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贊」金山“90後”捐造血幹細胞,為16個月大的孩子點燃希望!

金山區漕涇鎮一名普通的90後退伍軍人俞斌歡,從沒有想過他的生命會和一名素未謀面的1歲零4個月白血病幼兒聯繫到一起。想到這樣一個鮮活而美好的生命,因為自己的善舉將會延續下去,

俞斌歡心裡充滿了激動:“沒想到退伍後還能救同胞一命,感覺很有成就感!”

他是一位90後退伍軍人

他是漕涇鎮第1例、

金山區第3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今天上午在華山醫院

他為一個16個月大的白血病患兒

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他,就是俞斌歡。

薪火相傳,生命的傳遞

7月18日,金山區漕涇鎮蔣莊村90後青年俞斌歡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也是金山區第3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俞斌歡的造血幹細胞,將用於一名一歲多白血病小女孩的救治。

俞斌歡曾在西藏當過兩年兵,長期生活在高原區,身體素質格外好。2015年,剛退伍的他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在他覺得,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他本人在入院期間,並不想要家人陪同,

堅強勇敢的他,一直覺得自己在完成一件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俞斌歡入伍

今年6月,俞斌歡接到市紅十字會電話,原以為幾十萬分之一的概率不會降臨在自已頭上,沒想到竟然“中標”了。

“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我要去捐獻,也沒有和家裡人商量,

直接就同意了。”

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俞斌歡開始注意自己身體的保養,調整自己身體的狀態。為了怕家裡人擔心,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告訴父母,只是隱約提及此事。直到有一天,他的母親收拾家務時,發現了他的體檢合格報告,才知道兒子真的要去捐獻了。

俞斌歡父親:“我為我兒子驕傲!”

“捐獻後是否影響身體,尤其今後結婚生育是否帶來不利——”原來俞斌歡今年25歲,父母正給他籌畫婚事,捐獻之後的一連串問號牽動著女朋友和雙方家長。

一開始家裡人還有些擔心,但在金山區紅十字會人員與金山區2017年第一第二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小徐、小周的一番開解後,家人的顧慮也都打消了。就連小俞高齡的奶奶也頻頻點頭:“我們都支持他。

俞斌歡在醫院注射動員劑

是繼承,也是傳承

“他是黨員,又是退伍軍人,要做表率。”俞斌歡的父親俞桂龍表示。

其實,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父親的形象在他的心中一直很高大:“在家裡最崇敬是爸爸,他不僅養育了生命,更是用崇德向善的家教家風教育我,給了我無比動力。”

俞斌歡說,從他記事以後,父親樂於助人,經常利用自已會泥匠的手藝幫助鄉鄰。尤其從1997年爺爺病重住院手術時,深知一袋血漿有時會搶救一個生命,從那一次父親為救治爺爺獻血起,至今已連續獻血20年,有時200毫升,有時400毫升,家裡積攢了厚厚一遝獻血證。

俞斌歡的獻血證

蔣莊村村幹部小姚說,今年3月組織獻血,小俞的爸爸收工回家後,二話未說就報名要求獻血,一獻就是400毫升,比一般多獻200毫升。

“毎次獻血回家,爸爸總是很高興,說自已獻了400毫升,又為救治一個病人岀了一把力。”父親的大愛,身傳言教,深深地烙在兒子的心坎裡。小俞在西藏當兵時,不怕高原缺氧,刻苦訓練,被評為優秀士兵,有一次為搶救重病戰友悄悄地去醫院輸了血。退伍後在一次學雷鋒無償獻血時,小俞毫不遲疑地報名參加了造血幹細胞集中入庫活動,一直以父親熱心公益為榜樣的他就這樣成為中華骨髓庫中的一員。

俞斌歡

事實上,早在1998年的時候,俞桂龍就想加入到中華骨髓庫,多方打聽,終因資訊閉塞,沒有管道作罷:“打過114,也查詢過,都沒有找到途徑,連號碼也沒有。”俞桂龍表示,“沒想到我兒子實現了(我的)願望。”

俞斌歡和他的父母

點贊,大愛無疆

其實,從2002年8月,朱剛成為金山第一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至今,30名金山兒女在投身救人危難的生命接力中,從來沒有一個臨陣退縮。他(她)們中有機關幹部、教師、新聞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金融職員、村幹部、團幹部、私營業主、企業一線的工人等,在生命延續這場接力中,堅強勇敢地與死神搏鬥。

金山第2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朱慧

金山姑娘朱慧,一個5歲時患乙型腦膜炎從死亡線上被救回的女孩子,之所以義無反顧捐獻,她說,就是為了讓那個同樣是5歲的小男孩活下來,多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27歲的金山小夥子俞立千,在捐獻當天,鄭重地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當得知那素昧平生的受捐孩子家境貧寒時,他還慷慨解囊,捎去了一份帶著溫度的善款;上海石化80後小夥盛健安,鄭重地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承諾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他說,成功捐獻也算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金山區第2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俞立千

截至今年6月,金山區共有7044名青年登記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上海市分庫,30人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第31例捐獻者,也將於今年8月8日完成捐獻。

志願精神,凝聚愛心力量

金山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團隊的壯大,離不開“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對“志願精神”的弘揚。作為開展造血幹細胞宣傳服務工作的主力軍,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的成立源於一個感人的故事。

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俞斌歡

2003年,為了挽救一名年輕的白血病患者,金山區6名素不相識卻又富有愛心的熱血青年自發地成立了“陽光救援小組”,為其籌集造血幹細胞移植費用。當金山區紅十字會獲知情況後,一方面,積極向社會呼籲,四方募集解決了移植款項;另一方面,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大力宣傳志願服務的理念,將“陽光救援小組”的年輕人組織在一起,於2004年10月19日正式成立了“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主要承擔在全區開展以造血幹細胞知識宣傳為主的志願服務工作。

