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世界即將來臨,互聯網已全面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如見,人工智慧已經在各個領域成為了熱門詞彙,互聯網正在進入下一幕人工智慧時代。

人工智慧作為一個科技概念,經常被拿來與大資料和物聯網作比較。人工智慧是大資料應用最佳方式,正是因為資料量越來越大,計算能力越來越強,人工智慧才從實驗室逐漸進入實用階段;物聯網是以電腦科學為基礎,包括網路、電子、射頻、感應、無線、自動化、嵌入式等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及應用。物聯網的發展將進一步增加資料量。


物聯網的概念雖然很早就被提起,現在的發展仍然比較緩慢,尚不夠規模運用到生活場景中。而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資料,推動著人工智慧快速發展。

以BAT為例,百度憑藉入口的天然優勢,獲得了大量的搜索資料;阿裡通過淘寶、天貓等購物網站產生的消費行為,積攢了得天獨厚的消費資料;騰訊則佔據了擁有社交資料和遊戲資料等。這些資料正在重新定義“資產”,

也推動人工智慧重新定義著“效率”。例如,搜索作為人工智慧的初級階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不斷自我革命進化,厚積薄發,已經達到質變的臨界點。

Salesforce首席科學家、機器學習和語言專家理查·索赫爾(Richard Socher)稱,大量的可用資料,以及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進步,將推動AI繼續向前發展。這一觀點與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人工智慧的寒冬不會再來了”不謀而合,他們都認為,

軟硬體一體化的發展,讓AI有了真正可落腳的陣地。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遲到一步可能意味著滿盤皆輸。在人工智慧掀起的新浪潮下,傳統企業、科技公司和創業者都在擁抱這輪AI熱,試圖將千千萬萬“專用腦”連接成“一腦萬用”的人造生物腦。以穀歌、百度和Facebook在內的大公司早就在運行自己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最近一個新趨勢是,各大公司紛紛開放了自己的研究資源平臺,

以期吸引更多研究者在其上參與研究。例如穀歌的TensorFlow和百度的PaddlePaddle機器學習平臺。創業公司則是從某一技術縱深切入,專注場景化應用或者為大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以此來獲取資本青睞。據風投市場研究公司CBInsights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到目前為止,共有超過200家專注於人工智慧的公司完成了近15億美元的融資。

誠如高盛在近日發佈的人工智慧生態報告中所言,在未來的幾年中,

一個公司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能力將成為體現公司在所有主要行業競爭力的一個屬性。如果管理團隊不會把重心放在領導人工智慧和在此基礎上的利益上,那麼未來產品創新、勞動效率和資本杠杆都會存在落後的風險。

對於企業,擁抱變化是首先在心態上需要調整的。目前大型科技企業都在加快人工智慧領域佈局並與自身業務相結合打造平臺級產品,對於中小型企業以及傳統企業則是一個借勢的好機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行業中也同時存在一些故意發表逆勢言論博取眼球的行為,這些聲音雖然能引起注意卻是不可取的。

對於中小型企業以及傳統企業則是一個借勢的好機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行業中也同時存在一些故意發表逆勢言論博取眼球的行為,這些聲音雖然能引起注意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