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司馬懿真的是立嫡大功臣?曹操為何放棄了才華橫溢的曹植而選擇了曹丕

當曹丕成功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刻,這個心機深沉的男子竟然失態了,抱著辛毗忍不住的落淚。不過這也難怪,從建安十六年開始,曹丕無時無刻不在恐慌之中度過。

因為他發現自己那個沒有人能夠看得透的父親,

似乎更想讓他那個聰慧無比的弟弟曹植來接班。即使他曹丕是嫡長子,這些都沒有什麼用。曹丕的恐慌是有原因的,因為自建安十八年曹操封公,建魏國。按照道理說他應該立刻立嫡長子曹丕為太子,但是曹操去沒有這樣做,而是四處詢問大臣的意見。

這其中的意思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如果這還不能說明什麼,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就將此事明朗化了。建安十九年,曹操東征孫權。此次竟是讓曹丕一道隨軍出征,但卻留曹植留守鄴都。

歷朝歷代都是君主出征,太子守都城。到了大軍開拔的時候,曹操又對著曹植語重心長的說道,吾當初做頓邱令時,是二十三歲。想想當初的所作所為,

自今都不曾後悔。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還不應該好好努力嗎!這句話裡邊隱藏的意思已經很明朗了,曹操就是想讓曹植來接他的班。

《魏略》載,太祖不時立太子,太子自疑。那既然曹操這樣喜歡曹植,那為何不立其為太子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曹植的才能究竟如何?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

那就是才華橫溢。

曹植十來歲的時候,便可以朗讀十余萬字的詩詞歌賦,並且它還擁有驚人的記憶力。曹植為何沒能夠當上太子,原因是很多的,三國志中如此寫道,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也就是曹植做事太過於任性妄為,不注重形象。而曹丕卻嚴以律己,故而曹操最後下定決心立曹丕。

而且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朝堂勢力,支持曹植當太子的只有楊修、丁儀、丁廙,以及楊俊、邯鄲淳、 孔桂等,這些人只有楊修有些勢力,而其他人都是沒有發言權的主。

曹丕這邊就不一樣了,崔琰、毛玠、邢顒、桓階、賈詡這些朝廷重臣都支持曹丕,

要是曹操一意孤行,怕是會有一場政治風暴,綜上所述,曹操雖然喜歡曹植,但還是立了曹丕為太子。至於司馬懿,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話語權,自然也談不上幫曹植立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