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萊蕪這些美麗鄉村!山青水秀,美到沒朋友,快看是不是你老家!

1、茶業口鎮下石城村

下石城村位於萊城東北46公里、鎮政府駐地東南5公里處。下石城村南接上石城村,東鄰宅科村、桑科村、西靠原腰關鄉的龍堂村、北通吉山村,耕地425畝。

地方很小,

小的讓人容易忘記;她又是那麼深刻,讓遠方的遊子夢回千繞。三面山,一面水,這樣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氣候,清爽宜人,是休閒養生的天然氧吧。山,青秀優雅;水,清澈生動;人,踏實勤勞。

2、大王莊鎮朱家峪

朱家峪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地處萊城西北34公里的香山北麓,東南距大王莊鎮駐地9.1公里。東鄰王石門,北鄰獨路,西鄰楊家圈,南臨香山。分朱家峪北村、朱家峪南村、溫家峪三個自然村。全村可耕地290畝,山場面積5000 畝。

朱家峪北村是行政村駐地。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止鳳鄉、朱家峪”。據張氏譜記載,

明朝萬曆年間張姓遷此,朱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故名朱家峪。現朱姓早已失傳。

3、高莊街道沙埠子村

沙埠子村位於萊城南3公里,

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東南1.5公里處。地處丘陵,東隔嶺為沙王莊村和吳家嶺,南鄰黃溝村,西接魏家窪村,北靠曹家莊村。

村裡有美麗的櫻桃樹,還有大片大片菜田,大片大片樹木,隨處可見的環保綠色植物。

4、雪野鎮魯地村

魯地村位於古老的齊魯長城腳下,山清水秀,綠樹成蔭,人傑地靈,尤其村東那貌似古時官帽的黃石崖大山,更為雄壯。從古到今人們辛勤勞作,自助創業,現在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和莊鎮榮科村

榮科村位於萊城東北32公里、和莊鄉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明朝中期立村,原名蓉棒峪。清初期改名榮科村,村中先有姜、常二姓,後有田、李、薛姓陸續遷來。山水秀美,人傑地靈,村中古樓聳立二街之間,飛簷已缺,瓦草覆蓋,鴿子聚集。古典建築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堪稱宜居典範。

6、苗山鎮王家橋

王家橋村鎮駐地西13公里處。西與口鎮地域相鄰。人口少,土地面積小。三面環山,一面靠水(大冶水庫)。村南為南龍角村,西是口鎮的大冶村,北面與北龍角村隔水相望。

王家橋原名興隆橋。清朝順治年間,山西王振夫妻二人來此居住,繁衍子孫。因為此處是通往博山的交通要道,來往商客較多,在此開店,生意興隆。加上在橋邊,故名興隆橋:後又冠以姓氏,更名為“王家橋”。現只有王一個姓氏。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家鄉最美

熱愛家鄉,從我做起!

飛簷已缺,瓦草覆蓋,鴿子聚集。古典建築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堪稱宜居典範。

6、苗山鎮王家橋

王家橋村鎮駐地西13公里處。西與口鎮地域相鄰。人口少,土地面積小。三面環山,一面靠水(大冶水庫)。村南為南龍角村,西是口鎮的大冶村,北面與北龍角村隔水相望。

王家橋原名興隆橋。清朝順治年間,山西王振夫妻二人來此居住,繁衍子孫。因為此處是通往博山的交通要道,來往商客較多,在此開店,生意興隆。加上在橋邊,故名興隆橋:後又冠以姓氏,更名為“王家橋”。現只有王一個姓氏。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家鄉最美

熱愛家鄉,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