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醫、好大夫回應“叫停”事件,互聯網醫院虛實待考

3月19日,銀川市一次性與15家互聯網醫療資訊化公司簽約,並給他們頒發了互聯網醫院牌照。帶起了一股互聯網醫院“銀川熱”。

然而,就在人們尚興奮於似乎找到破解醫改難題鑰匙的同時,

那廂傳來不和諧的聲音。

21日晚,知乎驚現文章《勁爆!傳好大夫“虛擬互聯網醫院”被國家衛計委叫停》,文中提到某接近國家衛計委的知名院長透露,國家衛計委主管司局對這種沒有線下實體醫院做支撐的“虛擬互聯網醫院”顧慮很深,目前大範圍的企業進入銀川效仿這一模式,怕引起市場錯亂。國家衛計委內部傳出聲音,為強化對醫療主體行為主體的合法監管,

將叫停好大夫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模式。

此消息一出,又一次把好大夫線上推上了風口浪尖,眼見文章傳播的速度已無法控制。22日上午11時左右,好大夫線上發出聲明,稱“叫停”一說無中生有,旗下互聯網醫院正常運轉,並納入銀川醫保,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然而事情遠不會就此停止,圍觀群眾依舊看熱鬧不嫌事大。網友紛紛在知乎留言,猜測各種原因和可能性。期間流出大量文章,各有所指,好不熱鬧。

“吃瓜群眾”秒變福爾摩斯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顯然不是!

22日,一封沒有加蓋公司公章的《微醫、好大夫線上聯合聲明》發佈,其中提到:微醫和好大夫線上,無論從線下出發還是線上出發,初心一樣、目標一樣。

到這總該畫上句號了吧?你又錯了。

藍鯨健康發現,知乎的那篇“叫停”一文已於22日下午不見了蹤影。

被刪除了。

就這樣,

這場足以引發一場大討論的“虛擬互聯網醫院被叫停”事件,像玩了一場快閃,風風火火的來,又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各顯其能”VS“盲人摸象”

截至目前,在銀川市的互聯網醫院已達到17家。除了上週末剛簽約進駐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基地的丁香園、北大醫信、春雨醫生、醫聯、景聯科技、七樂康、巨人網路、大象醫生、濤醫寶等15家全國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還有之前就已入駐的好大夫線上和微醫。全國範圍來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超過40家,僅2016年一整年就成立了31家。發展速度之快已成為醫藥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從各自的定位來看,阿裡健康主攻藥品銷售,涉及醫療服務、健康保險等業務;好大夫的定位是線上醫療,根據需求做轉診業務,把病患轉給合作的線下醫院;丁香園則更傾向于醫療健康服務的整體化;微醫是醫藥險全面涉及,既重視線上連接和服務,也注重線下接診和支援基層。

每家企業都想去分吃互聯網+醫療這塊大蛋糕,卻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清互聯網醫院內外環節的全貌。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用“盲人摸象”來形容這次的“銀川熱”。他認為,“因為每家進來去做互聯網醫院都有自己的稟賦和調性,大家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做的,我認為像是一個盲人摸出了一頭象,然後大家正在把這只象拼出來的過程。”

針對此次風波,好大夫線上CEO王航在回應時否認了好大夫互聯網醫院資質被暫停這件事情。王航回應:“我們的互聯網醫院目前正常運行,沒有接到類似通知。”同時,王航呼籲大家要維護互聯網醫療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並希望企業能夠把精力放在給用戶提供最好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上。

互聯網醫院:救世主還是玩概念?

有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經過銀川市審批局備案、在好大夫互聯網醫院順利開診的醫生數為1.1萬,其中92%來自三級以上醫院,88%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總服務患者數達到98.5萬人次。上週末剛在銀川成立互聯網醫院的丁香醫生成果也很顯著,線上問診平臺採用邀請制,已經有超過1萬名註冊醫生,患者提問必須付費,平均單價16元,日均問題量1萬左右。

在“互聯網醫院是否需要實體醫院支撐”這一問題上,無論是銀川政府還是入駐的互聯網醫院本身,都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互聯網醫院不需要收購實體醫院。

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企業沒有必要在銀川建立醫療機構。銀川衛計委希望互聯網醫療企業只建互聯網醫院平臺,把全國的醫生資源帶到銀川,同時服務于全國的患者。

支持者認為,醫療的整個過程包含掛號、問診、處方、藥品、複診、隨訪等多個環節,做好診前和診後部分,互聯網醫院服務的高效會更加突顯。

尤其在複診階段,互聯網醫院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一年約有70多億人次的門診量,其中將近60%是複診,2/3以上的複診可以通過線上完成。

