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還敢說清朝沒有錦衣衛?看完你會肯定說清朝居然真的有錦衣衛!

大家都知道:“錦衣衛”是明朝設立的,之所以全民皆知是因為它的兇殘程度讓人提起都會聞風喪膽!

錦衣衛,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

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錦衣衛

清朝錦衣衛證據?

電視連續劇《康熙微服私訪記》最後一集,康熙下令處死班得五時竟說:“錦衣衛,給我拿下!”(影視資料,可推翻)

歷史研究指出,通過查閱清代錦衣衛檔案以及對比《東華錄》、《清實錄》,可以嘗試著勾勒出入清之後錦衣衛官員的生存狀況。

清朝

五月初二,

多爾袞率領滿洲大軍進入混亂的北京,為了籠絡人心,清廷號稱為明人“複君父仇”,一面宣稱一切依照明制、三品以下官員留用,以安穩北京局勢,一面派出兩路大軍窮追李自成,京畿局勢初定。在順治朝初期,制度大多直接照搬前朝,眾多前朝官員也被留任,並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其中,明朝的特務機構錦衣衛也被保留下來。

錦衣衛官員對於新朝的態度如何?舉例來說,

副千戶宋運臣上奏,“因擒賊有功,複請纓剿寇,加升參將,于本年二月二十七日兵部推職山海車右營參將。正在候命,突遭流寇叛逆糾斜党施君,幽拘職身,拷掠瀕死,家產抄盡,性命懸線。大清皇帝應運握符,拯民水火,提義旅掃賊壘,廓清寰宇,奠安人民。” 所有錦衣衛上奏公文裡均能看到這種感恩的語氣。

清朝錦衣衛

清廷對錦衣衛勳貴及其親屬的政策又如何?錦衣衛作為明朝皇帝的親軍,其軍官常“以勳戚都督領之。”。有的是開國功臣後裔,有的是皇帝外戚。明清鼎革,眾多明朝妃嬪無處安置,不少人委身于兄侄家中。從錦衣衛奏摺可以看出,清廷在處理這些前朝嬪妃的政策上採取了戶部贍養且集中居住的政策,

也暫時允許錦衣衛耕種自己的土地。保護私有財產的命令,使得前朝勛貴舊臣更加心系本朝,進一步鞏固了清廷的統治。

清朝錦衣衛最後結局:

清朝入關後,滿清全面接受明朝制度,因此,錦衣衛也在收編之中。順治初年,清廷沿用了錦衣衛的官名,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監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人員。順治元年十二月賞賜朝中漢大臣的名單中,有“錦衣衛掌印指揮王鵬沖”之名。當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錦衣衛的全權事宜,便將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為宗室從屬機構。此時的錦衣衛從權力巨大的明廷監察機構變成了清朝的儀仗隊。因而在順治二年,清朝正式將錦衣衛改名為鑾儀衛。從此錦衣衛之名就在北京消失了。順治三年七月, 清廷下詔“革鑾儀衛緝訪人役,永著為令”,徹底裁撤了錦衣衛的偵緝職能,成為清朝入關後一直存在的常設部門。作為皇帝的儀仗隊,鑾儀衛也曾出過歷史名人,大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和中堂就是鑾儀衛侍衛出身。和珅在此崗位上近距離接近乾隆,最終一飛沖天,成就了清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以巨貪留名史書。

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監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人員。順治元年十二月賞賜朝中漢大臣的名單中,有“錦衣衛掌印指揮王鵬沖”之名。當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錦衣衛的全權事宜,便將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為宗室從屬機構。此時的錦衣衛從權力巨大的明廷監察機構變成了清朝的儀仗隊。因而在順治二年,清朝正式將錦衣衛改名為鑾儀衛。從此錦衣衛之名就在北京消失了。順治三年七月, 清廷下詔“革鑾儀衛緝訪人役,永著為令”,徹底裁撤了錦衣衛的偵緝職能,成為清朝入關後一直存在的常設部門。作為皇帝的儀仗隊,鑾儀衛也曾出過歷史名人,大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和中堂就是鑾儀衛侍衛出身。和珅在此崗位上近距離接近乾隆,最終一飛沖天,成就了清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以巨貪留名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