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棉鈴蟲發生動態及防治建議

棉鈴蟲發生動態及防治建議

當前博州棉花處於結鈴期,向日葵正值現蕾期-灌漿期,茄果類蔬菜正值結實期。據州、縣(市)測報技術人員監測,目前正值二代棉鈴蟲幼蟲危害高峰期,

當前主要危害食葵、玉米、茄果類作物及部分非抗蟲棉。為此望各鄉鎮場加強棉鈴蟲監測與防控工作,指導農戶抓住關鍵時期,進行科學防治,以減輕二代棉鈴蟲發生危害。

一、二代棉鈴蟲發生動態

據博州測報燈定點觀測,截止6月25日-7月13日共誘到一代棉鈴蟲成蟲178頭,較去年同期偏高,

較歷年平均高14.7倍;7月10調查,博州測報員調查21塊棉田,百株有卵粒0.1 %,當前博州棉鈴蟲發生區域較強,番茄和玉米地旁的棉田、部分非抗蟲棉、旺長田有少量發生,有蟲田株率為0.23%,主要發生在博樂市青得裡鄉棉花田中,百株有蟲數達1.2頭,為害株率0.2一3.5%。

7月14日-7月15日調查:博州測報員針對食葵棉鈴蟲發生情況開展調查,當前棉鈴蟲在食葵田發生較重,

有蟲田達61.2%,平均百株危害率21.4%,百株有蟲數達31.8頭;危害較重的地塊,最高危害株率達100%,百株有蟲325頭,單株最高達6頭。由於玉米田廣大農戶防治玉米螟防控措施到位,棉鈴蟲在玉米田危害較輕,有蟲田在51.2%,百株危害株率在1.5%-7.4%。

二、防治措施

針對當前棉鈴蟲嚴峻的蟲情態勢,

各鄉鎮場應高度警惕,密切關注棉鈴蟲發生發展動態,加強組織和領導,保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做到早部署、早監測、早預防、早控制。堅持以“生態調控為主、物理誘殺為輔,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戰略措施,加強區域性大面積統防統治。保障食葵、玉米等作物的生產安全,努力讓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1、人工捉蟲。對棉鈴蟲發生嚴重的地塊,且蟲齡為三齡以上,

可採取清晨或黃昏人工捉蟲的方法進行防治。

2、物理防治:誘殺成蛾,採用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或楊枝把誘蛾,也可配製糖醋液誘蛾。

3、化學防治:食葵田可採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維鹽)、茚蟲威、蘇雲金桿菌(Bt)、氯蟲苯甲醯胺等。在棉花田可用氯蟲·高氯氟(福奇)14%微囊懸浮-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22%噻蟲·高氯氟SC(阿立卡)等進行噴霧防治。加工番茄田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

並交替使用藥劑,不要隨便混用農藥,以免造成藥害、使棉鈴蟲產生抗性。

作者:戴愛梅,兵團植保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