金山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團隊

十多年來,在金山區紅十字會的精心指導和悉心培育下,宣傳服務隊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不斷進步和完善,已逐步成長為一支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民間公益性團隊,隊員人數也已從當年的6人發展至2000多人。他們既是造血幹細胞的志願入庫登記者,又是義不容辭的義務宣傳員。金山區第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鄔蘭弟就是這宣傳隊伍中的一員,去年,宣傳服務隊的核心隊員施明珠又配對成功,成為金山區第2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他們為金山區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率與捐獻率較好這一“金山現象”的出現,貢獻了力量;也讓人間大愛的精神,薪火相傳。

造血幹細胞要配對成功

原本是個小概率事件

但在金山

幾乎每年都有新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出現

這一“金山現象”的存在

不僅是因為成功配對的偶然性

更是背後一個個善良的志願者們的前赴後繼

一份份無私奉獻的愛心

讓我們向俞斌歡致敬

向所有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致敬!

·END·

作者 | 付婷 湯妙興 攝影 | 莊毅

編輯丨楊嘉婕 責編丨楊嘉婕

給了我無比動力。”

俞斌歡說,從他記事以後,父親樂於助人,經常利用自已會泥匠的手藝幫助鄉鄰。尤其從1997年爺爺病重住院手術時,深知一袋血漿有時會搶救一個生命,從那一次父親為救治爺爺獻血起,至今已連續獻血20年,有時200毫升,有時400毫升,家裡積攢了厚厚一遝獻血證。

俞斌歡的獻血證

蔣莊村村幹部小姚說,今年3月組織獻血,小俞的爸爸收工回家後,二話未說就報名要求獻血,一獻就是400毫升,比一般多獻200毫升。

“毎次獻血回家,爸爸總是很高興,說自已獻了400毫升,又為救治一個病人岀了一把力。”父親的大愛,身傳言教,深深地烙在兒子的心坎裡。小俞在西藏當兵時,不怕高原缺氧,刻苦訓練,被評為優秀士兵,有一次為搶救重病戰友悄悄地去醫院輸了血。退伍後在一次學雷鋒無償獻血時,小俞毫不遲疑地報名參加了造血幹細胞集中入庫活動,一直以父親熱心公益為榜樣的他就這樣成為中華骨髓庫中的一員。

俞斌歡

事實上,早在1998年的時候,俞桂龍就想加入到中華骨髓庫,多方打聽,終因資訊閉塞,沒有管道作罷:“打過114,也查詢過,都沒有找到途徑,連號碼也沒有。”俞桂龍表示,“沒想到我兒子實現了(我的)願望。”

俞斌歡和他的父母

點贊,大愛無疆

其實,從2002年8月,朱剛成為金山第一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至今,30名金山兒女在投身救人危難的生命接力中,從來沒有一個臨陣退縮。他(她)們中有機關幹部、教師、新聞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金融職員、村幹部、團幹部、私營業主、企業一線的工人等,在生命延續這場接力中,堅強勇敢地與死神搏鬥。

金山第2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朱慧

金山姑娘朱慧,一個5歲時患乙型腦膜炎從死亡線上被救回的女孩子,之所以義無反顧捐獻,她說,就是為了讓那個同樣是5歲的小男孩活下來,多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27歲的金山小夥子俞立千,在捐獻當天,鄭重地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當得知那素昧平生的受捐孩子家境貧寒時,他還慷慨解囊,捎去了一份帶著溫度的善款;上海石化80後小夥盛健安,鄭重地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承諾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他說,成功捐獻也算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金山區第2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俞立千

截至今年6月,金山區共有7044名青年登記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上海市分庫,30人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第31例捐獻者,也將於今年8月8日完成捐獻。

志願精神,凝聚愛心力量

金山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團隊的壯大,離不開“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對“志願精神”的弘揚。作為開展造血幹細胞宣傳服務工作的主力軍,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的成立源於一個感人的故事。

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俞斌歡

2003年,為了挽救一名年輕的白血病患者,金山區6名素不相識卻又富有愛心的熱血青年自發地成立了“陽光救援小組”,為其籌集造血幹細胞移植費用。當金山區紅十字會獲知情況後,一方面,積極向社會呼籲,四方募集解決了移植款項;另一方面,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大力宣傳志願服務的理念,將“陽光救援小組”的年輕人組織在一起,於2004年10月19日正式成立了“金山區紅十字志願者宣傳服務隊”,主要承擔在全區開展以造血幹細胞知識宣傳為主的志願服務工作。

金山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團隊

十多年來,在金山區紅十字會的精心指導和悉心培育下,宣傳服務隊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不斷進步和完善,已逐步成長為一支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民間公益性團隊,隊員人數也已從當年的6人發展至2000多人。他們既是造血幹細胞的志願入庫登記者,又是義不容辭的義務宣傳員。金山區第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鄔蘭弟就是這宣傳隊伍中的一員,去年,宣傳服務隊的核心隊員施明珠又配對成功,成為金山區第2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他們為金山區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率與捐獻率較好這一“金山現象”的出現,貢獻了力量;也讓人間大愛的精神,薪火相傳。

造血幹細胞要配對成功

原本是個小概率事件

但在金山

幾乎每年都有新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出現

這一“金山現象”的存在

不僅是因為成功配對的偶然性

更是背後一個個善良的志願者們的前赴後繼

一份份無私奉獻的愛心

讓我們向俞斌歡致敬

向所有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致敬!

·END·

作者 | 付婷 湯妙興 攝影 | 莊毅

編輯丨楊嘉婕 責編丨楊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