾無條件相信收留自己用肉體賺錢的“管家”,比如本無條件相信欣賞自己的“潔西嘉”。
不過社交網路的負面案例並非只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有時候認知能力相對完善的成年人也招架不住,這就要提到影片的第三條故事線了——前面說到傑森(潔西嘉)在網上跟本吐槽自己的老爸不關心自己,是因為他的爸爸麥克是個私家偵探,每天總是外出調查,
而這次麥克遇到的客戶,是一對遭遇信用卡詐騙的夫妻,兩人的積蓄不知不覺間被別人清空。
這樣的遭遇你我都不會陌生,肯定是夫妻倆的真實資訊被陌生人掌握,從而盜刷了他們的信用卡,而麥克的任務就是為這對夫妻找到資訊洩露的途徑,於是拷貝走了兩人電腦硬碟裡所有的資料。
所以這段時間麥克一回到家就開始流覽別人電腦裡的資料,完全不知道兒子傑森最近做了什麼事。
而麥克經過對夫妻倆上網記錄的流覽,發現他們都曾無意間洩露了個人資訊,妻子跟一個叫“害怕和安慰”的男網友聊天的時候中了木馬,
而丈夫在玩網路賭博的時候也中了木馬,郵件裡的個人資訊都被駭客一手掌握。
而這對夫妻各自沉溺于網路賭博和聊天室的原因,則是因為他們剛剛失去年幼的兒子,兩人沒有相互扶持著走出這段陰影,而是埋頭於虛擬世界,搞得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沒解決,又迎來了財務危機。
最終麥克確定了黑走夫妻倆錢款的是一個叫斯蒂芬的男人,但要給他定罪還需要聯手警方調查銀行相關記錄,時間有可能會拖三個月,
財產被洗劫一空的夫妻倆自然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他們最終決定去找斯蒂芬當面對質、尋找證據,
他倆經過蹲點和跟蹤,終於找到機會潛入斯蒂芬的家中偷取可以被用來作為證據的銀行帳單,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沒有多少交流的這對夫妻反而再次變得親近,丈夫甚至跟妻子閒聊了許多從未提及的往事。
而這對夫妻的故事,也揭示出影片想要傳達的網路造成的另一個負面影響——人們上網跟別人連上了線,卻切斷了原本的親情線、愛情線,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在社交網路中的位置,卻忽略了現實生活中與親人、愛人的那種羈絆。
片中這三個故事串聯在一起,也就點出了導演想要表達的那個主題——網路時代不僅僅是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模糊了真實和虛擬的邊界,它讓我們來不及分清真假,就開始主動逃避現實。影片的高☆禁☆潮段落,三個故事各自進入矛盾最尖銳的階段——妮娜套出了凱爾的住處並告訴了FBI,之後出於內疚想找凱爾解釋清楚,卻被凱爾的“管家”發現,
裡奇通過“潔西嘉”(傑森)聊天時的破綻以及傑森看望本的行為,明白了兒子想要自殺的真相,找到了傑森家裡與他的爸爸麥克當面對質,
斯蒂芬早就發現了那對夫妻的跟蹤行為,拿著槍打算先發制人,
而面臨這三組即將發生的激烈衝突,影片反而使用了慢鏡頭這種方式來表現——凱爾的“管家”把妮娜推倒的瞬間,
裡奇把麥克痛打一頓,接著失手打傷傑森的瞬間,
丈夫奪下斯蒂芬的槍的瞬間,
這樣的表現手法,你可以說它是藝術化的處理,也可以說是導演給觀眾特意設置的一處留白,讓我們無需關注衝突的結果,而是在片中人物倒地的瞬間,反思事情為何會最終發展到這個階段。在我看來,這樣的處理方式給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與同題材的電影相比,《斷線》提到了不少當下與互聯網相關的敏感話題,裸聊、校園暴力、個人資訊洩露等等,但它並沒有站在上帝視角去刻意利用情節高☆禁☆潮來批判網路的負面,而是把故事的衝突以及它所反映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觀眾眼前,從而引發思考和反思。
不過影片雖然反映的主題沉重,但好在結尾並沒有一黑到底,雖然妮娜這邊因為沒有挽回凱爾的信任而痛哭不已,
但裡奇經過這些衝突,意識到家人才是最好的陪伴,兒子出事後從未陪床的他終於來到醫院,和女兒妻子一起等待本早日蘇醒,
而那對夫妻最終也連上了斷了許久的線,重新回到相濡以沫的狀態。
然而即便影片結尾有圓滿,但我還是想說一句,生活不是電影,與其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我存在感,不如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放下手機與周圍的家人和愛人多多互動,或許你們就會發現現實生活比虛擬世界更加需要你的存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