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一牛人幫鄰國把日本打的300年不敢來犯,如今後代遍佈韓國,每年來華祭祖

導語:在韓國居住著一批陳姓人,這些人和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他們的祖先是明朝的名將,為了幫助鄰國抵抗日本的入侵而浴血奮戰,最終凱旋而歸,光宗耀祖。

陳璘是我國明朝著名的將領,抗倭英雄。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小日本的豐臣秀吉在統一了日本之後,覺得自個挺牛逼的,日本國內已經滿足不了他了。於是豐臣秀吉就想往外國擴張擴張,他的最終目標是咱們中國(胃口很大)。所以他就想先拿下朝鮮半島,然後以半島為跳板,

繼續侵略中國。豐臣秀吉是個行動派,有了想法之後,立馬就行動,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16萬日軍在韓國的釜山登陸,分三路進攻漢城,朝鮮軍隊實在太萎了,在日本軍隊的瘋狂進攻下,毫無招架之力。朝鮮面臨著滅國亡種的危險。

危難時刻,朝鮮小弟,

想起了老大哥明朝。朝鮮的國王李蚣在退到中朝邊境的義州之後,多次派出使臣請求明朝大哥出兵幫他(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金da胖)。當時朝鮮是明朝的屬國小弟,萬曆皇帝看到自己小弟被人欺負的如此地步,氣憤難當啊,當即派出大明鐵騎,抗日援朝。當時明朝派出的部隊中,就有陳璘率領的5000名水兵和500艘戰船。明朝軍隊的入朝,迅速扭轉了戰局,將一個瀕臨亡國的朝鮮逐漸挽救了回來。
1598年8月,日本一代豪傑豐臣秀吉掛掉了,臨死之前他命令在朝鮮的日本軍隊全部撤退。當時擔任明朝水師提督的陳璘最先得到這個情報,決定在露梁以西的海域阻截小日本。

在1598年的11月19日,陳璘率領的明朝水師和朝鮮名將李舜臣一起夾擊日軍,

痛擊日軍,焚毀了日軍的大部分戰船。戰事結束後,明朝老將鄧子龍和朝鮮大將李舜臣,雙雙戰死,陳璘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悲痛欲絕,連續哭暈了三次。這場海戰給小日本以沉痛的打擊,對戰後朝鮮300年的和平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這以後直到明治維新,日本都不敢覬覦朝鮮半島,把中國奉為上邦。壬辰倭亂之後陳璘返回中國,升任湖廣總兵,
並逐步高升。1607年,陳璘因病逝世,被賜予國葬,葬在廣東省雲浮市雲安縣六都鎮蓮花山。

1644年,大明朝亡了,陳璘的孫子陳泳溸被滿清迫害,逼不得已只能東渡朝鮮半島,他的後裔就一直生活在韓國的土地上,到現在已經有370多年了,繁衍了數十代,子孫繁盛。每年明朝抗倭名將陳璘的韓國後裔都會組團到廣東翁源祭祖。

點擊右上角關注!

每年明朝抗倭名將陳璘的韓國後裔都會組團到廣東翁源祭祖。

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