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上半年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02次!沒這種標籤,你可以要求10倍賠償

買買買也要擦亮眼!

如今,進口食品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相比國產食品,一些消費者更加青睞進口食品。

然而,進口食品的品質並不都那麼“美好”……

據統計

今年上半年,湖北進口食品、化妝品及相關產品共834批,貨值2175.1萬美元。其中,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102次,貨值60.9萬美元。

快面對現實看過來!

這些東西你吃過嗎?

不合格產品涉及:

南美白蝦(凍熟帶頭蝦)、黃蜜芋、辣味泡菜、乳酪、夾心巧克力、餅乾、披薩味麵包幹、果醬、果汁、果味啤酒等。

不合格的原因:

食品標籤不符合我國要求、亂用食品添加劑、添加非食用化學物、獸藥殘留超標等。

對於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依法採取了銷毀和退運處理。

小編一邊看一邊吃著餅乾,

差點沒一口噴到螢幕上,

因為,手裡的那包也在榜單上……

{ 典型案例 }

沒貼這種標籤 消費者要求10倍賠償

2016年6月1日,李先生在被告公司的店面購買了25瓶日本清酒,以作為公司宴請之用,

價款一共是6500元。買回酒之後,李先生發現這些清酒沒有任何中文標識,無法獲取清酒的相關資訊。李先生於是將被告公司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公司退還貨款,並進行10倍賠償。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李先生當庭出示了被告公司出具的收據一份及機打小票一張,

被告公司也認可向李先生出售了涉案的清酒,雙方之間成立合法有效的買賣合同關係。

根據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沒有中文標籤或者標籤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進口。被告公司出售的日本清酒未張貼中文標識,應認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最終,法院支持了李先生退貨退款、支付10倍賠償金的訴訟請求。

進口食品越來越多,

你買的靠譜嗎?

鑒別平臺、辨識方法、產品黑名單……

全是乾貨,

教你買最安全的進口食品!

01

條碼不能識別產地

02

利用條碼追溯查源

03

認准“CIQ”字樣

04

保留購買憑據

05

網購需注意

06

必須貼/印黑體中文標籤

07

保健品認准“藍帽”標誌

對於肉製品則還有一些特別的驗證方法~

一看“兩個清單”

即輸華肉類准入國家及產品名單和已在華註冊的境外生產企業名單,可在質檢總局網站查詢,超出以上範圍的“進口肉類”切勿購買。

二看“一個證明”

購買時可要求商家出示進口肉類相應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不能出示的不要購買。

三看“一個標籤”

正規進口肉類外包裝上一般有中文標籤,品名、生產企業註冊號、生產批號、規格、產地、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如發現包裝和標籤上均是外文沒有中文,最好不要購買。

截至目前

湖北口岸共計從57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食品:

進口大米主要來自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

進口橄欖油主要來自緬甸、俄羅斯、加拿大;

進口酒類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墨西哥、比利時、法國;

進口起酥油等主要來自印尼;

進口乳製品類主要來自法國、奧地利、紐西蘭;

進口水產品類主要來自美國、越南、泰國、孟加拉。

如發現包裝和標籤上均是外文沒有中文,最好不要購買。

截至目前

湖北口岸共計從57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食品:

進口大米主要來自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

進口橄欖油主要來自緬甸、俄羅斯、加拿大;

進口酒類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墨西哥、比利時、法國;

進口起酥油等主要來自印尼;

進口乳製品類主要來自法國、奧地利、紐西蘭;

進口水產品類主要來自美國、越南、泰國、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