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龍袍乾屍”身份引猜測,或許永遠都是一個謎

“龍袍乾屍”下葬棺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

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的。乾屍長1.73米、左腳長有六個腳趾。乾屍剛出土時皮膚還有彈性,

呈古銅色,後來乾屍的水分徹底揮發,但頭髮、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

乾屍展出時,被放置在一個雙層恒溫玻璃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乾屍的上半身全貌,暗紅色的皮膚肌肉組織。乾屍的頭髮經過修整被理順在腦後,全身骨骼非常完整。

乾屍的身份已經初步推定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

專家從乾屍頭頂推斷髮際線的位置,經在電腦上放大觀察,乾屍頭頂沒有留發痕跡,推斷死者生前應該遵守了清朝的剃髮易服制度。

將乾屍復原,年齡確定為50歲左右,這是一個可以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狀態的年齡段。從復原結果看,此人是一位儒雅的文官形象,死亡時間可能是深秋。

經過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的考證,

終於復原了石景山乾屍的身世謎團,中憲大夫、四品文官黃拙吾,歷經明末清初,在清朝為官,不得已剃髮易服。

不過,翻遍史書,專家們並未發現關於這位黃拙吾老先生的隻字片語。

故而,有專家認為,這個“中憲大夫”的稱謂,也可能是死後追贈,

子孫做了大官,可能會追封祖先。

乾屍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裡面穿著一套上下兩截的皇帝的禮服,上衣下裳,並且陪葬還另外有一件龍袍。這顯然與棺頭所寫身份不符。按照棺頭所寫,中憲大夫,相當於四品文官,官服應該繡有鴛鴦補子。但乾屍外面穿的補服上繡的卻是麒麟的圖案,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

不可思議的是乾屍頭上沒有留清代男性的辮子,

而是盤起的髮髻,這是明朝的髮式。乾屍的髮式與清規“剃髮令”不符,別說在朝為官了,即使當平民百姓隨時都可招來殺身之禍。

由於龍袍乾屍存在種種矛盾,造成了對這位乾屍的身份無法判定。不過這名乾屍既然身著一套蟒袍,陪葬一套龍袍,外著一品武官的麒麟補服。從服飾而言,就不可能是御賜龍袍這麼簡單。

目前對於龍袍乾屍身份的猜測很多,有說是被康熙皇帝廢黜的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有說是隱姓埋名的明帝后人,有說是多爾袞。

說是廢太子胤礽,首先是不可能的。胤礽死于雍正二年冬,彌留之際雍正已召人開始討論他的喪儀問題,最後明旨,胤礽喪儀照和碩親王例,葬于天津薊縣黃花山理親王陵。這裡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是在清東陵陵區內,是皇家陵園。所以石景山的乾屍不可能是胤礽。再說胤礽為何蓄髮梳髻?他跟道教從無關係,也不可能心懷明朝。

除了以上猜測,更有人猜測是康熙的皇八子胤禩,或是甚至還有人猜測這是死因成迷的順治皇帝,說他當年並沒有死也沒有出家,而是被孝莊皇太后秘密囚禁,死後秘密下葬於此的。但由於缺乏必要的證據,這些猜測至今也只能是猜測,並無實據支持,石景山龍袍乾屍的身份,可能永遠都是一個謎。

是皇家陵園。所以石景山的乾屍不可能是胤礽。再說胤礽為何蓄髮梳髻?他跟道教從無關係,也不可能心懷明朝。

除了以上猜測,更有人猜測是康熙的皇八子胤禩,或是甚至還有人猜測這是死因成迷的順治皇帝,說他當年並沒有死也沒有出家,而是被孝莊皇太后秘密囚禁,死後秘密下葬於此的。但由於缺乏必要的證據,這些猜測至今也只能是猜測,並無實據支持,石景山龍袍乾屍的身份,可能永遠都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