但他們同時認為,在網售處方藥方面,互聯網醫院將會面臨較大的挑戰,由於醫保和醫院內部資料等限制,處方單流轉的問題也突出顯現。

持否定意見者則表示,純線上的,虛擬的互聯網醫院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專家資源高度重合,互聯網醫院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藥品銷售的困局很難打開等。且當前技術下,純線上的互聯網醫院的功能與移動醫療問診沒有本質區別,多數時候還是需要去線下大醫院解決。而一旦到了落地層面,就需要大量醫院的醫療資源做佈局,做支撐。

針對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的問題,微醫市場負責人趙宇向藍鯨健康表示,微醫每個地區的互聯網醫院均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具備一個線下的醫療機構實體,這涉及到法規,安全,責任等諸多問題。同時,趙宇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資料能和醫院連通,就能更好地進行複診等一系列診療行為。

無論爭議如何,必須承認銀川政府的智慧互聯網醫院基地的建立給互聯網+醫院的全新模式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藍鯨健康認為,互聯網醫院的出現挑戰的是整個醫療系統,刺激的是醫藥領域最敏感的神經,這終將會促進中國的醫改,給普通民眾帶去便捷的服務,也同時可以促進公立醫院自身服務意識的覺醒。

畢竟任何一個行業想擁抱互聯網,任重道遠。

全國範圍來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超過40家,僅2016年一整年就成立了31家。發展速度之快已成為醫藥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從各自的定位來看,阿裡健康主攻藥品銷售,涉及醫療服務、健康保險等業務;好大夫的定位是線上醫療,根據需求做轉診業務,把病患轉給合作的線下醫院;丁香園則更傾向于醫療健康服務的整體化;微醫是醫藥險全面涉及,既重視線上連接和服務,也注重線下接診和支援基層。

每家企業都想去分吃互聯網+醫療這塊大蛋糕,卻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清互聯網醫院內外環節的全貌。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用“盲人摸象”來形容這次的“銀川熱”。他認為,“因為每家進來去做互聯網醫院都有自己的稟賦和調性,大家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做的,我認為像是一個盲人摸出了一頭象,然後大家正在把這只象拼出來的過程。”

針對此次風波,好大夫線上CEO王航在回應時否認了好大夫互聯網醫院資質被暫停這件事情。王航回應:“我們的互聯網醫院目前正常運行,沒有接到類似通知。”同時,王航呼籲大家要維護互聯網醫療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並希望企業能夠把精力放在給用戶提供最好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上。

互聯網醫院:救世主還是玩概念?

有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經過銀川市審批局備案、在好大夫互聯網醫院順利開診的醫生數為1.1萬,其中92%來自三級以上醫院,88%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總服務患者數達到98.5萬人次。上週末剛在銀川成立互聯網醫院的丁香醫生成果也很顯著,線上問診平臺採用邀請制,已經有超過1萬名註冊醫生,患者提問必須付費,平均單價16元,日均問題量1萬左右。

在“互聯網醫院是否需要實體醫院支撐”這一問題上,無論是銀川政府還是入駐的互聯網醫院本身,都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互聯網醫院不需要收購實體醫院。

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企業沒有必要在銀川建立醫療機構。銀川衛計委希望互聯網醫療企業只建互聯網醫院平臺,把全國的醫生資源帶到銀川,同時服務于全國的患者。

支持者認為,醫療的整個過程包含掛號、問診、處方、藥品、複診、隨訪等多個環節,做好診前和診後部分,互聯網醫院服務的高效會更加突顯。

尤其在複診階段,互聯網醫院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一年約有70多億人次的門診量,其中將近60%是複診,2/3以上的複診可以通過線上完成。

但他們同時認為,在網售處方藥方面,互聯網醫院將會面臨較大的挑戰,由於醫保和醫院內部資料等限制,處方單流轉的問題也突出顯現。

持否定意見者則表示,純線上的,虛擬的互聯網醫院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專家資源高度重合,互聯網醫院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藥品銷售的困局很難打開等。且當前技術下,純線上的互聯網醫院的功能與移動醫療問診沒有本質區別,多數時候還是需要去線下大醫院解決。而一旦到了落地層面,就需要大量醫院的醫療資源做佈局,做支撐。

針對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的問題,微醫市場負責人趙宇向藍鯨健康表示,微醫每個地區的互聯網醫院均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具備一個線下的醫療機構實體,這涉及到法規,安全,責任等諸多問題。同時,趙宇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資料能和醫院連通,就能更好地進行複診等一系列診療行為。

無論爭議如何,必須承認銀川政府的智慧互聯網醫院基地的建立給互聯網+醫院的全新模式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藍鯨健康認為,互聯網醫院的出現挑戰的是整個醫療系統,刺激的是醫藥領域最敏感的神經,這終將會促進中國的醫改,給普通民眾帶去便捷的服務,也同時可以促進公立醫院自身服務意識的覺醒。

畢竟任何一個行業想擁抱互聯網,任重道遠。